湘西,一直是个很神奇的词汇,也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特色小城--凤凰古城,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地芙蓉镇,湘西苗族聚居地山江苗寨,每一处都是特色景点,每一处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江苗寨

湘西,从狭义上讲,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广义上讲,是指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市西部诸县(绥宁等)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

芙蓉镇

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了不一般的湘西人,也孕育了特色的湘西文化。

在湘西,不只有赶尸,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西赶尸

湘西苗绣

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和江苏省的"苏绣"。

而在湘西有一种独特的刺绣,名为湘西苗绣。顾名思义是湘西苗族人传承的特色刺绣。

湘西苗绣

不同于四大名绣,湘西苗绣既受到楚汉文化和周边少数民族刺绣的影响,又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由于苗族人一直生活在湘西的大山里,所以才使得湘西苗绣未被外界同化,仍保持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构图紧凑、饱满、圆浑,线条有粗细、虚实变化、流畅飘逸,崇尚红、绿、蓝、黑等色,形成了苗绣独特的艺术风格。

湘西苗绣

2021年5月24日,湘西苗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湘西苗族鼓舞

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爱跳舞,苗族亦如是。湘西苗族鼓舞,顾名思义是一边击鼓一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可以根据跳舞的人数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三类,也可以根据鼓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四类,还可以根据击鼓的性别,分为男鼓和女鼓。

鼓舞

苗族人通常会在庆年和庆神的时候跳鼓舞,庆年叫作年鼓,一般是正月初四起至月半止,每天晚饭后,大家相约在一起共同跳鼓舞。庆神叫作神鼓,当举行典祭庆祝时,大家就会用跳鼓舞招待宾客。

鼓舞

2006年5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鼓舞

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歌唱艺术形式之一,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苗族民歌

湘西苗族民歌优美动听,其音乐可分为“五腔十调”,包括高亢激越的“高腔”、悠扬悦耳的“平腔”、抒情激越兼而有之的“叭固腔”和“仡佬腔”“飞腔”及“接亲拦门调”“送亲调”“吆嗬调”“情歌调”“工夫调”“儿歌调”“哭腔调”“老司歌调”“扛仙歌调”等腔调。

苗族民歌

歌词有七言、九言、十言、十三言四种形式,演唱时常用鼓、竹柝、唢呐、牛角等乐器伴奏。

苗族民歌

2008年,苗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年

土家年与汉族春节的习俗大同小异,也要贴春联、走亲戚以及祭祀祖先,不同的是,他们还会插柏梅、贴钱纸,唱梯玛歌、跳摆手舞、演毛古斯等等。毛古斯舞是土家族的独特习俗,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年,顾名思义是土家族过年的节日,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

土家年与汉族春节相比,土家年吃团年饭的时间先于汉族一天,即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土家年

土家年

土家族为什么要提前一天过年呢?这有许多种传说。

其中一种说法是土家族的祖先很穷,提前一天过年是为了躲债,等过年的那天,债主来催债时,他们早已躲在山上,家里已没有了烟火。久而久之,土家族就习惯提前一天过年了。

土家年

2011年5月23日,湖南省永顺县申报的土家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部分非遗名录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苗族服饰、苗医药(钻节风疗法)、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众多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