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6月以来,地球的热让全球人都深有体会!目前已经到了7月中旬,“高烧”状态一直持续不下,让不少人感到震惊甚至于更感恼火。就我国而言,6月持续至今的全国“高烧”从北方已经扩大转移到了南方,河南地表最高温74℃后四川宜宾43.3℃接棒成为新一轮的“全国第一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全球而言,连日来都出现了异常的高温,尤其是北半球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简直要被“晒裂”。无论是北美出现的罕见45℃——50℃,科威特接棒去年高温出现的74℃,还是全球“极寒之地”之称的北极出现超30℃盛夏,2022年地球太热了。这不,浙江多地近期都将进行大规模人工增雨。不过在消息传出后也引发了一片热议,为何不早点人工降雨?难道是在抢其他地方的积雨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发射八枚增雨弹实施人工增雨,和人工降雨有何区别?会不会增加其他地方干旱?

据悉,17日下午的时候杭州市、余杭区以及临平区在多方人员的配合下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分两次共发射了八枚增雨弹,最终全发射成功。随着空中发出猛烈的爆破音,让本就有零星降雨的区域在增雨效果下降水区域覆盖约100平方公里。据统计,除了已有的7个市县,预计未来还会抓紧近期的有利条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工增雨后温度普遍降到24-27℃,而此时杭州城区市中心温度还在37-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乃至浙江其他地方的大规模人工增雨活动引发热议。一方面关注点在于为什么不早点进行人工增雨,而另一方面则是增雨人员需要追着积雨云跑,会不会顺带就把本应该在别的地方降雨的云给打散了,让别的地方更加没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了解究竟有无关联,首当其冲就要分清人工增雨与人工降雨的区别,人工增雨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两者一字相差,却有很大不同。人工增雨意思是在本在降雨的区域进行增加雨量、降雨范围,而人工降雨则是采取人工技术进行短时间的降雨从而缓解高温天气。人工增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并非可以随心所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本质来说,人工增雨发射的增雨弹中会含有碘化银等催化剂,它能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从而降落到地面形成降雨,让下雨时候雨量增加20%-40%。不过它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需要有雨云的存在,如果没有雨云,那么也将无法实施。与此同时,除了满足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0℃以上的暖云中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有冰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要想增雨,还得想办法将雨云留住。这就需要气象工作人员运用一定的技术、提前规划等手段,在最佳路径上让更大范围增雨。至于网友们争议的会不会影响其他干旱地区,其实这不必担心。增雨气象人员也是根据气象预报进行合理计划,再者积雨云也属于自然循环下的产物,并非不可再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不多发几枚?增雨弹威力有多大

很多人有疑惑,为何不能早点实施,这样也能尽早缓解高温情况。那么,果真是因为不想吗?其实在魔方看来,确是不能!首先,增雨弹不能随便发射,要想起到增雨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云层条件以及微物理条件。其次,正如气象部门此前科普,他们并不能“无中生有”地变出雨来,只能“改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来说车载的增雨弹一次能装4枚,而一个点作业一般就2轮,每次可能都有几个市县的降雨过程和增雨原理不合适,再加之不一定打上。其中无论是实施增雨还是监控增雨弹运输、上天再到跟踪的全程记录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精力都很大,人工增雨一发炮弹可催生十亿雨滴,每增一次花费超万元。据相关专家表示,有时候炮弹发得过多不但可能达不到增雨效果,反而形成具有风险的“削雨”现象。因此增雨弹的使用重在精准、有效,而非数量多!

“越南战争”中美国投射474万颗催雨弹,损伤超800万吨弹药造成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区域特点来说,此次杭州增雨网友们表示为何主要集中在城郊而非市中心。其实这一点也需要澄清一下,那就是或许这也是为了环境和人体的健康着想。增雨和降雨不同,一般会选择人烟稀少的空旷地,并且在相关区域拉起警戒线示警,尽量减少炮弹碎片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总的来说,在高温面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人工增雨也算是好事。它的数量、范围、条件气象工作人员都有严格掌控,在合理基础上进行增雨弹发射“百利而无一害”。当然,全国范围的高温省份如此多,也并非只能浙江如此,究竟该何时使用、如何合理使用还是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