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新开了家具馆和雕塑馆,我有幸受邀与几位玩家一起感受了历史的厚重与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鹿角椅、珐琅彩、兽角灯……,不少文物闻所未闻,大开眼界。精美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描述文物所散发出的魅力。桌、椅、案、榻、屏,件件都表现出工匠的想象力和心的祝福。老百姓会这样讲:“这物件儿做得用心了!”主席当年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用心、认真在一起就是工匠特有的那种精神。我们的世界是工匠们一砖一瓦、一锤一钉、一针一线地打造出来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塑造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敬业与创新。

先来说说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尊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何谓尊敬,即在心中有崇高的地位,由此产生对职业的爱。所有出类拔萃的行业精英,心里一定怀着这种爱,无一例外。这几天正在连播的《破冰行动》告诉我们,干警们为了这种爱可以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它可以抵御一切肮脏的诱惑,用爱去浇灌职业之花,它会绽放出让你一生为之倾倒的美丽。

雕琢一件旷世之作;培育一位栋梁英才;筑起一座抵御风浪保一方平安的堤坝;谱写一曲慰藉心灵的圣歌,工匠是你是我,是每一位光荣的劳动者。我们的人生就是在塑造一件件作品,那上面深深地刻着创作者的名字。当我们经历风雨后回首,那些作品得到的喝彩是人生最大的安慰,相反无法弥补的瑕疵将是终生的遗憾。只有倾注了爱的作品才会有它永恒的生命,就像故宫里上百年的文物,今天看来仍然叫人叹为观止。

老藏家都知道,一件传世的珍品,除了精工细卓外,还要有过人的新意!人类文明就是一部由不断创新谱写的史诗。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于其他的生命体,就是因为人有灵性,什么是灵性,就是创造力!人类不断在用创造力解放自己,从直立行走到太空漫步、海底遨游,从双手到思想的解放,人类在一步步走向自由的明天。

创新必须具备基础和动力。

基础是指物质层面的客观条件,让鲁班创新出断桥铝门窗显然是痴人说梦,为什么?因为创新需要基础科学和制造工艺达到相应的水平,因此国家层面应重视基础物理、数学等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从理论上为科技发展指明方向。十分钦佩董明珠董事长能够在制造业萎靡的今天,投巨资搞精密设备和模具的研发。这是基础,没有基础工艺水平的提升,任何设计都只能停留在图纸上。工业4.0不能是空中楼阁,地基是无名无利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水平。工匠精神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把地基打得牢牢的,把房子盖得稳稳的。

动力是指精神层面的需求。没有精神上的支撑,人是惰性动物。动力何来?必须承认人是自私的,社会不能等着雷锋推动,从小岗村包产到户到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政策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生产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创新意味着风险,复制是坐享其成,这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人都懂,如果社会默许了坐享其成,那创新就成了忽悠人的口号。社会将回到“传子不传女”的时代,象蜗牛一样爬行,西方工业革命后欺辱我们的历史,就会在全球技术爆炸的今天重演!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在捍卫创新精神,要想让万众创新,就要给知识产权与有型财产同样的保护。

另外要给创新多些包容,既然是创新就是在做之前没有人做过的事,犯错误、走弯路都是正常的,要形成对创新包容的文化氛围,要理性的看待失败,教训本身就是财富。因此不但要将成功的经验写成书广而告之,失败的教训更应该认真记录,这同样是用金钱、智慧换来的财富。要给勇于创新实践的失败者足够的尊重,这一点应该引导成为一种社会认知。

敬业和创新这两种可贵的精神合在一起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只是学习技巧,是心的传承,是爱的表达,是人类智慧的光芒!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一个不具备工匠精神的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