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街边偶然间看见一个网咖,我的记忆里就是网吧2.0版,“网吧”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在街头随便拦住一个中年人,问问小时候去过网吧吗?估计对方要么陷入沉思默默离开,要么能开心的跟你分享下他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1996年春,北京中关村一块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巨大广告牌,上面写道:“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如果你真的走过去就会发现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它就是网吧的前身,算是上网冲浪的鼻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同年5月,真正意义上的网吧“威盖特”在上海亮相了。估计它的面世和在北京前门开的第一家KFC有一拼(关于KFC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准备单独记录下),威盖特收费40/小时,这个在九几年估计是天价了。即使是放在如今也称得上是高端网吧的价格,更别提那时全国的平均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年代。但当时的网吧仅限于查资料、发邮件,40元的价格,估计人们也没心情干别的,边敲键盘心里边滴血,虽然当时95版的红色警戒(它弄坏了多少鼠标)已经问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慢慢地,人们不满足于只是查资料了,网络聊天室、各种论坛、qq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天南海北的人第一次聚到一起。我见过很多大哥光着膀子在那给远方的心上人唱歌(N次),先不说唱的怎么样,但绝对深情~。

千禧年伊始,网吧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大地,连我们那小县城也不例外,那时的我突然发现电子游戏厅的人慢慢变少了,开始还以为他们从良了,没想到人家去冲浪了。刚开始只是各种单机&局域网游戏:仙剑、CS(当时还叫反恐)、红警、星际等。即使这样也让年轻人乐此不疲。如果当时有人跟我提起这些,估计会一脸懵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2001年上线的“热血传奇”,更是将网吧行业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今天的王者、穿越火线等也达不到当年的盛况。你随便找个网吧都能看见一群人在打怪和PK,不仅限于青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网瘾”这个词,也正式进入了家长们的视野(估计他们想不到,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手机瘾比当时的“网瘾”更可怕)。当时社会共同视“网瘾”为洪水猛兽,谁家孩子要是喜欢“打游戏”,那就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就应当送去“电一电”。当时甚至有人吃住在网吧,专心打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大火事件:门窗被封、逃生口被反锁,数十人遇难酿成震惊全国的惨案。那时还没有具体的、规范的、合理的条例进行管控,自由自在的发展环境注定是难以维持网吧业的发展,因此对网吧行业进行重点管控。同年便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重点是对未成年出入网吧进行禁止。以前那种遍地开花的网吧现象不复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十几年后《英雄联盟》、《绝地求生》等游戏上线,再度救活了网吧行业。大量的玩家再次聚集网吧,但并没有扭转网吧业开始没落的事实,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很难见到以前那种网吧盛况了,即使是2.0版的网咖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与最鼎盛时期相比,全国的注册网吧减少了80%。网吧,这个“夕阳产业”目前依旧在娱乐服务行业继续为消费者提供应有的服务,它依旧保持着动人的魅力。未来,网吧行业是否会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还是会被取代,都会是市场对网吧行业最正确的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网络

曾经高喊“网瘾”的很多父母,如今已步入老年,当时被管教的小屁孩现在变成了中年人。但我们现在有着共同的爱好:智能手机看视频、发信息、网购、手游等。互联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瘾”并没有消失,只是同化了当时反对它的人,可悲不?可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