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位搬不走的邻居家的瓜实在太多,今天聊一聊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的深层次原因。

这一切的根源还得从日本自民党的历史开始说起。

一、大妖上岸

1944年,人送外号“昭和之妖”的岸信介,在日本倾覆前一刻直接跳反,把老领导东条赶下台。尽管罪孽深重,他还是得以从“甲级战犯嫌疑人”的行列中逃出生天,就在东条等7名甲级战犯赎罪下线后的第二天,顺利出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论上来说,日本太上皇马克阿瑟是不允许前朝旧臣二进宫的。但当马克阿瑟把民主带到日本之后,却尴尬地发现,以社会党(社民党前身)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势力开始登台solo。

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又让它的选举优势不断增加,眼瞅着全国上下一片红,分分钟就能就接管国会了。

太上皇不希望自己忙活大半天被“赤匪”摘桃,于是在1955年,岸信介得以上岸,在漂亮国中央情报局(怎么哪哪都有它?)秘密资金的帮助下,推动两个主要的“保守”政党合并成自由民主党,众议院多数议员随即火线入该党,才成功狙击了社会党上位。

地缘政治的大势,把日本塑造成漂亮可靠的盟友,对抗苏联的桥头堡,这跟战后德国的角色其实是一样的。

岸信介若论智力和经验值,比他那个外孙安倍要醒目得多,后来借势攀上美国的高枝,最终登顶日本权力的巅峰。

估计是舔得有点儿过了,种种投靠之举最终惹恼了极右翼势力,被人用刀刺伤。一个右翼政客居然被极右翼势力认定为叛徒,不得不说是个天大的讽刺。

62年后,同样在7月,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历史总有一些相似。

二、始于1955

明面上看,1955年是“两党制”之初诞,自民党向右,社会党向左。然后,两个拥有执政能力的政党轮流主政,以不同政治愿景争夺选票,进出于权力之间,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然而并没有,自民党立党之初就不是为跟社会党竞争,而是为了阻止后者掌权,这也是为什么只要自民党缺钱了,随时都有漂亮爸爸的接济。

这一时期,自民党成员估计最怕被问到,贵党的执政纲领是什么?可以说的就是,“俺们有钱,俺们全家都有钱”。

相反,左翼的施政理念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全民保障、集体所有制以及终结美日军事关系。

或许有一个剧本还真是这样写的:一个主张上述政策、可靠又团结的政党赢得选举,共产主义阵营又多一位同志加兄弟。

实际上,日本选举游戏对社会党最大的包容,就是让它成为最大的在野党,仅此而已。

自民党可以轻松从漂亮国和日本商界获得源源不断的政治献金,到处撒币转化为政治上的掌控力,以致于尽管在此后50年里,自民党很少能控制半数以上的选票,但都不影响其在国会的绝对控制。

三、深层原因:

一、派系林立的自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民党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派系林立,虽然聚集的是一群持续为帝国主义招魂,对曾经犯下罪行视而不见的右翼分子。

但其派系可不都是因为对天皇或旭日旗的共同狂热而联合起来,更多的是通过金钱和荫蔽关系来维系的。

不同派系为了选票跟三教九流都保持着眉来眼去,甚至有长期利用黑帮来恐吓政治对手的劣迹。当然也包括宗教,据说枪杀安倍的嫌犯山上彻也,其行刺动机就与对某“宗教团体”的怨恨有关。

商界为自民党整体输送资金(之前还有漂亮国),确保每个选区都能控制足够数量的候选人,以保证自民党对国会的控制。

然后就是排队队、分果果。

首相、内阁大臣、官房长官等主要党政职位,通过协商由各派系轮流担任(可能要比我们理解的协商复杂一点),协商通常在临近政府办公区域的豪华餐厅和高档会所里进行,这跟香港黑涩会电影里换届、禅让的桥段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都定好了,形式还是要走一下。日本的街头政治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催票,广播车在特定区域巡游,震天响地播出候选人的姓名,政治忽悠跟抹黑几乎无用武之地,最主要的还是提醒选民应该把票投给谁。

政治人物从群众中来,群众中去只是摆个姿态,作个秀,只不过这场秀巧合地撞入了罪犯的中。

二、安倍经济学

同样是因为荫护的关系,安倍接过了小泉的衣钵,成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也算是继承父业,其父安倍晋太郎曾经也是首相的不二人选,因为党内派系的阻挠止步于王座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倍的爬升,让右翼势力又开始膨胀,胜利冲昏头脑,忘了小泉时代最重要的教训:右翼不能明着右,要披上改革的外衣。

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安倍就开始折腾修改宪法,建立军队,确立皇室核心地位等,但都毫无进展。很多日本人都一脸问号,他们关心的是生计,是退休金。

对人民的诉求充耳不闻,反而频频发表右翼言论,让安倍看起来像个失聪的巨婴。被媒体diss是个“何不食肉糜”的二世祖(大概意思)。结果安倍执政不到一年,便以健康问题为由辞职。

5年后,安倍再度上台,可能是学乖了,随即抛出“安倍经济学”。

日本的经济模式就是依赖出口,低价日元。所以每当潜在的经济痼疾恶化为严重的危机时,政治领袖总是拿陈腐的方案应对:日元贬值,低价卖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的核心与之并无二致,就是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日本企业利润、和股价的增长仅仅是汇率变动造成的纸面富贵;工资没有上涨,而物价却因为日元贬值而上涨,再加上消费税增税的持续暴击,导致内需不振。

数据说话,安倍再次上台的2012年,日本GDP为6.203万亿美元,而到他下台的2020年,日本GDP下降至5万亿美元。

结论就是,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增长没鸟用。作为一个失业的大龄青年,山上彻也行凶似乎也是对日本经济失望的错误回应。

跟上一次一样,安倍以健康问题为由辞职,了,还来了个双押。前一次可能是维持体面的托词,而这次或许真的是他的大肠不太给力。

日本也许是个一党独大的国家,但自民党不是那个“一党”。它的角色更像是为日本掌权者提供政治保护的高墙,高墙之内是自民党、官僚和财阀。

虽非本意,安倍最后的贡献,是帮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遗志总有人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