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的“焦虑”无处不在,无论有没有进步,都无法避免。

孩子有进步,家长们会担心孩子是否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而那些孩子没有进步的家长,则会为孩子与别人的差距而焦虑。

这是父母最脆弱的地方,也是人的天性,总以为还可以更好。

记得纳德·范·德·林登说:

父母应该停止向外寻求肯定和比较,从孩子身体、心理、情绪上判断自己是否做对了。

的确,衡量对孩子教育是否有成效,应该看孩子的表现。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下面的几种表现,那就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好,请坚持下去。

1、善于观察,有同理心

这些孩子一般都有高情商和良好的性格。

有时候和宝妈们一起聊天,有的家长会开心分享孩子的事情:“每当孩子看到我低下头,一言不发的时候,他就会过来挨着我,温柔地问:“妈妈,你不高兴吗?你不爱我了吗?”

每次听到孩子这些暖心的话,心情立马就好了。

孩子会哄人,能够调整周围人的情绪,并且在需要时表示关心和宽慰。在未来的社会交往中,会有很大的优势,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也会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愿意与家长沟通

如果孩子愿意找你,喜欢和你聊个不停,那么就好好地珍惜这些重要的时刻。孩子能和你交流,相信你,这就意味着,他很有安全感。

3、能承受失败

当孩子经历了挫折之后,他们才会明白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强化训练,并且必须更加努力地去拼搏,才能够持续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记得看《爸爸去哪儿》里有期节目,陈小春的儿子 Jasper总是问应采儿自己是不是赢了?

应采儿:“不是,是吴尊叔叔赢了。”结果小小春听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应采儿安慰孩子说,这只是运气问题,小小春的情绪慢慢也稳定了下来。

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尽情地经历吧,“输”未必是坏事,也是一份礼物,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有困难找家长帮忙

懂得向别人求助,就是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爸爸让孩子搬一块大石头,小孩使出了全身力气都不能搬动,最后气冲冲地走了。

后来,爸爸就问他:“我们都在那里,你怎么不向我们求助呢?”

父母要庆幸孩子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这说明他们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有许多被欺凌而又不敢对父母说的孩子,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巨大的伤害,甚至因此丢掉性命。

孩子对父母不信任,在危险的时候不找父母帮忙,这是很可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能积极承担家务活

愿意干家务活的孩子,他们有很好的自理能力,也很有责任心。

父母疼爱孩子,这是天性,但孩子终究还是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家长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孩子。

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孩子会发现其中的规律,这种信任会成为他独立生活的开始。

孩子自己动手的时候也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的各种技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爱读书

孩子能安静的看书,就意味着他的内心能安静下来,不会被外界干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这样的孩子逻辑性、条理感都比较好,阅读合适的书籍,对他们的成长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家中拜访一个简易的书柜,放上孩子喜欢的书籍,买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同去书店选购。

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孩子们长大后,就会变成“腹中有书气自华”的人。

家长与其没有意义的担心,不如资溪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爱得太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