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在主流媒体上使用频率很高,特别是在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是人物上,把这句话放在媒体的判断之前可以烘托氛围,放在后面可以作为公众背书,作用很大。

今天我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看法。首先我认为这句话里的“群众”要有一个清楚的定位,这关系到这句话的判断是否成立的问题。第一种情况是这个“群众”指的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这些身份背景千差万别的人,受的教育不同,认知能力不同,怎么能保证他们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呢?怎么能确定他们看到的事物,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呢?如果不同的“雪亮的眼睛”对同一件事物、同一个人物得出不同的判断,那么哪一个判断是对的,哪一个判断是错的该由谁决定?是不是还有一双“更雪亮的眼睛”来做最终裁决?第二种情况是这个“群众”是指千千万万个个体中的一部分,这部分群众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一些,所以他们的眼睛“更雪亮一些”。当他们对事物或人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就代表所有的群众接受这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光荣的定义。而在这个时候,那些被代表的其他群众的眼睛是否“雪亮”,还有人关心吗?

今天之所以说到这个话题,我是希望经过更多人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的眼睛“雪亮”起来,尽管这样,也许群众们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物,并且有不一样的感觉,更可能说出不一样的话,做出不一样的行动。这样的结果大家愿意接受吗?

(二)“屁股坐歪了”

“屁股坐歪了”这个说法最近这几年也是互联网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说法。主要就是用来指责对方立场站错了,应该悬崖勒马、马上改正。

对“屁股坐歪了”这个说法谈谈我的意见。

第一、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家对各种事物、人物确实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不过因为接受的信息有差异、个人经验生活背景不同、认知能力不同等各种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以做每个人都坐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姿势。

第二、当有人说谁“屁股坐歪了”的时候,他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坐正”、什么是“坐歪”,那么到底谁有权力制定这个标准并执行这个标准呢?这个人可能需要渊博的知识,做事公平公正的理念,还有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最后这个人一定不能犯错,否则制定标准、执行标准的人错了,后面跟随的人就都错了。但是这样的“完人”太少见了,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这样完美的人。

第三、所以既然没有“完人”来决定谁是“正”谁是“歪”,我们就应该接受那些不同的看法和立场,承认这些不同存在的合理性,不要动不动就指责他人“坐歪了”。因为也许“坐歪了”的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通过看到与我们不同的人来发现自己“坐歪了”,也许我们还需要他们帮助我们校正过来。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环顾四周,发现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姿势,那可能就真的没救了。

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姿势。

(三)围观就是力量

最近这些年,有不少社会热点事件都是首先在互联网上曝光,并引发网民的围观,进而进一步大量转发传播,引起更大的轰动。最终所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包括当事人都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因此在网络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围观就是力量”。

对于这种现象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我等民间小民需要这样一种力量。所谓围观就是力量,转发就是挥手。当成千上万人同时挥手,将会形成一股风暴,从而打破某些坚固的东西。其次围观可能是处于好奇,但转发就代表着认可。对于某些特定事件,仅仅转发就是勇敢的表现,是完全的信任。第三我刚才说到的风暴这种形容就意味着这种力量有的时候会产生误伤,以及一些蓄意的对“真善美”的伤害,有些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现在网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网络表达环境日趋恶化,这样的情况估计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为网络的力量欢呼,有的时候我们痛惜网络造成的伤害甚至痛恨某些网络大V操纵意见风向,愚弄网民。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我们只能接受它的不完美,保持我们的不妥协,继续睁大眼睛,在需要的时候围观和转发。我们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争取让这个世界成为她该有的样子。

(四)带节奏和递刀子

在我看到的网络用语中,“带节奏”和“递刀子”是网民使用很频繁的两个词。很多网友使用“带节奏”这个词,用意就是指责发表意见的人居心不良,把广大无知网民往沟里带。而“递刀子”这个词更为严厉,简直就是站在我们的敌人一边给敌人提供打击我们的物资。

今天说说我对这两个词的看法。

首先是“带节奏”这个词。有“节奏”意味着某种方向、某种思想,“带”就是引领、带领的意思。而我们发声表达某些观点的时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同,“带节奏”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我想一些网络大V们,比如姓胡、姓司马、姓金、姓张的几位,他们的言论看起来“节奏”带的更起劲,有时候用力过猛忽视了事实的基础而导致翻车的情况也时有出现。所以如果要批“带节奏”,请从这几位开始。或者大家各带各的,公众愿意相信谁、跟谁走都是大家的自由。

第二就是“递刀子”这个更吓人的词。一般某些网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刺刀见红放大招的时候。指责任何一个人给敌人“递刀子”和通敌是差不多的,杀伤力很大。不过很多时候我看到网民使用这个大杀器的时候都感到有点可笑。因为第一很多时候被“递刀子”的对象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只不过双方有一些分歧和争议,但我从没有看到官方宣布那个谁是我们的敌人,因为那个谁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国,每年我们从他们那赚了成千上万,如果没有这些贸易,会有很多企业破产,很多工人失业。第二很多“递刀子”的人都是在用真诚的批评来促进社会的改进,他们不计个人荣辱,他们在乎的是每一个小民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呼声,能过上更好的、更有尊严的日子。所以我要向他们致敬。而所谓的“刀子”,正是这个世界上那些丑恶的、见不得光的事物。我有的时候甚至怀疑指责别人“递刀子”的人,急于掩盖这些丑恶的人,自己是不是就是制造“刀子”的人或者是帮凶。

说了这么多,在我看来经常使用这两个词的网民才是被某些人给带了节奏,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希望我们的网络上能有更多更丰富的“节奏”,只有一种“节奏”的世界是不正常的,希望那些“刀子”越来越少,挥舞刀子的人也越来越少。

(五)公知

“公知”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真正流行起来应该归功于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策划了一个评选活动—“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其共同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这是公众对“公知”的最初的了解。当时有很多令人尊敬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当选。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个多么热烈而充满希望的时代啊。今天当初的那些人已经大部分消失在公共视野里了。

现在在网络上由于一些人大力地抹黑公知,公知污名化成为常态,骂人是公知是网络喷子们的有力武器,而后面千百愚民的呐喊助威更是把现今网络氛围彻底摧毁了。同时那些抹黑“公知”的人倒是混的风生水起,赚的盆满钵满。其实这些人这么做确实有充分的理由,第一公知和这些人是天敌,一个传播真理、一个散布谎言,一个在批评中求社会进步、一个在吹捧中捞个人的好处,所以公知的存在使这些人无处容身。此外公知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是一面照妖镜,直接照出这些人的无知和浅薄,在知识的擂台上他们完全不是公知的对手。第二公知对社会丑恶的批判会让很多人不舒服,所以抹黑公知的同盟军不少。但是有些人忘了,今天对丑恶的漠视和掩盖,明天成长起来的丑恶将吞没所有的人。第三公知不是完美的,公知不是圣人,公知也会犯错。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上,谁又能保证不犯错呢。但是很多时候公知的某个错误被某些人抓住无限放大,由一人一事推及整个群体,最终在愚民的助力下达到污名封口的目的。

他们成功了。

曾经的公知们带给我们思考,引领方向,今天他们的消失,是社会的悲哀。那些愚民在庆贺胜利的时候没想过,没有了光,你看不到镰刀正在挥舞。

(六)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我曾经在一个视频里看到我国一位专家气势汹汹地说出这句话—“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有人说这句话出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不过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没有明确的证据。而且我认为俾斯麦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虽然也多次发动战争,并被称为“铁血宰相”。但是俾斯麦并不完全信奉战争,在他的执政生涯中也多次尽力避免战争,力争通过谈判斡旋解决问题。所以即使俾斯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能也是在某一个宣战书上,为了鼓动人心而说的,当不得真。

说说对于这句话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这样的说法是成立的。即在所谓丛林法则里,谁的拳头大谁说话就有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护真理,使之成为世界通行的准则,确实需要武力的保驾护航。比如二战时的纳粹德国,一开始英法所有的绥靖政策统统不好使,那时的德国人只能听懂大炮的语言。

第二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相比于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整体的文明程度更高,世界运行的规则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那些破坏规则的人会受到越来越多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动不动把大炮作为自己对外表达的语言,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炮口之下是交不到朋友的。

第三有些人对这句话有一个错误的理解,即从认为真理需要大炮的加持,进一步到只有在大炮的加持下,才可能彰显真理,到最后有大炮的人就掌握真理。这种认知错误十分可怕,因为它会使掌握大炮的人产生一种自己掌握真理的幻觉,而这种幻觉将对国家大计的决策产生致命的错误。最近的事例就是正在发生的俄乌之战。

所以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听到某些专家仍然在积极地传播“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样的理念,确实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不管是语言的炮弹还是真实的炮火,都可能有着巨大的杀伤力,炮弹一旦射出就不可能收回了。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炮弹,多一些和平鸽。

(七)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最近这几年有一个说法经常在网络上出现,就是“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这个说法出现在“中西医的辩论中”,出现在“江歌母亲和刘鑫各自粉丝的骂战中”,出现在“俄粉和乌粉的争吵中”,以及其他很多话题中。一般争执的双方都视对方为“装睡的人”,为对方愚昧、麻木、无知、固执的行为感到可恨、可气、可悲。虽然努力想唤醒对方,可惜不仅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哪怕是平和的探讨,对方或者是冷眼相对更严重的就是恶语相向了。

今天先不探讨网络氛围,就说说我对“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这个说法的意见。

首先在这个说法里“装睡”这个词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有些人由于自身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原因,他们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承认自己错了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错误而且他们没有自我反思纠错的能力,对他们我更愿意称为“沉睡”。而那些知道自己说的、做的是错误的,但是他们这么做能给他们带来大量的利益,如果他们改正错误走正确的路反而可能有利益损失甚至危险,所以他们拒绝改正,坚持错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在“装睡”。

(八)贩卖焦虑

最近这段时间写的有些东西可能不够积极、“正能量”不够充足,被某些个网友指出是在“贩卖焦虑”,另外关注的其他自媒体作者的文章也有因此被批的。所以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贩卖焦虑”。

首先既然是贩卖,那肯定有价值别人才可能会买,要贩卖就应该有价格或者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怎么也要交换回什么东西的。不过仅从我个人来讲,我的视频或者文章,如果引发了网友的焦虑情绪,我更愿意称之为共鸣。因为我既不想通过我的文章和视频去卖货(至少截止到今天没有),也不想与网友们交换什么东西,所以贩卖这个表述是不成立的。

第二说到焦虑,我个人的感觉是这几年由于疫情等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经常满满的焦虑感,如果有谁需要我可以免费白送。其实焦虑是现代快节奏社会人们经常会感受的一种情绪,但是在现今这么普遍、这么强烈的焦虑感,我认为是不太正常的,是需要一些有效的手段来进行疏导,减缓心理的焦虑感。因此在这个时候,有些不太积极的文字或视频,引发他人的共鸣,可能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看看那些对焦虑原因的分析,以及他人在焦虑下的坚持,或者已经生活的焦头烂额仍然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和善意,即使是最后拼尽全力仍然失败后的释然或是放声痛哭,这些场景在我们看来,也许可以作为情绪压力的释放,也许可以可以从中有所感悟。所以我始终认为这样的文字和视频多少还是有一点价值的。

第三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作者,其中不排除确实有利用和读者引发共鸣进而获取信任,然后利用这份信任进行欺骗,做一些坏事甚至违法的勾当。但是这需要网络监管和网友们擦亮眼睛进行区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是不对的。另外如果完全无视这些真实存在的焦虑感,无视其背后的原因,一味的宣扬岁月静好或者时代赞歌,一定会引起反弹,后果可能更严重。

我这样一个自媒体作者“贩卖焦虑”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受的痛苦、无奈、失望甚至绝望,要小心的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尽量给人以安慰,至少希望看到的人能够感受到还有我和你在一起,未来还有希望。而今天希望是抵抗焦虑最好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第二在这个说法里“永远”这个词不太合适,因为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永远的事物。没有永远的正确、没有永远的错误,也没有人永远叫不醒。很多时候叫不醒只不过是呼唤的声音不够响亮,给对方刺激的力度不够大。对“沉睡”的人叫醒的最好方式可能就是被所谓时代的灰尘砸到自己头上,这两年有不少“岁月静好”被灰尘砸醒后,认识到真实的世界而改变自己的三观。不过还有一些人始终保持“装睡”的状态,这个可能要等外面的大环境彻底改变后,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才会改变吧,但这更可能是类似变色龙的生存本能。

第三我们有的时候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要“唤醒”?这个世界上没有圣人,没有不犯错的人,所以我们要经常想一想,我们就一定是正确的一方吗?我们有权力去“唤醒”别人吗?或者,我们最好的选择是表达我们自己的思考,让对方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我们欢迎对方过来看一看,也许这个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风景。

其实不管是清醒、沉睡或者装睡,每一种状态都有它相应的生存逻辑和结果。清醒者的痛苦、沉睡者的麻木、装睡者的无耻,我们选择一种状态就要接受相应的后果,这里没有回头路。

(九)砖家

专家本来是一个尊称,我们称某人专家意味着他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且在相应领域处于权威地位。所以专家给出的建议经常是真知灼见,可以帮人开阔眼界、引人思考,有时更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最近这些年来,专家渐渐变成砖家,专家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含水量越来越高,实际上就是水货太多。有些砖家不仅不能指点迷津解决问题,甚至所指方向南辕北辙,误事不少。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这些年真正的专家因为各种原因渐渐隐退,不再发声(看看李玫瑾老师、罗翔老师的遭遇)。其实这个过程和公知被污名化是差不多同步的,有兴趣了解的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流行语乱评(五)公知)。

第二当专业、真实、正直的声音越来越少,那些滥竽充数、拍马迎奉之辈就开始活跃起来,并且逐渐占据主流。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是确实有本事的专家为了个人名利放弃原则,摧眉折腰事权贵,对整个学术风气都是严重的打击;有些本就是草包,靠拍马屁做吹鼓手、靠敢于赤膊上阵做打手、靠着敢于做这些突破底线的事,迅速得到权贵的赏识,同时也通过愚弄部分公众获得大量追随者。这里举几个砖家的例子,有砖家称不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标准,剥夺低收入人群纳税的光荣,有砖家称挣2000块钱人民币的国人比挣3000美元的美国人生活更幸福,有砖家说死四千等于没死人等等。就说这么多吧,别太恶心大家了。

第三有句话叫“忠言逆耳”,有些人不愿意听真话、不愿意听批评,这也是专家越来越少、砖家越来越多得一个原因。

当专家走了,砖家来了,砖家们混的风生水起,赚的盆满钵满,但我们能听到的真实、专业、正直的声音可能越来越少了。当我们感叹这样的现实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我们能做点什么,用我们的努力来改变世界,至少不要被世界改变,变成我们讨厌的样子。

备注:有些朋友给出一些题目希望我写,但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确实不太敢越界,慢慢来吧。另外我这个小号还未满月结果就体会到被举报删文(24号的文章蒸发了),所以请大家原谅我的谨小慎微,自媒体作者也是要吃饭的

(十)圣母婊

在各种网络骂战中,“圣母婊”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有的时候是双方都会使用,这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圣母婊”这个词。

首先圣母肯定是一个正面词汇,圣母意味的慈悲、关爱,生而为人应该心存善念,这个道理我想即使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的人,都应该是有共识的。如果在这点上还有疑问,或者通过设置种种先决条件来试图改变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其实都是在变相否定作为人类社会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善意。

第二从圣母到“圣母婊”,这个180度的转折表现出的否定意义是值得好好探讨一下的。所谓“婊”原先是特指某一类人,这类人通过某种交易,出卖自己换得利益,“婊”一般都是虚情假意,不会有真情真爱。所以给圣母加上这个后缀,确实非常有力的表达出发言者的愤怒,意思就是:你装什么圣母,假慈悲,你这个“婊”。坦率地讲,骂的很痛快,“圣母婊”也确实是一颗射向敌方很有杀伤力的子弹。

第三语言既然是子弹,那拿枪的手和被攻击的对象是谁就很重要。我刚才说了有些人是从心里想否定那种普遍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善意,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同类才有资格得到这种关爱和善意,而陌生人或者是曾经有过恩怨纠葛的人是不应该、不配得到的。所以他们一旦发现有人在宣扬这种普遍意义上的关爱和善意,就会毫不犹豫地扣上一个“圣母婊”的大帽子,恨不得让对方马上信誉扫地,说出的话再也没有人相信才好。这应该就是枪握在坏人手里,子弹打向好人。与此对应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知道善良和关爱是主流价值观,为了自己能得到某些利益,他们假装相信并宣扬这种价值观,就是为了博取他人的信任以获得好处。而且很多时候他们表现得比大多数人还要激进,以此显示自己更加英明伟大。这种伪装倒是和我刚才说的“婊”那个职业有相似之处,都是虚情假意,都是为了获取利益,这就是把价值观当生意了。所以对这样的人,一个“圣母婊”的称呼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今天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当你看到“圣母婊”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不要马上做出决定站队,先要好好想一想,这是一方由于另一方心怀善念而发起的恶意攻击,还是一方在揭露另一方的虚假和伪善。辨别清楚哪一方是真正的善,是“圣母”而不是“婊”。因为真正的善是在一个统一、广泛的标准下,是超越那些种族、宗教、党派等各种不同团体组织而存在的。真正的善所表现出来的博爱是任何心怀私念的“婊”们再怎么也伪装不出来的。我曾经读到过介绍特蕾萨修女的文章,当时我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圣母”。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那样的牺牲和奉献,我们没有那样的勇气和虔诚的信仰,但是我们心里也有善意,我们可以尽可能对他人好一点,有机会做一点好事,多一点“圣母”少一点“婊”,世界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