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一名大学生拍摄的视频意外走红,获得超过百万网友的点赞。“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在视频中,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对着镜头讲述,话音刚落,他身后的耕地传来轰隆隆的拖拉机声响……该视频被网友评价为“太过硬核”,被调侃为“招生减章”。对于这一视频的走红,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彭吉萍在回应时称,学生们非常朴实,也很真实,“能让全国人民了解我们农业的一些特点和专业设置,其实是非常好的”。

该视频虽然被网友调侃为“招生减章”,但是,这样的调侃,其实更是一种欣赏,欣赏学生的真诚实在,欣赏这种宣传方式的朴素、接地气。虽然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确实发生了外来因素“不给面子”的违和感,但是,意外的发生,反而让网民看到了“真”与“实”。而且,就传播效果看,“招生减章”的意外走红,已经完全达到了这名大学生的目的。

值得欣赏的另一亮点在于,面对这样一段被调侃为“招生减章”的视频,云南农业大学不仅明确表示“都很好”,而且坦然接受,并将这段视频直接链接在官方微博上。此时,“招生减章”已经悄然转化为鲜活的“招生简章”了。

“招生减章”的走红,以及云南农业大学的做法,对于高校宣传如何自我,是一个十分好的启示。尤其是,当社会进入“人人都有话筒”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积极发声,更应该善于发声,要能够站在受众的角度,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调整方式,从而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这样,我们的宣传,不仅能够有着广而告之的声势,更能对受众起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宣传,特别是高校招生宣传,往往存在着简单列举成就的现象,比如只是单纯地展示有多少教授、有多少成果等。这些数据,确实很有说服力,但是也存在不少弊端。一者,这样的内容千篇一律,审美疲劳也就不可避免;二者,数据虽然真实,却也显得抽象,难以让受众对此有着深刻的印象。至于一些专业术语,更是让普通受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招生减章”的走红,恰好给我们的招生宣传,乃至所有宣传,都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高等学府,虽然高大上,但其宣传,却还是应该走群众路线。在确保真实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内容“接地气”、形式新颖独特,这样的宣传,显然更能获得宣传对象的认可。尤其是像农业大学这样的高校,多一些“土味”,似乎更能彰显其本色。

作者:范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