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两年,多个部门、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快递包装“绿色革命”。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消费者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传统包装占据主流,可循环快递包装日常生活中仍很少见到。

快递包装过去是造成污染、浪费的一大源头。对此,《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规定,寄递企业应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各地政府和多家快递企业也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比如北京有关部门印发的《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中,就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作出安排。同时,快递企业在可循环包装方面也“各显神通”,例如京东研发的循环快递箱“青流箱”,目前已在北京、广州等30余个城市常态化使用。

在今年“618”电商年中促销期间,快递包装也变“绿”了:有的使用拉链箱、循环箱发货,有的包装盒是由可回收、再利用材料制成的牛皮纸箱。可见,推行可循环快递包装已初见成效。但相比庞大的快递总量,可循环包装占比相对仍较小,尤其在终端消费环节较少见。

究其原因,是可循环快递包装在物流终端“最后一公里”回收存在不少困难,导致“推而不广”市场认可度较低。比如很多用户不习惯把可循环快递箱退给快递员,或者很多快递员为赶时间不愿等待可循环快递箱返还,这都造成可循环快递包装被“卡”,不能正常循环利用。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需要生产企业、寄递企业、用户等共同努力,打破业内壁垒让循环包装真正走入循环;建立大数据平台,完善可循环包装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追踪,使包装逆向物流或就地处置成为可能;在社区等地增加可循环包装回收点,做好回收、清洁和消杀工作。

上述建议无疑值得倾听或者采纳。除此之外,笔者建议,还应充分利用“利益杠杆”促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良性循环。因为市场经济中,几乎所有行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围绕可循环快递包装设计出合理的利益机制,可引导或倒逼相关利益方配合可循环快递包装良性循环。

从快递企业角度来说,要以多种鼓励措施促进快递企业在内部不断扩大可循环快递包装使用范围,以及鼓励快递企业之间就可循环快递包装形成紧密合作机制。同时,对造成污染问题的快递包装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就能在鼓励和倒逼之间促使快递企业真正转向绿色包装。

从用户角度而言,除了向用户普及快递绿色包装的好处,提高全社会对可循环快递包装的认可度之外,还应该从利益角度表明两层意思:一是,配合可循环快递包装正常循环利用,用户快递费用会相应降低;二是,用户不及时退还可循环快递包装,要为该包装进行买单。

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可循环快递包装在“最后一公里”被“卡”。当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次数不断增多,快递企业及快递员的收益提高,自然有积极性推广使用这种绿色包装。如果再配合上述业内人士的建议,让可循环快递包装实现日常“生活化”,其实并不是梦。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