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在这个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古典老师说: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换句话说,就是读各个领域的经典书籍,学习第一手的知识。

以上“源头知识”和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上提到的“临界知识”差不多,原来高手的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

1.什么是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其实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临界知识呢?成甲老师的建议是:

a.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去阅读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

感兴趣的领域,无论是营销、策划、咨询、金融、法律、贸易等等都可以。

b.找到最重要知识的原理和出处。

比如很多人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不要直接就去践行,而是思考这个观点的源头出处,仔细找一找,就会发现结论来自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结果。

知道原始出处,你对这个结论的可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2.为什么要读经典书籍?

因为经典掌握了更底层的逻辑和规律,读一本胜过读10本。

现代社会我们很容易陷入“知识焦虑”,看到别人越来越优秀,自己就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大胖子,这就是为什么知识付费这么流行的原因。

有的人不是因为热爱知识而付费,而是以为付费就能快速学到知识,听过就代表学过,但如果你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想学,学了想解决什么问题,那么报再多的课程也只是浪费时间。

如果你明确了学习目的,学完之后还思考做笔记,认认真真践行,那听课程确实能真正的知识,作用于现实。

正如古典老师所说,遇到一个问题,先去找这个领域的大牛谈谈,胜过自己读几本书。

如果我们普通人无法接触到大牛,那么去读各个领域的经典书也未尝不可,经常读伟大的作品,就像和伟人生活在一个朋友圈里,久而久之也能达到这种效果。

李笑来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绝大多数人在判断知识有用与否(或者换个说法,是不是“干货”)的时候,希望那信息马上有用、立竿见影,希望在了解新东西的时候瞬间就能脱胎换骨。于是,他们主动剔除了很多“短期没用”但绝对“长期有用”的知识。

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世界上的好书那么多,把时间花在高价值的书上,专注学习。

这些知识虽然短期看没效果,但坚持下去一定会发现奥秘,而这不知不觉就和其他人拉开了差距。

感谢两位老师,让我能突然不那么焦虑了,学习知识是最急不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