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宿集群,很多人都认为是现代乡村民宿的发展方向。

其实早在唐代,陕西省蓝田县就形成了民宿集群。那时长安城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很多选择在蓝田建立自己的别业,也就是现在的民宿。

当今人们常常所说的民宿,就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的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外出郊游或远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住宿场所。民宿的灵魂和闪光点就在于能够为游客提供舒适地享受农庄式田园生活环境,体验农庄式的生活,让游客更接近自然,享受自然,放松身心。

在我国古代,一些文人学士出身的王公、贵族、士大夫等,依山傍水,建造私家园林,另营别墅,称为山庄、别业,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或以文会友,邀一二同好者,游园赏景,吟诗作赋,共享田园生活。这些山庄、别业,更像现代意义上的民宿。

01

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部,《元和郡县图志》称:蓝田县“本秦孝公置。按《周礼》‘玉之美者曰球,其次为蓝’,盖以县出美玉,故曰蓝田。周闵帝割京兆之蓝田,又置玉山、白鹿二县,置蓝田郡,至武帝省郡复为蓝田县,属京兆,后遂因之。”唐代蓝田县属京畿之地。因蓝田自然山水优美,有唐一代,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寓居蓝田,置办别业,建造庄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有关史料,唐代不同时期寓居蓝田的名人有沈师耽、宋之问、卢象、王维、钱起、王缙、裴迪、崔兴宗、崔惠童、贠半千、阎防、岺参、卢纶、柳公权、储光羲、毕耀、孟郊、温庭筠、马戴、郑谷等。

他们徜徉于美丽的玉山蓝水之间,或描山绘水,或交游唱和。当时著名的有王维的辋川别业、钱起的蓝溪别业、贠半千的焦岱山庄、崔兴宗的东山草堂、崔惠童的驸马山池、裴迪的南山书斋等,形成了以山水园林为主体的乡村民宿集群。

唐代是中国古代庄园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私家园林较之此前在艺术性上有了较明显的升华。唐私家园林的山体、水体、植物、动物、建筑等景观要素和谐融汇,园池构筑日趋洗练明快,更重要的是文人雅士将诗情画意融入园林,使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充分实现,为后世的写意山水园奠定了基础。而名扬天下,斐声海内外者,首推王维的辋川别业。

02

王维的辋川别业得之于宋之问的蓝田山庄。

宋之问(公元约650~712),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上元二年进士及第,唐代著名诗人,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

宋之问蓝田山庄的前身是东晋末年刘裕建的思乡城。《元和郡县图志》载:“思乡城,……宋武帝征关中,筑城於此,南人思乡,因以为名。”东晋末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率领东晋大军北伐,占领长安,后秦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南方的士兵不习惯西北的水土气候,思念南方的山清水秀,军心不稳。一次行军路过辋川,看见此地景色恰似江南,刘裕便在这里建起一个城堡,供思乡心切的士卒小住,以解乡愁,取名“思乡城”。(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史称宋武帝。)到了唐代初年,宋之问发现蓝田辋川这一风景绝佳之地,就在这里建了一个别业,称“蓝田山庄”。

宋之问在《蓝田山庄》诗中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他饱经仕途沧桑,饱尝世事无常,便寄情于山水之间。

公元705年,宫廷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最终在唐玄宗继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宋之问死后,“蓝田山庄”就流落在其弟弟宋之悌手里。唐天宝初年,王维购得“蓝田山庄”,更名为“辋川别业”。

03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终南之秀鍾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辋川山势平缓,山谷宽阔,细流汇聚如车辐,故名之曰“辋川”。辋川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异藤遍布幽谷,溪流瀑布随处可见,可与江南水乡媲美。

蓝关古道、古蓝关、蓝桥驿、尾生抱柱、裴航捣药娶云英处、道教圣地碧天洞、孝子祠、悟真寺、水陆庵、竹篑寺、文峰塔、蚩尤庙、汤泉等名胜古迹环布四周,“辋川烟雨”更是“蓝田八景”之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的园林形式,使其成为唐宋写意山水的代表作品。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进一步升华。

04

王维《辋川集序》中道:“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辋川别业今已湮没。根据传世的《辋川集》中王维和同代诗人裴迪所赋绝句,对照后人所摹的《辋川图》,可以把辋川别业大致描述如下:从山口进,迎面是“孟城坳”,山谷低地残存古城,坳背山冈叫“华子岗”,山势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树,因而有“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和“落日松风起”句。背冈面谷,隐处可居,建有辋口庄,于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结庐古城下”句。

穿过山冈,到了“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的背岭面湖的胜处,有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大概是山野茅庐。馆后崇岭高起,岭上多大竹,题名“斤竹岭”。这里“一径通山路”,沿溪而筑,有“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句,状其景色。

沿溪通往另一区,题名“木兰柴”,这里景致幽深,有诗说“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溪流之源的山冈,跟斤竹岭对峙,叫“茱萸片”,大概因山冈多“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的山茱萸而题名。翻过茱萸片,为一谷地,有“仄径荫宫槐”句,题名“宫槐陌”, “是向欹湖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冈岭,至人迹稀少的山中深处,题名“鹿柴”,那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山冈下为“北宅”,一面临欹湖,盖有屋宇,所谓“南山北宅下,结宇临欹湖”。北宅的山冈尽处,峭壁陡立,壁下就是湖。从这里到南宅、竹里馆等处,因有水隔,必须舟渡,所以“轻舟南宅去,北宅渺难即”。

欹湖的景色是,“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如泛舟湖上时,“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为了充分欣赏湖光山色,建有“临湖亭”,有诗这样描述:“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沿湖堤岸上种植了柳树,“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因此题名“柳浪”。

“柳浪”往下,有水流湍急的“栾家濑”,这里是“浅浅石溜泻”,“波跳自相溅”,“汛汛凫鸥渡,时时欲近人”,不仅描写了急流,也写出了水禽之景。

离水南行复入山,有泉名“金屑泉”,据称“潆汀澹不流,金碧如可拾”。山下谷地就是南宅,从南宅缘溪下行到入湖口处,有“白石滩”,这里“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跋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

沿山溪上行到“竹里馆”,得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外,还有“辛夷坞”、“漆园”、“椒园”等胜处,因多辛夷(即紫玉兰)、漆树、花椒而命名。

王维的辋川别业,可耕、可牧、可樵、可渔。为了使建筑、水系、山体、花木集中起来,王维把辋川周围孤立的景点连接成片,构成一座既有景可看又富有诗意的自然山水辋川图。王维与裴迪相互唱和的二十首《辋川集》,更给辋川别业增添了无尽遐想的诗情画意。

05

唐代贠半千的焦岱山庄也是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贠半千,生卒年不详,本名余庆,其师王义方器之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名半千。贠半千是唐朝著名大臣、诗人。贠半千性乐山水,在蓝田县焦岱镇荣家沟建“贠庄”。

贠庄是一个文化沙龙,是诗人会友吟诗作赋,把洒言欢的地方,以风景秀丽闻名,开唐代文人山水别业之先河。贠庄直至宋代盛名不衰,《树萱录》记载:“员半千有庄在焦戴川北,枕白鹿原。莲塘、竹径、酴醾架、海棠洞、会景堂、花坞、药栏、碾磨、麻、稻垄塍鳞次”。里谚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可见影响久远。

钱起的蓝溪别业——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人,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起是乾元元年(758年)由秘书省校书授蓝田尉的,上元元年(761年)在蓝田县蓝桥河谷口,今普化镇陈家滩附近建成蓝溪别业,作《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向秘书省的朋故通报消息:“种黍傍烟溪,榛芜兼沮洳。

亦知生计薄,所贵隐身处。橡栗石上村,莓苔水中路。萧然授衣日,得此还山趣。汲井爱秋泉,结茅因古树。闲云与幽鸟,对我不能去。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06

储光羲的蓝上茅茨——储光羲(公元约706—763年),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曾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隐居终南山的别业,他自称别业“终南幽居”、“蓝上茅茨”,也有人称“终南庄城”。储光羲与王维友情特别深厚。

王维比储光羲大6岁。当储光羲还是一介穷书生的时候,曾看到了王维进士及第榜,且是“十七人中年最少”,令储光羲仰慕不已。王维居于辋川时,储光羲曾多次拜访。随着二人之间交往增多,志同道合,他俩一如手足。

储光羲在《田家杂兴八首》说:“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储光羲仕途不畅,居终南山,寄情山水,成为上承陶渊明,下开范成大的中国三大田园诗人之一。

阎防的石门精舍——阎防,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琚状元榜及第,同榜甚敬爱之,欲荐于朝,不屈。为人好古博雅,诗语真素,魂清魄爽,放旷山水,高情独诣。

于终南山丰德寺结茅茨读书,号石门精舍,在今蓝田县汤峪的百丈溪,题诗云:“浪迹弃人世,还山自幽独。始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又云:“养闲度人事,达命知止足。不学鲁国儒,俟时劳伐辐。”后信命,不务进取,以此自终。与岑参、刘昚虚交好。有诗集行世。

崔惠童的驸马山池——崔惠童,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崔庭玉之子,是玄宗女晋国公主驸马,为驸马都尉。蓝田岱峪口外的“百神洞”,为大唐开国功臣郧国公殷开山监工修造的宗教圣地,叫“会龙宫”。因唐晋国公主和驸马崔惠童的驸马山池在“百神洞”,故也叫公主洞,夫妻俩常在此呤诗作赋,以文会友,常有盛唐文士名流到此吟诗聚会。

07

崔兴宗的东山草堂——崔兴宗,生卒年不详,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王维的内弟,与王维同居终南,在今蓝田水陆庵河弯口村建有东山草堂,与王维、卢象、裴迪等游览赋诗,琴酒自娱。曾任右补阙,官至饶州长史。唐诗人,为王孟诗派作者之一。

裵迪的南山书斋——裴迪(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裴迪与王维同隐居辋川十多年,在今辋川闫家村建有南山书斋,也叫裵迪小台。

郑谷的蓝田别业——郑谷(公元约851~910年),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田汤峪山口的汤泉湖群山环抱,有“青浦”、“翠微”、“锦茵”、“绣虎”、四小峰作屏,把一池湖水点缀得明媚秀丽。著名的紫云山位于汤四村附近,远望之,山势雄奇,苍凉壮美。与紫云山相连的是云台山,此山因东西两峰高耸形似月牙,故又称月牙山。云台山人文气息浓厚。

王维、贾岛等大诗人更是多次造访云台山,唐朝进士张乔写云台山的诗曰:“秋山清若水,吟客静于僧。小径通商岭,高窗见杜陵”。郑谷的“蓝田别业”旧址,为今汤浴镇设为景点,提供了“诗以兴游”的人文旅游景观。

08

柳公权的柳庄古宅——柳公权(公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柳公权去世,追赠太子太师。清朝《雍正蓝田县志》记载:太保柳公权墓在县东三里,即柳庄(即今三里镇李后村)。清光绪年间吕懋勋修《蓝田县志》记载:柳公权……居蓝田,有故宅,名柳庄。邑东有唐太保柳公权墓。康熙二十五年设柳氏奉祀生一人。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抄本《蓝田县乡土志》载:“柳庄:《通志》:‘蓝田有柳公权古宅,俗名柳庄。’旧志:‘在县东五里。’今为柳家村,有柳公权墓在焉……柳太保墓:旧志:‘在县东三里柳庄。’

今柳家村前有冢是也,有禁民樵牌悬墓前。”柳公权墓受到保护,严禁在墓地砍伐。蓝田明代有个“柳庄寨”,清代有个“柳庄联”,管辖这一带18保188甲,可见当时柳庄之大。

以上这些别业基本建在蓝田的汤峪、焦岱、辋川、蓝关、普化等地区。此外,在唐代大量的诗文中还描述了蓝田境内多处草堂、山居、庭院、别业,虽年代久远,具体的建设地址、规模、建筑形式已无遗存,但从频繁的诗赋答对中,亦可看到当年蓝田文人墨客对庄园、别业的兴盛和喜爱。

比如孟郊诗中有蓝溪草堂,贾岛诗中有原东居,卢纶的终南别业,韩翃诗中有终南别业,张说诗中有王仆射山亭,宋之问诗中有唐卿亭,薛能诗中有浐川别业,赵嘏诗中有浐水山居,朱庆馀诗中有崔驸马林亭,钱起诗中有长孙绎别业、城东别业,刘长卿诗中有终南别业,薛居诗中有南山下别业等等,由于资料匮乏,暂无法考证。

蓝田皇家宫苑在古长安占有量很大,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如秦汉上林苑,蓝田占一大半,知名者有汉鼎胡、御羞、昆吾,唐神尧山庄、梅花山庄、归义潜龙台、万全宫都是遗迹名胜,今犹可寻。

由此可见,蓝田县在唐代就形成了民宿集群。

09

长安山水几万重,?为何蓝田别业多?

首先,蓝田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蓝田在京城长安东南方,蓝关古道自古是“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是京城长安的东南大门,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第二,蓝田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宜居宜游宜业。灞河、浐河贯通境内,处于秦岭南北气候分界线,空气清新,天空湛蓝,白云悠闲,远山如黛,清溪潺潺,民风淳朴,颇具原生态特色,是陶渊明所描绘的梦境版的世外桃源的具象化,是现实版京效世外桃源。

第三,蓝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底蕴丰富。特别在唐代,大唐盛世文化景象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产生了蝴蝶效应。

因此,唐朝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大都选择在蓝田修建别业,有的想走终南捷径,有的为了半官半隐,有的为其文化沙龙。

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及诗和远方,大都属于当代意义上的非生意情怀类民宿,自然就形成了别业村落,也就是现在说的民宿集群。

关于作者:

程行功 : 陕西蓝田人,中共党员。西安市人民满意十佳公务员;乡村民宿研究院创始人;全国民宿评定复核推荐专家;全球群管联盟创始会员,多年致力于乡村民宿+三农+微信视频号的研究,助力乡村振兴,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著有《轻松玩赚乡村民宿八大秘方》,帮助几十家民宿解决了赚钱难问题;创立“下势工作法”,操盘蓝田大杏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县等三个国家级荣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