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时期,在河南沁阳,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九峰山下有一块无字墓碑,可以治噎食病。因为墓主人生前精通医术,曾为乡邻治好过这个病,后来墓主人去世了,很多人千里寻医无果,想着不能白跑一趟,就祭奠一下墓主人,并在墓碑上敲下一小块,回去研成粉末,煎药服下,不想病竟好了,好似墓主人显灵一般。

于是,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来寻药的人更多了,就连过往客商都要捎带一点回去,久而久之,墓碑都被“吃”没了。

老百姓喜欢用这种极致的方式来纪念自己喜爱和尊敬的人,这个人叫朱载堉,是大明皇室的一位了不起的藩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载堉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六世孙,藩号为“郑”,朱高炽的次子朱詹埈是第一代郑王,之后世代居住在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沁阳)。

朱载堉本是郑王世子,但15岁那年,因父亲朱厚烷上疏劝谏嘉靖少修仙多修身,反被诬以叛逆的罪名,削去爵位,囚禁在凤阳。朱载堉不满嘉靖对父亲的不公待遇,愤然离开王府,在外面搭了一间土房,发誓他要一直待在这里,直到父亲平安回来的那天。

在这间土房里,朱载堉每天睡稻草,粗茶淡饭,研究学问,一住就是19年。直到嘉靖去世,隆庆皇帝即位,为朱厚烷平反复爵,朱载堉才从土房走出来,搬回王府。

不过,有了这番遭遇后,让朱载堉更向往普通人的生活,不愿掺合皇室宗族那些破事。父亲死后,本该继承爵位的他,坚持放弃爵位,让于其他宗支。

万历皇帝非常敬佩这位不贪图权贵的远房叔叔,同意所请,但保留朱载堉父子世子、世孙的身份,终身享受俸禄。不久,朱载堉又提出,希望宗室子孙能如同平民一样,能参与科举,按才能授予官职,为国效力,万历也欣然同意。

免去世俗负担后,朱载堉隐居九峰山下,混迹乡间百姓之中,他高风让国的事迹被民间所称颂,虽不是真的郑王,却一直是百姓口中的“郑贤王”。

这位不爱富贵爱自由的藩王的一生还远不止于此。他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称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他在音乐、数学、天文历法、美术、舞蹈、哲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他用81档的双排大算盘,运算求解2的开12次方,并将有效数字精确到了第25位。在音乐里叫做十二平均律,这个数字的得出解决了音乐领域一千多年的学术难题,它使十二个键的每相邻两键音律的增幅或减幅相等。这一伟大的科学成果并没有被当时统治者所看重,是西方的传教士将其带回了西方,于是钢琴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发明了累黍定尺法,能精确地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与地磁偏角,还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和水银的密度。他计算的回归年长度值经现代专家高科技测量手段验证仅差17秒,这一结果让欧美专家学者啧啧称奇。

此外,他还首创“舞学”,绘制了大量舞谱和舞图,为团体操开创了先河。

万历三十九年,朱载堉病逝,享年76岁,就葬在九峰山下,他嘱咐儿孙不要给他立神道碑,要立也只立无字碑,后来就有了开头的传说:墓碑“吃”没了就再立,先后立过三次。抗日战争时墓碑被日军炸毁,后国家拨款对其进行了修复,成为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郑王府旧址已被改成朱载堉纪念馆,展出他的生平成就。朱载堉的人生经历,就会让人相信,文学作品里那些拥有“主角光环”的智慧人物,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