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上窗帘

今天不知为什么“五年”突然火了起来,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没办法不说一说。

我国民航两年来跌到了“谷底”,亏得一塌糊涂血肉模糊连亲妈都不认识。最近一周,有人说航班量恢复到了10000架次(每天)以上,但这也只是疫情前的一半。我国民航还能再撑五年吗?怎样才能扭亏为盈?拉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停场一大片 摄:拉上窗帘

我国民航亏到不忍卒睹,当然是受疫情影响。在疫情开始的时候,我国的“铁布衫”做得不错。比如说2020年秋冬,航班其实还是蛮多的,取消率也不高。那时候拉总用“随心飞”,每个周末都可以出门嘚瑟一趟。当时还曾经开心地认为,美国直线下降,我国缓慢增长,十年后机队可以超过美国。

但随着“奥密克戎”的流行,情况开始变化。防疫措施太严了,官员们都害怕辛辛苦苦经营了半辈子的政治资产,因为这小小的玩艺儿瞬间乌有。于是“验核酸”“查行程”“搞隔离”——航班量大幅下降,到现在也没有抬起头来。

图:虹桥航班量艰难回升 FlightAware截图

特别是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的航班量现在每天只有四五百,不及疫情前的四分之一。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座城市,以前一直都是客流“龙头”。但现在人们都不出门,民航没有客流,当然只有“赔钱”

民航的经营其实非常地不容易,它投资和成本太大,稍不留神就亏得一败涂地。在往年油价高企的时候,全球民航业都大量赔钱。因此单从这一点来看,就算没有疫情,我国民航也不见得能撑住。现在倒霉的“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加起来已经高达200元了,又总是取消航班——不是迫不得已,谁还愿坐飞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机场太烧钱! 摄:拉上窗帘

说到“机场建设费”,不能不吐槽一下。这东西真的是“我国特色”,民航困难到这种地步,机场却还要“雁过拔毛”,这可真的是往航空公司身上拴根绳儿——大家一块儿跳崖哇!

造成“一起跳崖”的根本,在于过于贪婪,在于不懂管理。其实我国并非没有管理“相对较好”的航空公司,例如春秋、西部,甚至华夏也可以算上。

但我国的经营环境真心不行,国企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在这些民营航空的竞争中很是被动。被动的后果,就是胡乱降价,最后闹得谁也赚不到钱。

我国的机票水平原本非常高,允许民营航空经营后票价确实降了,但利润空间没有了。在疫情之前,在油价不那么高的时候,挣钱其实就已经非常困难。

图:疫情前挣钱也不容易 摄:拉上窗帘

我国的市场其实非常好,至少比印度要好。如果全是民营航企按照市场规律去经营,大家努力提高水平,低价低成本,多拢点儿客人,可以大发展。如果全是国企垄断,票价高一些,市场规模小一些,也可以挣到钱。但这两种体制搅和在一起,出的都不是正常招数,就非常乱套,就非常难以获得利润。

但最大的伤害还是来自于“上层”,“上层”讲的是“大局”而不是“商业”。比如说疫情袭来,客流没了,航空公司应该裁员减机队才好。但“上层”要求大家“不要裁员”,企业可怜的流动资金都浪费在了“大局正确”上,就没办法正常经营——其实我国的劳保制度非常健全,有“失业保险”,裁员怕什么呢?

图:有失业保险,怕什么? 摄:拉上窗帘

照目前的状况,就算是最懂经营的公司,如果不缩小规模的话,其实也无法持续经营。有些民营公司已经接受了“上层”的资本;而国营公司没有“哺乳”的话,随时也都会翘辫子。

所以我国民航业能不能再撑五年的问题,就是“准备亏多少”的问题。有人说“上层会兜底”,然而“上层”其实是公仆,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的。最终亏多少,都会一分一毛平摊到老百姓头上。

那怎样才能扭亏为盈呢?当然也不复杂,那就是把市场还给市场,政府不要在里头瞎搅和。以防疫措施来说,政府得有办法让它不影响民航经营。这需要很高的水平。从国外经验来看,堵是堵不住的,或者主动有计划地“染”,或者无计划地“染”,反正不折腾一遍,就永远是此起彼伏的状态,永远没法像朝鲜那样——迅速到达“彼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愁容满面 摄:拉上窗帘

“上层”应该是为经济服务的,我国民航要想走出困境,只有提高水平,科学经营,平衡国营与民营的矛盾,其它什么“摸着石头过河”的捷径——统统没有。

而且就算如此,也得等油价的高烧退下来之后,才有希望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