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各地高考放榜,看到了很多考生分享的好消息。

在网上也看到了一个新闻,烈士子女高考加分被家长举报,理由是影响高考公平。

一位烈士子女哭着说:“你们能把爸爸还给我吗?我把20分还给你们。”

一句话,让所有人闭了嘴。

1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女孩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一名烈士,高考时加了20分,遭到了一些家长联名举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参与举报的家长认为,烈士子女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补充。而在高考成绩上的加分,对于其他的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烈士子女可以享受高考加分20分政策,是从2021年开始的。该不该加分,人们各执己见。

烈士子女加分会影响高考公平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人会被称作烈士。

《烈士褒扬条例》中规定,公民牺牲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定为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在以上情形中为国捐躯的人,会被称为烈士。烈士背后代表的是牺牲。

烈士子女高考加分是国家政策,目的是为国家做出牺牲做出贡献的群体解决后顾之忧,不能让人家牺牲自己又亏了家人。

更是一种宣示:你对国家尽忠,国家绝不会亏待你的子女。

举报的家长说会影响公平竞争,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家长的担心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用错了对象。

烈士子女在高考加分上的影响,真的微乎其微。

据公开资料,广东2022年78.3万人左右参加高考,烈士子女高考人数为6人。

江苏省在2021年全省35.9万人参加高考,一共有184名考生享受加分政策,而烈士子女1人。2022年2人。

河南省2022年全省125万人参加高考,烈士子女一共有3人。

说实话,我愿意这个数字越少越好,冰冷数字的背后,是一个孩子没有了父亲,或母亲,是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今年全国高考人数有1193万,烈士子女在其中占多少?这些家长的举报,无疑是打着维护高考公平的幌子,做着利己的事。

对于能享受到加分政策的英烈子女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父母能陪伴在身边。

你们的孩子回家的时候,还可以喊一声爸妈,享受家人的陪伴。烈士子女不能。

家长不能只看到他们所享受的优待,却看不到他们承受的苦难。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烈士子女会说出“你们能把爸爸还给我吗?我把20分还给你们。”这样的话。

这句话太沉重了,我们不能自私到连他人为我们牺牲都没有丝毫的动容,对他们的子女享受的那么一点优待都要抱怨不公。

20分算什么呢,是他们的父母为国捐躯,用生命换来的,命都舍给了国家舍给人民了。

孩子为自己的烈士父母亲感到骄傲,但我想,如果可以,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是英烈的孩子。

2

想起2020年时,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那场激烈的肢体冲突。

在那场冲突里,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4人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他们都是烈士,英雄,当之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陈红军牺牲时,他的妻子还怀着身孕,5个月后,孩子出生了,可再也见不到爸爸一面。

妻子述说着思念,看着孩子才有了坚持下去的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年后,陈红军的孩子也会参加高考。在英雄用生命换来的20分额外加分面前,会不会也有人跳出来说:不公平?

况且,他们甚至用不上这20分。

陈祥榕牺牲时仅18岁零5个月。

肖思远对女友的承诺还来不及实现,就已经天人相隔。

当时有一条评论引发很多人共鸣: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个“负重”,对烈士来说,实在太沉重了。

这些英雄在牺牲前,最挂念,最放不下的,就是亲人。国家也没有让他们寒心,出台了针对家属的一些优待政策,高考加分仅是其中一项。

那些高喊着反对的人,我想说,相比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亲角色的缺失来说,这20分太微不足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有的公平都不是无代价的,总得有人去牺牲奉献,才能确保绝大多数人能够享受更多的机会和更公平的环境。

与其说这20分加分是优待,不如说是自我安慰,让我们大部分人的良心好过一点。

所以,与其抓着小部分特殊群体得到的优待不放,不如让自己孩子多考几分,强者自强。

一些人要是觉得不公平,试问,如果给你这么多的优待,安排工作,子女加分,加上慰问金和抚恤金,又有多少人愿意冲向战场?又有多少人敢冒这种生命危险呢?

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事后抱怨说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