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9日,美国纽约五角大楼前广场,军乐声声,礼炮隆隆,美国国防部的高级官员正以极其隆重的礼节欢迎一位重要的客人。

这位客人就是中国的开国上将张爱萍,这次他是以国防部长的身份率领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

时为美国国防部长的温伯格全程陪同张爱萍参观、会谈,上午的交流非常融洽,双方均有些意犹未尽。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中午,温伯格抬起胳膊看了看手表后说:“结束结束,下午继续。”

在通往宴会厅的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位衣着整齐的美国老人,为首的一位身材魁梧,抢前一步,向张爱萍敬了一个标准的美式军礼。

接着笑嘻嘻地伸出手来:“部长阁下,还认识我吗?”

面对眼前这位老者,张爱萍有些惊讶,回了一个标准军礼,随后他仔细打量着对方的面孔。因为他对这张饱经风霜的面庞,似曾相识。

突然之间,张爱萍好像想起来了什么,激动的说道:“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你是萨沃埃……”

面前的老人激动起来:“是的,是的,部长阁下,您还记得我,我太高兴了……”

他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了张爱萍。张爱萍也十分兴奋,一边拥抱着对方,一边拍着他的肩膀说:“老朋友,老朋友,你的脸型还没有变,还是从前那个样!”

另外两位老人也走上前来,张爱萍也随后也认出了他们,他握住那位黑人老者的手:“你是卢茨,对不对?”

“是的,将军阁下,您还记得我们,真是太好了。当年要是没有您,我们活不到今天……”

张爱萍又握住另一位白人大胖子的手说:“你就是布伦迪奇?你以前好像没这么胖吧?……”

大胖子哈哈大笑起来:“我现在比那个时候,体重整整增加了50磅……”

温伯格在一旁看着他们,忍不住有些激动,也忍不住有些得意,他告诉张爱萍:这是美国国防部为他准备的一个惊喜,抱歉没有提前告诉他。

张爱萍紧紧握住温伯格的手,向他表示感谢:这是所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

接着,张爱萍又笑着告诉温伯格:我也有一个小小的礼物赠给美国朋友。

他转身拿出一个精美的影集,郑重地打开,向大家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沃埃三人定睛一看,顿时激动起来,争先恐后地上前指着其中的照片叫了起来:“这是我!”“这是我!”……

在场的与会人员沸腾起来,记者们蜂拥而上,抢着抓拍相册里的照片,还有他们与张爱萍的合影。

激动的情绪很快传播到了美国电视台,当天下午,他们隆重报道了这一活动。

紧接着,美国各大报纸相继以显赫的位置和版面推出了中国国防部长和美国朋友重逢的消息,随之附上张爱萍赠送相册及同美国朋友合影的照片。

双方仿佛心有灵犀,却又心照不宣,各自把心中珍藏的美好,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

应该说,这一老友重逢的共鸣,打响了中国军事代表团赴美访问的头一炮。

当天,张爱萍写了一首《喜重逢》的词,记述了这次意外的重逢:

飞越万里渡重洋,
初暖好风光。
会谈过后,
突见来客喜若狂。
飞行队长感援救。
话往事,畅叙衷肠。
四十年前机击伤,
坠落敌后方。
湖垛镇外,
苏北我军战强梁。
打退日寇救盟友,
庆重逢,情深意长!

伴随着感慨的思绪,张爱萍和美国老友的眼前,仿佛再现了40年前的场景……

1944年8月20日这一天。那时的萨沃埃还是个少校,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大学肄业的他投笔从戎,加入了美国空军。

1944年的夏季,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方向发展。

亚洲大陆战场,战斗在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已经展开局部反攻,并取得了一个接一个胜利。

太平洋战场,美军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海岛争夺战,一个堡垒接着一个堡垒地攻克。

为了配合前线的陆地和海洋攻势,在中国大后方的美国陈纳德第十四航空队(史称“飞虎队”)全线出击,不断地派出飞机飞越黄海,轰炸日本本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片大好战略形势的背后,是一群前赴后继的勇士在付出牺牲。

8月20日的夜晚,天空下着濛濛细雨,在靠近盐阜根据地敌后战场的黄海上空,传来一阵刺耳的马达轰鸣声。

一个巨大的黑影,喷吐着浓烟,摇摇晃晃朝着建阳县(今建湖县)扑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黑影从大黑影中分离出来,隐隐约约变成了伞状,在夜空中随风飘荡。

巨大的黑影是美制B-29轰炸机,这是美国空军的王牌轰炸机,航程远、载弹多,号称空中堡垒。

他们刚刚执行完轰炸日本九州岛任务,在返航的时候被地面的弹击中了。

机上的指挥员就是美国空军第二师第十四航空队的大队参谋长萨沃埃少校,眼看着日本的地面部队陷入了一片火海,他还没来得及从胜利完成任务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整个机组也陷入了危机。

紧急抢修之下,飞机跌跌撞撞地来到了中国大陆的东海岸,引擎又起火了。

火势蔓延,越来越大,机组成员陷入了恐慌。

“要活命的跳伞吧!”有人大声呼叫。

“别忙,再等一等!”萨沃埃连忙制止。

“还等什么,等着被烧死吗!”

“要弄清楚下面是陆地还是海域,然后再……”萨沃埃还算比较清醒。

不过没等他把话说完,机上已经有人开始往下跳了。包括萨沃埃在内,机组成员共有12人,一口气跳下去6个。

不幸的是,事后得知,6人全部葬身于长江口外的汪洋大海。

余下的6人经过一番艰苦斗争,终于控制住了火势。为了尽可能地向内陆飞行,机组又把库存的物资和经过安全处理的弹药,全部扔了出去。

轻装后的B-29又向西北方向滑行了几十公里,高度越来越低,没有回旋余地了。

萨沃埃准备下令弃机跳伞。不过,有一个巨大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机组成员心头。

执行任务前他们就知道,任务航线上有两段危险区域。

一段是中国的东海海域,这里是日本通往中国大陆的海上运输线,沿途被日军严密封锁。

还有一段是中国东部的沿海大陆,这里早就被日本占领,中国称之为“沦陷区”。

无论哪一段,对萨沃埃他们来说,都是死亡之地,日本人虐杀俘虏的恶行早已风传一时。但是不跳怎么办,随着飞机一起粉身碎骨?

萨沃埃痛下决心:“现在只有跳伞这一条路了,不跳就粉身碎骨,与其粉身碎骨,不如先下地狱,也许还能得到上帝的保佑……”

萨沃埃的决心没下错,但稍微有点偏差的是,保佑他们的不是上帝,而是新四军的广大将士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

长江下游两岸的中华大地,尽管已经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但新四军早就开辟了大量的抗日根据地。

这一点蒋介石心知肚明,却从来没有向他的美国盟友透露过。

怀着忐忑的心,机组成员默默地往肩头划着十字。

“1944年8月20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吧!它是我们‘奥列勒女儿号’遇难的日子……”

机组成员一个接着一个,跳了下去……

随后,失去控制的飞机撞倒了几棵粗壮的桑树和一架风车,一头栽进旁边的稻田中。

湖垛镇的日军很快得到了消息,中队长近藤带着70多名日军和40多名伪军倾巢而出,直奔坠机地点。

幸运的是,萨沃埃他们的“救世主”正在赶来的路上。

8月20日的夜晚,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八旅旅长张爱萍接到报告:一架盟军飞机,坠落在日军据点建阳县湖垛镇附近,机上飞行员下落不明。

他知道,这里离日军据点太近,盟军飞行员随时面临危险。他立即命令盐阜独立团火速前去营救,同时尽快将飞机上能拆卸的零部件全都拆下来送至指挥部,尤其是武器弹药,绝对不能落在日本人手里。

接到命令后,团长王良太亲自率领二营六连紧急出动,一边风雨交加,一边星夜兼程。

另一头,早已被神出鬼没的新四军打怕了的日伪军,根本不敢走大路,来来回回在田间小道和田埂间穿越,一路走走停停。

在飞机坠落地点以东100多米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当地人叫它晏荡沟,这里也是湖垛据点鬼子的必经之路。

王良太指挥主力小队在晏荡沟附近设伏,等待着阻击鬼子,当地的乡干部张启文率领民兵紧急拆卸飞机上的零部件。

当时飞机上有六挺重机枪一门机关炮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由于缺少工具,其他零部件拆卸起来很麻烦,民兵们也不懂啥有用啥没用,抡起膀子硬生生的往下掰。

掰不动就拿大锤使劲砸,但这毕竟是军用轰炸机,所有部件安装都非常牢固,整整一个上午也没拆下来多少东西。

当近藤这边带着百十号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晏荡沟的时候,已经是天亮了,立即遭到了新四军的阻击。他们是老对手了,相互之间再熟悉不过。

日伪军仗着武器优势一上来就是猛攻猛打,新四军则是放他们靠近,然后突然反击,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到中午时分,附近的民兵和新四军也赶到金桥村支援。他们悄悄摸到鬼子的背后,发起突然袭击,近藤腹背受敌,担心新四军主力部队也过来,于是立即命令部队撤退。

这样,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日寇丢下十几具尸体退回了据点。

鬼子退了之后,所有人都来帮忙拆卸,张爱萍还把后方兵工厂的技工调了过来,经过七八天的奋战才把飞机上有用的东西全都拆了下来。

飞机这边的情况基本已经完结了,剩下最关键的就是跳伞的飞行员了,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萨沃埃在跳伞前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当时的江苏全域确实被日本占领,只是其中不少地方已经被新四军将士们开辟成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们跳伞的地方恰巧就在日占区和根据地的边缘地带。

运气不错的是,包括萨沃埃在内的5名机组人员落到了根据地范围,只有1位下落不明。

最终,萨沃埃等5人被当地老百姓发现并将他们安全送到了新四军指挥部。

除机长萨沃埃之外,其他四人分别是领航员奥布莱思,炮手布伦迪奇,机械师特尔马克以及副驾驶卢茨中尉。

美军飞虎队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空中力量,由于他们的存在,国共双方在战场上的压力大大减轻。

同时,国民政府也是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之下才得以能够坚持抗战,大批援助物资通过“驼峰航线”进入中国,而这条空中生命线也完全依赖飞虎队护航。

所以,当时全中国都将飞虎队视为英雄,美国人是帮助中国人反击日本人的好朋友。

国民政府还向全国发出了特别通令,无论何人一旦发现美国友人落难,务必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救助。

因此,张爱萍非常重视获救的5名美军飞行员,在他们还没有到达之前,特别安排将三师师部驻地最好的房间腾出来,供美军暂住、养伤。

萨沃埃他们被送到张爱萍指挥部之后,才得以通过翻译和中国军队进行交流。

张爱萍告诉他们,中国的老百姓都是非常善良的人,都非常感激美国人,完全可以相信他们。

附近的老百姓听说帮助咱们打鬼子的美军在这里养伤,纷纷将家里仅存的细粮、鸡蛋还有留着过年的鸡鸭都送了过来。

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朴实,人家来帮我们打鬼子,还有人落到鬼子手里,咱们得好生招待。

张爱萍还特地将新四军总部医院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来第三师,亲自为美军检查伤情,所幸他们问题不大,只有一人在跳伞时不慎扭伤了脚,但问题不大。

为了让根据地军民了解抗日形势,增强抗日信心,张爱萍借5名美军在此地休整的机会,召开了一次有3000多人参加的欢迎会。

大会的主席台悬挂着中苏美英四国的国旗,当张爱萍等新四军将领和美国飞行员一起登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会向大家介绍了五位美国飞行员的简况,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向他们赠送缴获的日本军刀作为纪念品。

也告诉了大家:我们的抗日斗争不是孤立的,全世界都有我们的反法西斯战友。

萨沃埃也代表美军飞行员讲话,对新四军的营救表示感谢。

会后举行了别开生面的中美战友联欢会,三师八旅的文工团献上多姿多彩的抗日文化节目;美军飞行员另辟捷径,向新四军将士表演了降落伞的使用方法。

不经意间,爱好摄影的张爱萍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记录下来。

新四军总部很快将5名飞行员获救的消息通知了重庆,国共双方商定了护送计划,在此期间萨沃埃他们在三师师部暂住了七天。

这七天的根据地生活让萨沃埃等人永生难忘,他们发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优待,无论是当地老百姓还是新四军士兵,吃的用的都非常差,但他们却将最好的物资都给了美军士兵。

他们发现这里的人们真的非常善良也非常有趣,尽管相互语言不通,但是通过接触和简单的表达,大家都能友好相处,并且还成为了朋友。

本以为要升入“天国”的美国飞行员怎么也没想到,会迎来了这样的“救世主”,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一自由民主的“天堂”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忆。

真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遇,萨沃埃激动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欢迎。”

萨沃埃向张爱萍表示,这七天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七天,尤其是得知自己那些失踪的战友很大概率将永远回不来了之后,他更是感激新四军以及张爱萍。

七天之后,张爱萍奉命将5名美军护送至新四军总部,萨沃埃等五人与张爱萍依依惜别。

最终,5名美军飞行员在新四军的保护之下,进入国统区,后由国军护送至成都美军基地。

苏北根据地军民营救美国飞行员的行动,得到了大后方和美国舆论的赞扬。

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署名文章,热情称颂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

“被迫降落在解放区的美国飞行员们,对于中国游击队的机智表示很深的感激和敬佩!

抗战结束之后,这些美军飞行员也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但他们心里一直都在怀念在抗日根据地的那七天。尽管在中国作战时常面临生命危险,但是那一次伞降在日占区是他们所经历的最危险时刻。

萨沃埃等人常常对家人讲述当年的故事,并告诉家人:如果没有新四军,没有根据地的老百姓,没有张爱萍将军,自己绝对活不到今天。

实际上,张爱萍也没有忘记这几位美国朋友,虽然四十年来没有联系过,但在他心里一直挂念着他们,也时常拿出当年的照片来端详。

所以,当四十年后,年迈的萨沃埃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他片刻间就认出了这位老朋友。

在五角大楼,张爱萍和萨沃埃等人聊了很多,当他得知奥布莱思和特尔马克已经过世时,还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慰问。

而请萨沃埃等人给张爱萍一份惊喜,是温伯格特意设计的一个节目,效果非常地好。

而张爱萍回赠的礼物,更是将现场的中美友好气氛推向了高潮。

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这份和平的背后,是不断提升的国防。在提升的过程中所有经历的磨砺和苦难,都是在积蓄我们民族的血性与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