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伴随着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新闻一样,中国核技术再一次登上世界热搜。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均被打脸。法国总统戴高乐还愤怒地训斥了当时本国的氢弹研发人员,恨铁不成钢。

而中国能以各国想都不敢想的速度将自己的氢弹研发成功,离不开一个人——于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后的核威慑

自从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让日本喜提新爹的同时,也让全世界见识到了核武器的威力。

虽然美国事后马上表态不会再将核武器用于战争,但核武器的威慑力一直让各国提心吊胆。更何况美国在1952年还试爆了威力是原子弹几百倍的氢弹,各国更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苏联自1953年8月21日爆炸了第一颗干式氢弹装置;美国于1954年2月8日,在比基尼岛试验场爆炸了地面上的实验性氢弹装置,并于1956年用轰炸机成功投放氢弹。英国人自1957年5月15日爆炸了第一颗实验氢弹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没有核武器的中国却在朝鲜战争中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核恐吓,2015年美国解密的内部资料也提到,当时美国是定了计划的:打击范围涉及中国117个城市,准备动用共870枚核弹。

1963年,我们和苏联关系恶化的时候,曾经的老大哥也拿核武出来威胁我们,号称要对我们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打破强国对我们核讹诈、核威胁的局面,1959年6月,中国开始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中国氢弹理论之路

开始的原子弹研究,中苏关系交好,老大哥还是帮了忙的,虽然技术只限于核能应用,但我们也有了一些现成理论数据参考,不至于白手起家。

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撤走专家,烧毁相关文件。但是在一些专家“雨天烧资料”等行为的帮助下,中国也保存了一部分零星的资料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当时国际核武器研发卷到不行,一成功就发文炫耀,其中就有几篇科学技术类的报道夹杂了一些技术细节。

综合这些碎片进行内部讨论,当时的科学家团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无数的计算,最后竟然将氢弹原理方案的奥秘揭示出来了。终于在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一时间轰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吊打西方的神秘科学家

虽然当时的美国凭借着卫星天眼已知道中国要进行核试验,但没想到竟然是氢弹。消息传出后,美苏都不敢相信中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造出氢弹,纷纷进行内部调查学术泄露,最后也没查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我国解密相关科学家资料,西方世界才知道中国有位叫于敏院士用自己研发的“于敏构型”吊打了他们。

怎么个吊打法呢?核武器的研制成败很大程度上和材料、计算、历史数据等有关,美国人研究氢弹的方法是烧钱:相关材料实验我都试一遍,积累下大量的数据,最后理论结合实际造出氢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国呢?当时物资紧缺,国外技术封锁、侦察机间谍、国际舆论谴责让中国核试验只能秘密进行,而且当时缺钱也不能进行多次实验,那就只剩下计算一条路了。

于敏院士有多厉害?靠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计算能力,带着研究团队算出了解决问题最低成本的方案,算出了大量要靠实验累积的数据,省去了数万人建工厂做实验,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计算量巨大,当时国外进行核武器研究计算都用计算机。可是中国当时只有一台在上海的大型计算机,但大部分时间被原子弹研究组使用。氢弹的团队只能靠算盘和笔进行验算和验证,1964年原子弹实验成功,这台计算机才正式交给氢弹团队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台计算机的帮助,于敏团队如鱼得水,只用了100天完成了美国科学家5年做的事情,掌握了氢弹计算的全部理论,于敏当之无愧为“氢弹之父”。

在氢弹的研发上,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不到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因为有于敏及其团队,只用了2年零8个月!

话不多的氢弹之父

虽然于敏为中国氢弹研发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但因保密要求。1988年后,于敏才开始被人们知晓,不过也只是以普通学者的身份出国进行学术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话不能说,在很多科学家为理论高谈阔论吹牛皮的时候,他也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那个为了让中国人能抬起头来,研究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打破威慑的人,安心搞建设搞经济,有了今天强大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即便广大民众不知道他,他也甘愿为此一生隐姓埋名,让我想到了《三体》中的罗辑。不过虽然小说中人类不感谢罗辑,但中国人没有忘记于敏。

2015年1月9日,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89岁的他终于能站上领奖台,获得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祝贺,让网友说出“颁给于敏院士,是这个奖项的荣幸”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01-16,于敏老先生去世,享年93岁。辛苦了,好好休息。

和平从来都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来,只有自身强大,才有能力争取到和平。感谢有于敏院士这样的无双国士的无私奉献,让我们今天能沐浴在新时代的春光之中,向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