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第十个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来临之际,为增强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根据今年疫情防控形势,张家口市救助管理站采取全网的直播方式,开展了以“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为主题的“云开放”,还通过动漫普法宣传片、新媒体网络寻亲等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救助并建言献智,汇聚救助弱者的社会合力,营造全民共同参与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当日,记者走进救助站,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为市民呈现救助站的工作情况和受助人员的平日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咱们跟着节拍一起做——一二三,二二三……”在管理站3000平米的室外健身操场,生活老师们正和受助人员一道饶有兴致地做健身操。“在自由活动时间里,生活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做体操、跳绳、打篮球等,不仅可以强身,还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利于受助人员打开封闭的心扉。”陪同记者采访的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王晶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记者步入站内,救助站健全先进的硬件设施进入直播镜头。电教室、音乐室、健身房、医办室、心理治疗室等一应俱全,不难想象到受助人员在这里舒心丰富的生活。

在工作人员眼中,35名滞站人员是需要关爱呵护的“宝宝”,而救助站是“宝宝”们温馨的家,这里倾力打造了全省堪称典范的托养工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实现了流浪乞讨人员凡困必帮、有求必应,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助力家庭团圆,维护社会稳定。”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岳阳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一行先参观了居住环境。站内生活区域达1450平米,受助人员按性别分区居住。我们看到房间门牌插着受助者编号及床位号,推门而入,屋内窗明几净,整洁卫生,暖气、电扇、驱蚊等配置周全,床头插卡备有护理等级等信息,目之所及的救助人员都仪容整洁、衣装得体,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倾情付出。经王站长的介绍,我们得知,站内各项管理、服务巨细无遗,工作人员如亲人般照料受助人员,为其洗澡、换衣、理发等无微不至,以行动诠释爱心相伴与永不言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过走廊的作品墙,记者看到受助人员的绘画等作品和创意、节庆活动的照片。教室内,大家正在学习手语操,对于学习能力弱、动作不得要领的人员,老师来到其身边,耐心示范指导。受助人员大多有智力方面的缺陷,救助站专门定制了独特的教育矫治方式,绘画课程、填色课堂等编入周课程表,益智的同时,也增加受助人员的融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来到心理咨询室,驻站心理咨询师李树桥正同一位受助人员和风细语般交流,受助人眉间渐展,脸上泛起丝丝笑意。“‘话聊’对于受助人员很重要,我们定期与受助人员一一谈心,用真诚的话语、情感的力量,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帮其解开心结。同时从言语中还能获知很多线索,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百倍努力,助其唤醒记忆、寻得家人。”李树桥讲解道。

临近中午,记者步入二楼餐厅,只见厅内洁净雅致,膳食丰富多样,工作人员正为每个人打饭添汤,照顾贴心周到,受助人员有序就餐,俨然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仅为受助人员提供生活照料、爱心救助,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从救助站成立开始至今,已经成功帮助13340位受助者,平时救助管理站24小时街头巡查,确保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上半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235次,其中未成年人2人,护送返乡2人,医院治疗6人,站内临时照料35人,未保监护1人,受助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救助率达100%。”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刘海滨表示,“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新征程上,我们将在市民政部门的领导监督下,再接再厉,进一步探索创新救助管理服务机制,以实绩实效让受助人员安心舒心、社会公众暖心同心,弘扬弱有所扶的正能量,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记者 翟见英 高满阳 左静 通讯员 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