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最怕曹操,要知道在曹操眼里,他司马懿算个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原本是曹家的一个打工仔,不曾想这个打工仔不安于现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后篡夺了曹魏的政权,由此打工仔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大老板。

高平陵之变的成功,得益于司马懿的精心筹划,但同时,也得益于曹家在当时无人镇场。

若是曹操、曹丕或者是曹睿这三人任意一个人活着的话,相信司马懿绝对不敢有任何不臣之心,只能当一个“乖宝宝”。

那么问题来了,在司马懿心中,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这三位他曾经的上司,司马懿最怕其中哪一个呢?

答案是曹操,虽说另外两位也能将司马懿按得死死的,但最让司马懿打心里发憷的,只有曹操曹老板一人。

司马懿对曹操的怕,真的是怕到了骨子里。

在早年间,也就是司马懿还年轻的时候,曹老板就亲自给他示范了一次什么叫做“不听话就得死”的案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当时的司马懿仗着身具才学,已经小有名气,曾经的南阳太守杨俊就评价司马懿说他是“非常之器”,意思就是司马懿不是一般人。

除此之外,东汉末年的名士崔琰,也曾对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说过,司马懿“非池中之物”。

不管是杨俊还是崔琰,他们对于年轻的司马懿有一个统一的认知,那就是这小伙子不错,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

有道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最终,连曹操都知道了有司马懿这么一号人物。

当时的曹操,正担任司空一职,不过已经是东汉朝廷中的实权人物,当他听闻司马懿的名气之后,有心对其招揽,恰好当时有人向曹操举荐司马懿为“上计掾(类似于会计之类的小官)”,于是,曹操就派人前去请司马懿,让他到府里来任职。

不过,对于曹操的这次邀请,司马懿选择了拒绝,在他看来,东汉朝廷已经被曹操控制,他不想屈尊于曹操之下,因此,就找了个借口推脱不去。

司马懿当时的想法,是认为自己正是未来可期的年龄,加上一点年轻人特有的气盛之心,就觉得自己怎么会去给曹操这样的人当马仔呢?

这种想法,并非是妄言猜测,实际上司马懿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相当心高气傲的人,在史料记载中,他曾因因为理念不和,与同学起了争执,双方甚至还达到了差一点就你死我活的地步,由此可见,年轻时的司马懿,也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愣头青”。

所以,本身就自视甚高,再加上司马懿也算是名门之后,因此,对于曹操这样的“篡权者”,司马懿当然不愿意投靠。

而他找的借口,是说自己有“风痹症”,不能下床活动,所以,不能去给曹老板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话传到曹操耳朵里时,曹操根本不相信,因此就派人前去在夜间刺探,而司马懿也够能忍,硬生生地在床上一动不动,就如同真的染上病症一般。

最终,刺探的人回去禀告了曹操,曹操呢,暂时不再提征召司马懿的事,当然,不是他相信司马懿身体不适,而是当时曹操实在太忙了。

从建安七年开始,曹操先后吞并袁绍的诸多领土,又击败袁绍的两个儿子,之后又筹备起兵征讨乌桓,总之,这几年够曹操忙活的,因此,就暂时放过了司马懿。

但到了建安十三年时,曹操腾出手来后,就又开始把征召司马懿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这一次,曹操没跟司马懿废话,在征召令发出的同时,曹操让使者给司马懿带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司马懿冷汗直冒,乖乖的跟着使者来到曹操面前。

“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曹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这次不要再找理由不来,不然的话,后果自负。

也是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曹操对于上次司马懿的小伎俩一清二楚,所谓用病来推脱,曹操自始至终就没相信过。

也正是通过这句话,司马懿明白,自己的小把戏,在曹操面前,根本不够看,自己自以为智商有多高,演技有多真实,但实际上,曹操一眼就已经看穿了。

只不过,曹操并没有拆穿他,而是愿意陪着他玩儿而已。

什么叫做智商上的碾压?这就是很形象的例子,这也是司马懿第一次对曹操这个人感到害怕,这无关乎权势,而是来自智商上的压力。

而在此之后,终曹操一生,司马懿都以“谨言慎行”示人,时时刻刻保持着极为低调的姿态,不是他想这样,而是他知道,自己在曹操面前,就和一张白纸没什么两样。

除此之外,司马懿还怕曹操丰富的阅历和狠辣的手段。

曹操是什么人?一代枭雄,是从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硬是凭借自己能力杀出来的人中龙凤,单凭这一点,就远甩司马懿八条街。

想当初,黄巾起义爆发,曹操和皇甫嵩等人受命攻打黄巾军,凭借英勇和调度有方,杀的黄巾军丢盔弃甲。

之后的陈留起兵,曹操顶着董卓滔天的权势,依然敢“散家财,合义兵”,是当时天下第一个提出征召董卓的人。

要知道,当时天下比曹操有权有势有实力的人多了去了,但在董卓专权的时候,却几乎鲜有人站出来哪怕是进行讨伐。

但曹操却敢,不仅敢,还敢公开打出征讨董卓的旗帜,就这份胆识,司马懿如何能比?

再往后,曹操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朝中上下甚至包括民间,以”为国除贼“为由,想要诛杀曹操的人日渐增多,就连一个叫做吉平的太医令,都想杀了曹操。

而最终的结果呢?所有想要杀曹操的人,基本上都永远闭上了嘴。

还有,号称”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的袁绍,曾经是何等的风光?但依然是败在了曹操的手中。

更不要提东汉末年像吕布这样响当当的人物了,纵然他神勇无比,还不是照样被曹操诛杀。

换句话说,曹操所经历过的人和事,随便拿出来一样,都是司马懿所不能及的,另外,曹操所经历过的凶险局面,也是司马懿所不能想象的。

就凭这两点,就值得司马懿惧怕曹操,更值得他在曹操面前服服帖帖。

《晋书》中,曾提到曹操对司马懿十分忌讳,因为他发现了司马懿有所谓的“狼顾之相”和不安分的心,所以对他相当提防,甚至还特意交代儿子曹丕要小心司马懿。

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暂且不说,单说曹操会对司马懿有忌讳吗?

答案是当然不会,前文也提到,曹操一生的经历极其丰富,败在他手里和死在他手里的大人物,可不止三五位,他犯得着去担心一个司马懿吗?

远的不说,就说当时曹操的手下,不敢说全部,但是至少大部分都不是省油的灯。

比如孔融、比如前文提到的崔琰,再比如冯硕、董承、耿纪等,这些人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要比司马懿的威胁大。

相比之下,司马懿算什么?只不过是与曹丕关系好点,除此之外,他根本就不具备什么威胁性质。

说句更直接的话,在当时曹操的眼里,司马懿又能算是个什么东西呢?

而司马懿也是深刻地明白这一点,他知道自己全部的本事,在曹老板面前根本就不够看,因此,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

但凡他敢露出一点马脚,那么曹操早就送他上路了,哪里会有他后来的作威作福?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会疑问,既然曹操这么厉害,那为何不在活着的时候,直接灭了司马懿,这样不就不会导致后来的“高平陵之变”以及曹魏被篡权的事情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以事后人的眼光来看的,而当时的曹操,并不知道司马懿未来会这样做。

换句话说,曹操没有上帝视角,他看不到也想不到未来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史料记载,曹操比司马懿大24岁,而曹操去世的时间,是公元220年,而高平陵之变,则是发生在公元249年。

也就是说,曹操死了近三十年后,司马懿才筹备妥当,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曹操也是人,不是神仙,因此他不具备预知未来的能力,所以,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不会想到司马懿会在有朝一日对曹魏形成巨大威胁。

另外,司马懿后来的成功,也和曹魏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的掌门人的短命有关。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但曹丕仅仅当了六年的皇帝,在公元226年便英年早逝,而在他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同样也是听话得很。

曹丕一死,曹叡登基,而对于司马懿来讲,对曹叡的惧怕仅次于曹操,曹叡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段强硬,并且喜欢独揽大权,说让司马懿下课,司马懿就得乖乖下课,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可惜的是,曹叡也是个短命的人,前后在位也就十三年。

而在曹叡死后,曹魏朝堂上唯一让司马懿有所忌惮的只有曹爽,但无奈曹爽极为无脑,最终给司马懿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凡是曹丕或者曹叡能活得长远点,高平陵事件也就不会发生,更进一步说,假如曹爽能稍微多点脑子,说不定也能扭转局势。

所以说,司马懿的成功,是建立在曹家在当时,已经没有了能镇住他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在曹家的前三代人中,也就是曹操、曹丕和曹叡这三人中,司马懿最怕的是曹操,其次是曹叡,最后是曹丕。

之所以最后是曹丕,是因为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较近,司马懿对曹丕更多的是尊重,而不是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