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频传重磅新闻:6月2日,聚龙股份、邦讯技术、当代东方3家公司被深交所官宣退市。而就在前一天的6月1日,*ST金泰、*ST济堂收到上交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数据显示,5家公司共有股东户数超过12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里可看出,自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以来,证监机构动了真格,对符合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毫不心慈手软,“应退尽退”,今年是“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据媒体披露,自5月份以来已有累计有32家公司发布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还有不少家公司收到了证监机构发送的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从最近被强制退市的5家公司看,3家公司均属于财务类退市。其中,*ST当代和*ST聚龙均为“非标退市”,原因是2021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触及退市情形。*ST邦讯则是因为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1年年报,也符合被强制退市的情形。相信之后,存在类似问题以及一些涉及重大违法经营被证监机构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将会越来越多。

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就目前来看,无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是广大投资者来说,都是利大于弊,中国资本市场早就需要这样的强制退市举动了,而且力度越大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利端看,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易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对中国庞大的上市企业起到时常敲警钟作用,可以让他们时刻对资本市场相关监管法规心存敬畏,增强自律意识,坚守主业,认真经营,按要求向社会公布业绩报告,增强杜绝造假、违法违规经营的自觉意识,不断强化公司“内功”,提高公司效益,将市场发展的红利分享给广大投资者,使整个上市企业形成一种“违法造假可耻、创业守法光荣”的企业竞争发展氛围,不断催升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而且,要看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有限的金融资源来说,将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实现生态有序的良性循环创造有利条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A股、创业板、科创板等加在一起,所有上市公司近5000家,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南郭先生股”在其中滥竽充数,还有一些“不死鸟股”苟延残喘,这些上市公司占据了有限的资本市场资源,他们的存在使整个资本市场成了一潭死水,无法实现正常的“生死更替”,更无法使资本市场建立起优胜劣汰的机制。

尽管现在即将全面开始推行注册制,使很多公司有了上市的机会,但由于整个市场总量有限,依然让不少企业无法正常到资本市场融资。而强制退市之后,将不少的“垃圾公司”、“空壳公司”强行扫地出门,对于优化整个资本市场生态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将是重大利好,让他们能够远离没有成长性、质次价高的股票,将他们手中有限的资金投向真正能给他们带来较高、较长投资回报的优秀业绩公司,开拓资本市场融资与投资回报相融合的新局面,让所有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对于确保中国资本市场长久繁荣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当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从短期看由于对投资者的相关保护机制不完善,形成了对投资者索赔效率低下以及前置条件设置繁琐等问题,使投资者保护力度不到位,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从长远看,对投资者却可以变坏事为好事,让广大投资者因为有强制退市的风险存在,将会使大量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中的投资筛选更趋向于谨慎与理性,消除盲目的追涨杀跌行为,对于培育广大投资者价值投资意识将起到有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更要看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对于未来全面注册制推行也是一种必要的制度设计,注册制不久之后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全面推行,强制退市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应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一种常态,唯有对所有欺诈包装上市、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违规违法经营等上市公司一律“棒杀”,将其全面清理出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才能真正迎来风清气正的“春天”,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也才能真正被广大投资者所信赖和青睐,中国资本市场也才能迎来持久的牛市。

从弊端看,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由于相应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措施不到位,会暂时引来市场的恐慌情绪,让广大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行为产生广泛担忧,可能会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波动,但这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证监机构加以全面正确舆论引导,向投资者说明利害关系,让广大投资者懂得短期损失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相信广大投资者能够理解证监机构的良苦用心,并能消除一些片面错误的思想认识,让全社会对强制退市持积极支持态度,为中国资本市场尽快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提供无限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