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经过多年发展,直播电商开始进入了下半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直播人才严重紧缺。据《 2021 中国短视频和直播电商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1- 2023 三年间,短视频和直播电商领域从业人员缺口将分别达到 181 万人、 378 万人、 574 万人。基于此,头部直播电商企业辛选及其创始人辛巴辛有志,凭借前瞻性的人才专业化布局,培养大量优秀主播,在直播电商行业发展中,赢得了发展先机,获得了行业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在主播团队培养方面,辛巴辛有志开创了一整套从选拔、培养,到考核主播的孵化机制,并根据主播的个人特点,助力其找到自己擅长的赛道。同时,辛巴辛有志还会为主播提供货源、售后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让主播能快速成长,独当一面。目前,依托这套机制,辛选集团已培育出十数位破亿头部主播,以及大量中腰部主播,成绩耀眼。

与此同时,辛巴辛有志还会帮助主播去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角色和风格,并针对每个人的特性,选择不同的赛道进行投放。由此,专业、有情怀且具有差异化的主播矩阵让辛选在直播电商行业中独树一帜。据了解,如今辛巴辛有志已孵化出 10 多位破亿主播,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直播带货能力在直播中越走越好。

就在今年 2 月,辛巴辛有志带领辛选教育与大连正式签约,在大连市金普新区投资 7 亿元建设一所以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学校,计划 9 月份正式开学。届时,辛巴辛有志每年将为社会培养近万名的数字经济人才。

飞针走线间,一幅精美的苏绣呈现在大家眼前。作为苏绣青年传承人中的翘楚,90后绣娘杨雪用苏绣做“婚书”、绣人像,吸引短视频平台百万点赞量。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快手短视频里,各类非遗展示极其应景。“绣娘小雪(奇人匠心)”便是其中一位,她的苏绣作品栩栩如生、惊艳众人。本期快手行业图鉴,扬子晚报带您一起走进绣娘杨雪的世界,感受非遗苏绣之美。

婚书、油画、人物肖像…… 用苏绣展现出来是啥样?

苏绣,起源于苏州,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年前那惊鸿一瞥,让1994年出生的湖北姑娘杨雪与苏绣再难割舍。2012年夏天,在苏州旅游的杨雪经过一家苏绣工作室,看到绣娘临窗而坐,飞针走线,被苏绣的精美和绣娘的专注深深触动。她痴痴观看,心中埋下了苏绣的种子。“后来我又看了苏绣题材的电视剧,下定决心要学苏绣。”杨雪说,说服爸妈后,转学到苏州,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偶遇的绣娘——苏绣大师濮凤娟,并拜入门下,成为她最小的学徒。

“后来我考上了苏州大学,可以更方便地跟老师学习。”2015年,21岁的杨雪在当地绣娘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边刺绣边上学,累但很充实。“学习之余,所有时间都用来钻研刺绣。”2017年,她又师承国家级非遗苏绣传承人姚建萍,在两位老师的支持鼓励下,杨雪成立了苏绣工作室。2022年,她和传统文化MCN奇人匠心合作开了自己的品牌店与卿渡国风馆,从工作室变成实体店,扎根在了绣品街。

如何让慢而美的手艺获得更多年轻人认同,进一步焕发生机?杨雪在苏绣中加入了时尚、年轻的元素。“苏绣要找到更多受众,就得创新、接地气。”杨雪创新设计了时下消费者们青睐的各种作品。她做平易近人的“轻奢品”,将七色鹿、荷花、牡丹等传统文化元素绣进扇面、装饰画、服饰以及手包中,让苏绣产品走进大众生活;她根据市场需求研创出苏绣新品,当红偶像明星的绣像、客户定制图案的羊绒围巾……受到各年龄段消费者的追捧。在杨雪的快手账号中,可以看到红底金字的婚书、仰望星空的小猫、苏绣版的油画作品梵高等,成为粉丝们点赞最多的作品。

在短视频助力下传承苏绣

粉丝互动中演绎温情故事

杨雪非常痴迷于国风元素。她留着一头及腰的乌黑长发,喜欢穿旗袍、汉服,也爱好弹古琴。“苏绣也散发着满满的国风感。”杨雪对苏绣的传播方式做了一些创新和探索。2018年,杨雪入驻快手短视频平台,让非遗技艺在短视频平台中发扬光大。

最初她和奇人匠心一起,把做苏绣的日常生活和作品拍成短视频,发在短视频平台上,受到很多粉丝喜爱。她还在快手里做起了直播,免费教学、直播带货,加强与粉丝互动,影响很大。“在一场用苏绣为心仪的偶像绣肖像画的直播中,点赞量101万,观看流量近千万,形成了创纪录的超高人气。”杨雪介绍。

在快手上,杨雪经常感受到爱与温暖。“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在她创新的红底金字苏绣婚书中,买家可以自由定制文字内容。“年轻新婚群体,选择这类苏绣的特别多,用在婚礼现场,还有一些年轻人买来送给家中长辈。”杨雪说,传统手艺与爱情相结合,温情满满。“一位年轻人给金婚的爷爷奶奶送上了婚书,弥补了老人当年没有结婚证的遗憾。”

“通过直播与粉丝互动,我知道了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绣品,经常研究如何让苏绣走出创新之路。”借助短视频平台,杨雪在创新中对苏绣进行了传承。她说,匠心与创新并不矛盾,对待工艺要有工匠精神,对待市场要与时俱进。“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让苏绣这门传统非遗手艺变得年轻,让苏绣进入年轻人的生活,很有意义。”杨雪表示,不想成“网红”,只想成为苏绣技艺的“传播者”和“宣传员”,让更多年轻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短视频和直播让非遗触达至更广泛的领域,也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快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率达96.3%,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快手涵盖1321项。在快手,每3秒钟就有一条非遗视频产生,有超过1500万个创作者在生产非遗相关内容的视频,他们共同创造了2245亿的视频播放量,获得了超过67亿的点赞,创造了超过15亿的收入。

京剧、秧歌、秦腔、豫剧、苏绣、面人、泥塑、紫檀雕刻、太极拳、剪纸……这些都是快手上的热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平台还提供了“授人以渔”的途径,让非遗传承人更好地“触网”,适应新时代。短视频+直播,让非遗技艺被看见、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