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观察到,网友在讨论各地发展时,总会用人均GDP 来呈现宜昌经济发展的成就,然而人均GDP 位居全省第二的光环背后藏不住的,是人口不足的缺陷。

一次讨论中,瞭望峡江网友交流群的热心网友纷纷对宜昌总人口的不足提出了很多优秀建议:如由政府引导改善生育条件来提升新生儿数量;加快高等院校(或分校区)建设来吸引人;承接沿海制造业升级转型,适量引入较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其中,一位网友友另辟蹊径的提出了通过高铁枢纽建设来强化宜昌对周边的县市的吸引力,达到聚集人群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官方渠道获得的宜昌地区总布置示意图以及省十四五铁路建设规划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

1、 宜昌枢纽在建、待建高铁项目是宜昌至郑万铁路联络线(宜兴高铁);沿江高铁武宜段;沿江高铁宜渝(涪)段,呼南高铁宜(石)常段(即襄常铁路),再加上即将迎来10周岁生日的汉宜客专,这几条线路构成了宜昌枢纽的客运骨干,横贯东西(华东/武汉至成渝),连接南北(郑州/襄阳至常德/南宁)。

2、 在建、已建普速线路包括了焦柳铁路、鸦宜铁路、远当货运铁路以及南翻坝铁路和白洋港区铁水联运线路,这些线路构建了宜昌的货物通道,支撑宜昌成为国家级物流枢纽。

3、 宜昌目前已经确定进入新一轮规划的项目是十堰至宜昌(兴山)高铁,这条线路将为宜昌打通前往大西北的快速通道,进一步提升宜昌作为国家级枢纽城市的能级。

以上信息我们能够发现,宜昌主要联通方向里面,东边的武汉、西边的成渝、北边的郑州、南边的长沙,都不是现在的宜昌有能力去竞争的;西北方向的大巴山区,地广人稀,在十宜高铁通车前很难形成人口聚集效应。

唯有东南方向的鄂南湘北的大片人口流出区域,才是宜昌能够发挥虹吸效应的区域:

1、 首先,宜昌对鄂中及鄂南区域的吸引力是足够的,在《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团队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湖北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各城市主要客流是指向省会武汉的,但是宜昌市内部有足够的吸引力(TOP2 层级)。从TOP10层级开始,宜昌对鄂西南、鄂中及鄂南区域开始形成了明显的向心力。

如果我们把武汉排除掉(如下图所示),只看县级及以上空间网络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宜昌对整个湖北中西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目前没有找到湘北区域(石门、澧、津、华容、沅)等地的人口流动的详细数据,但是从七普数据看,这些区域也是处于人口大量流出的状态,主要去向是珠三角以及省内的长株潭区域。

如果能够有一条联接宜昌且贯穿该区域的铁路,那么宜昌以及另一头的城市将有可能从中获益,得到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说到这里,该群友提出了“宜岳高铁”的详细建议:修建宜岳高铁,走向为宜昌—宜都—松滋—澧县—津市—安乡—南县—华容,在华容接入规划中的常岳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 宜都松滋目前正在按“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的总体计划,构建宜松经济协作区,宜昌—宜都—松滋走向有助于宜都和松滋进一步资源整合,能让宜昌主城区更好的支持该区域协同建设,同时也让宜都这个百强县(也是市域内唯二不通高铁的县市)拥有高铁。

2、 湘北区域走向与规划常岳铁路共线,解决湘北区域不通铁路的问题,同时也让宜昌有机会能够与湘北区域建立更快捷的客运通道。

3、 宜岳高铁在岳阳引入京广高铁,在宜昌枢纽内连接呼南/沿江,成为呼南/沿江与京广高铁的联络线:

宜岳高铁为长株潭打通西北方向,将与规划十堰至宜昌(兴山)高铁共同成为规划中的西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宜岳高铁在宜昌北上连接襄阳、洛阳/郑州,岳阳南下连接长沙,成为京广高铁二通道,极大缓解京广高铁运行压力。

4、 宜岳高铁还可以预留货运动车组运行条件,依托宜昌北动车运用所和长沙枢纽的高铁快运基地形成小件快速运输通道,减轻武汉枢纽的物流/人流压力。

5、 综合以上,宜岳高铁定位为呼南/沿江高铁与京广高铁的联络线,有利于鄂南湘北区域的人员和物资流动,特别是为宜昌更好的吸引人口来支撑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该区域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宜岳高铁走向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