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又恶化了?

伴随着地区纷争的持续进行,不仅国际油价一路高涨,国际粮食价格在今年也承受着日益严峻的压力,近期,稻米出口大国的协商提价行为,更使得粮食危机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争夺议价权

泰国政府发言人证实,泰国和越南将联手提高大米的价格。此举是两国政府基于两国境内几百万稻农的利益角度出发做出的政策安排,除了这个目的之外,两国的联手行动,也是为了在国际大米市场上争夺更强的议价权。

据了解,泰国和越南地处热带地区,是稻米生产大国,并且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两国的联合行动,会对国际大米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作为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的印度,目前也有了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5月27日,《经济时报》的报道,印度政府目前正在考虑收缩大米的出口规模。根据数据资料显示,2021年,印度大米出口量达2140万吨,全球排名第一。印度、泰国、越南三国的大米出口量占据了全球出口总量的70%。三国对大米出口采取的限制、提价措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一步抬升国际粮食价格,加剧粮食危机的进程。

我国同样是稻米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0%。但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每年我国都要进口496万吨大米。所以说,国际大米市场的价格上扬会带动国内的米价同步上涨。

那么,为什么三大大米出口国都要在这个时候提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大米提价的背景

二月份,地区纷争开启,能源价格受到冲击以后,国际粮食价格的压力很快出现。俄罗斯、乌克兰是世界粮食供应链上重要的供应商,乌克兰更是有“欧洲粮仓”的称号,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达到全球出口总量的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全球农业化肥生产大国,俄罗斯的钾肥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农业化肥价格的上扬,同样会通过成本端的传导拉高整体的粮食价格。一场粮食危机正在悄然袭来

三大大米出口国正是看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通过进一步制造“粮食保护壁垒”,进一步推高国际粮价,它们就可以从中斩获巨大的收益。为了自身国家利益考量,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却会给其它国家造成沉重的打击。对于我国来说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国同样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为什么也会受到冲击呢?

三、 农业才是经济的根本保障

2010年―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从55911万吨增长到66060万吨,也是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速开始放缓,至2019年,粮食总产量为66384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进口将从2015年开始就保持在亿吨以上的规模,2017年更是达到了13062万吨的进口峰值,当年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82.3%,而国际通行的警戒线为90%,我国已经突破了这个标准。

此次全球粮食危机的蔓延,加上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提醒了我们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农业才是经济的根本保障,没有农业做基础的国民经济,就像是在沙滩上建大楼,地基肯定是极其不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们应该为了应对粮食危机而采取屯粮行动吗?

对于个人来说,屯粮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即使没有发生粮食危机,个人的屯粮行为也会造成恐慌的心理在全社会蔓延,这样一来,将会直接导致哄抢粮食和部分不良厂商囤积居奇的情况发生

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应当为了应对粮食危机做足准备,包括建立稳定的粮食进口渠道,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的“耕地红线”政策。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以集约化、机械化的农业模式来不断提高我国的粮食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泰国、越南联手提高米价,印度方面也有了大米出口限制的政策考量。对于这三个国家来说,国际米价的攀升会给国家带来显著的利益,但同时也会给其它国家造成压力。做为个人来说,我们不应该进行屯粮,做为国家来说,要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中吸取到经验和教训。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