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其搭载的神舟十四号飞船在577秒后与飞船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船状态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飞船开启快速自主交会模式进行对接,约七小时后(17时42分)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20时50分,太空站迎来了第三批访客,本次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宇航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进入天和核心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空间站的构型之路
神舟十四号是我国第9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这次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任务期6个月。
这六个月的时间,空间站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及2次舱段转位,技术难度前所未有,最后我们的空间站会像钢铁侠那样组合变身,成为空间站的最终形态。
先说一下,在神舟十四号来之前,空间站的形态是:天舟三号+核心舱+天舟四号的组合。神州十四号来了,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接入天和核心舱下方),形成T字构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问天实验舱预计7月份发射,天舟三号也完成了输送物资任务,脱离空间站为问天实验舱腾出对接口,然后问天实验舱接入代替天舟三号的位置。空间站形态由T转为L再转为T。问天实验舱对接后,利用机械臂辅助转位技术进行90度转位,形成一种空间构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梦天实验舱预计10月份发射,接入天和实验舱接口,相当于接入问天实验舱90度转位前的位置,接入后再次进行90度转位,转位方向和问天实验舱相反。
天舟4号完成输送物资任务,脱离空间站为天舟5号腾出对接口,天舟5号预计10月份发射,接入天和核心舱代替天舟4号位置。
神州15号飞船预计11月发射,为空间站运送物资并再次带来三名宇航员,接入天和核心舱,相当于梦天实验舱转位前的位置。两拨宇航员会晤1周左右,神州十四号完成使命,撤离空间站返回地球。空间站基本构型成功(可以看作十字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个月的时间,空间站的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及2次舱段转位,最终合体为空间站的理想形态,宛如在看科幻小说。
太空实验室

当初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口号是”建站为用“,有意将天宫空间站打造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之后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中装有科研用的科学实验柜,神舟14号的宇航员将配合地面科研人员,完成对科学实验柜的解锁、安装和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经过相关的专业划分与规划,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将在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的基础上,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开展引力红移、精细结构常数测量等前沿的科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航天时代

神州十四号发射成功距离神舟十三号发射也只有50天的时间,这次神州十四号没有之前让人直呼“科幻”的逆天技术,宇航员也是之前的“两老带一小“的阵容,看起来也就其之后的任务很有难度而已,真是这样吗?
中国航天早已具备同时期内发射两组载人航天飞船的实力,神州十三号执行任务的时候,神州十四号就已经处于“待命”状态,一直保持竖立状态,随时可以发射升空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个角度想,这么短的发射时间间隔恰恰说明我们的技术成熟、后勤的给力、以及建成空间站的决心。我们不是为了炫技和名声而急于发射,而是根据轨道运行周期给出的规划到了时间点,稳扎稳打一砖一瓦地建造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我们真的想建成一座心目中的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30年,从技术垄断到自主研发,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泪水与喜悦交融,伴随着每一个航天人刻苦钻研的夜晚、每一次发射成功的欢呼,我们从弱到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2020年,北斗组网完成,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出征以及一系列的航天布局,我们用独有的技术、惊人的动员效率让世界震惊。2021年,航天发射任务51次,打破世界纪录。到中国航天的一次次突破都快让国人应接不暇,产生审美疲劳的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开启了中国的”航天年”,厚积薄发,迎接鲜花与掌声增强民族自豪的同时,也请记住那些领路的老一辈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