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资料及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及Google地图,所有分析均为个人观点,另外本文纯粹探讨军事问题,不涉及政治,各种机构、职务名称直接采用台方叫法。

嘉义 - 第四联队

【 嘉义基地 】

嘉义基地在当地俗称水上机场,但它并不是一个水上飞机场或者坐落在水上,只是因为基地位于嘉义县水上乡,东距嘉义市区8公里,离海岸线25公里,是台湾空军离海最远的一座基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上机场建于日占时期,当时是旧日本陆军航空队第14战队的基地,战后美国空军也曾经进驻。1976年嘉义机场开始军民合用,不过民航嘉义航空站只属于丙种机场,规模很小,连登机廊桥都没有,小小的一座航站楼位于基地范围外,只能靠摆渡车送旅客往返停机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955年部署在嘉义基地的美国空军F-86D战斗机

嘉义机场的绝大部分面积都属于空军嘉义基地,虽然场站范围相当狭小,仍然建有两条跑道:西侧的主跑道18R/36L(3050米×45米)和东跑道18L/36R(1618米×23米),两者之间是滑行道。跑道南端建有6座双机位加固机堡,跑道北端有4座双机堡,共有20个值班飞机停机位,除此之外还有31个单机堡集中在东北角。在机场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天空卫士”阵地,东南角新建了“爱国者”地空导弹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四联队 】

第四联队(前第455联队)历史悠久,前身是空军第4驱逐机大队,1936年10月在杭州成立,大队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志航中校。后因高志航在“814”空战中首开击落日机的纪录(8月14日亦成为国民党空军的空军节),第二天再次击落2架来自“加贺”号的舰载机,第四大队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陈应明老先生所绘高志航座机IV-1号的水粉作品

1953年第4大队扩编为第四联队,先后换装过P-47、P-51、AT-6、T-33、F-84G、F-100A/F、F-5E/F等多种机型,1997年成为第一个换装F-16A/B的联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四联队装备过14架F-100F教练型

嘉义基地前有澎湖列岛屏蔽,南北各有台南和清泉岗基地掩护,离海岸又比较远,是台岛西部相对最安全的一个基地,驻扎在这里的第四战术战斗机联队也就成了整个西海岸的空军预备队。除了第21、22、23三个战斗机作战队各装备20架F-16A/B以外,联队还辖有空军唯一的战斗搜救单位 -空军救护队,通称“海鸥部队”。

该救护队原有的16架S-70C已经服役33年,13架S-70C-1在今年初退役,由2017年引进的15架UH-60M替换,但其中1架在今年1月2日坠毁于新北市乌来山区,也就是葬送参谋总长沈一鸣上将的那架。剩下3架S-70C-6中的1架即将退役作为零件备份,另有3架EC-225“超级美洲狮”MKI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目前6架老搜救机仍然采用蓝白相间的鲜艳涂装,新引进的“黑鹰”则采用深绿迷彩

台湾版F-16

关于F-16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设备和性能了,单讲讲台湾买到的是怎么样的F-16。

【 F-16/79 】

F-16A/B是1974年首飞、1978年进入美军现役的,诸多划时代的先进设计和并不算昂贵的价格(A/B型1998年单价1460万美元)使它成为国际军贸市场上的抢手货。但是卡特政府在1977年2月开始执行一项旨在减少全球武器扩散的新政策,禁止出口美国现役武器。只有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色列和韩国得以破例拿到F-16的出口许可,约旦、台湾、委内瑞拉的申请都被拒绝了。

通用动力为此专门设计了降级版F-16/79,用F-4/F-104采用的J79涡喷发动机替代了先进的F100,前者的海平面加力推力只有后者的78%,油耗也增加很多,因为进气量和发动机长度不同,进气口和后机身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型。J79的工作温度要比F100高很多,还专门安装了一副重达900公斤的不锈钢隔热罩。这些措施使F-16/79完美地达到了美国出口战斗机的要求:

  • 性能和成本介于F-5E和F-16A之间

  • 优化空对空能力,限制对地打击能力

  • 有效载荷和作战半径大大低于美国现役战斗机

  • 提高可部署性和可维护性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美国的帮助或许可难以自主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并驾齐驱的3种F-16,最近的是F-16/79,中间是B-1A下马后采用其F101发动机的F-16/101验证机,最远的是标准的F-16A。F-16/79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加长的进气道上唇口和延长很多的尾喷口基座。

这样一款3代外壳2代心脏的F-16/79最终一架都没卖出去,包括计划中最大的客户 - 中国空军,美国也在之后放宽了正版F-16的出口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F-16CN“红色战隼”想象图,还是熟悉的绿头白身配色

【 F-16 Block 20 】

时间一晃到了1989年,在此之前每年的美台军售会议上台湾方面都会提出采购F-16,每次都被打退票,连降级的F-16/79和F-20都求购无门。但当年5月时任参谋总长郝伯村访问法国带回60架幻影2000-5的订单,而且IDF“经国号”战斗机也正好首飞,采购量将达到250架,眼看台湾这个庞大的传统美制战机市场就要被瓜分殆尽,美国政客和军火商终于坐不住了。

1992年9月14日,老布什在总统连任竞选中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A/B战斗机,价值58亿美元,当年11月正式签约。这一采购计划美方命名为“和平凤凰”,台方为“凤凰计划”,创下了美台军售交易额的新高,单笔合同金额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F-16的生产从1973年开始延续至今,期间只有2017-2019年因为洛马将生产线从德州沃斯堡搬迁到南卡罗莱纳格林维尔而暂停了2年,以将沃斯堡的产能转向F-35。47年来F-16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衍生出非常多的改型,但大的型号按机载雷达的类型分只有A/B、C/D、E/F/V三代,每一代中又分为多个批次,其中卖给台湾的F-16A/B Block 20可以算是最特殊的一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售台协议签署的1992年,当时仍属于通用动力的沃斯堡工厂(1993年被出售给洛马)早已在8年前转产F-16C/D。A/B型的最后一个批次Block 15在1985年3月就停产了,沃斯堡工厂共为美国空军生产了672架F-16A和117架F-16B,以色列67架A型/8架B型,埃及39架A型/9架B型,巴基斯坦28架A型(还有第二批11架因禁运没交付)/8架B型,委内瑞拉18架A型/6架B型,泰国8架A型/4架B型,新加坡12架A型/4架B型,印尼8架A型/4架B型。

为了降低政治敏感性,卖给台湾的F-16启用了一直保留的Block 20这个批号,从产品序列上看仍然属于A/B型,因为C/D型的第一个批次是Block 25。但是沃斯堡生产线已经不可能为了台湾的150架再改回标准A/B型了,于是洛马特别开发了一个大杂烩型号。

Block 20采用了A/B型Block 15 OCU后期型的机身结构、发动机和飞控系统,OCU是Operational Capability Upgrade - 作战能力提升的意思,改进项目包括:

  • 换装C/D型Block 25/32/42的F100-PW-220发动机,最大军用推力6.62吨,加力推力10.78吨,推力比F100-PW-200稍小,但采用DEEC数字式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后可靠性大为提高

  • 增强了机体结构,改进了A/B型的结构缺陷

  • 采用了C/D型上更大尺寸的广角平显

  • 集成了发射AIM-120中距导弹、“企鹅Mk3”反舰导弹和“小牛”对地导弹的能力

  • 增加了雷达高度表、数据传输单元,扩展了机载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安装了AN/APX-101敌我识别系统和AN/ALE-40综合干扰弹投放器,可携带AN/ALQ-131电子战吊舱

这些改进部分达到了C/D型的标准,并使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17吨。从1988年一月开始交付的Block 15Y全部采用OCU构型,共生产了214架,这也是除Block 20外A/B型的最后生产形态,部分美国空军的Block 10/15也升级到了Block 15 OC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葡萄牙空军的Block 15 OCU,垂尾根部拥有ADF防空型的鼓包

Block 15 OCU机体结构也就意味着台湾的Block 20无法使用GE的F110发动机,因为从C/D型的Block 30/32批次开始才引入可互换GE、普惠发动机的通用发动机舱设计,它的进气道也是适配F100发动机的NSI“小嘴”。

Block 20的机翼、垂尾和平尾都来自当时在产的C/D型Block 50/52(1991年下线,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19.6吨),平尾面积比A/B早期型扩大30%,结构强度更高。只有垂尾基座保留了A/B型较短较窄的形态,没有安装C/D型上俗称为“小岛”的三角型背鳍延伸段,也没有这个基座前端的UHF刀片天线(C/D型最大的外观区别)。实际上C/D型扩大垂尾基座体积是为了安装ASPJ机载自卫干扰机,但该项目在1990年被取消,增大的空间就一直空着,白白增加了重量和阻力,维持A/B型的小基座是务实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化最大的还是航电系统,Block 20引进了当时正在进行的欧洲四国F-16A/B MLU中期寿命升级计划的部分子系统,但并不完全相同,也不能把它归于MLU型号。

台湾共为Block 20采购了157部APG-66(V)3A脉冲多普勒雷达,它是MLU计划中APG-66(V)2A的改进型,增加了连续波发射组件以制导“麻雀”半主动弹,但弱化了对地探测能力,并特别取消了对AIM-120主动弹的支持。从技术水平上看APG-66(V)3A最大探测距离达到180公里,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基本上等同于削弱对地攻击能力版的APG-68雷达 - 也就是C/D型相对于A/B型最大的改进之处。

Block 20的座舱配置和MLU以及Block 50基本相同,采用德州仪器的MMC-3000模块化任务计算机。这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际使用的战斗机模块化综合处理系统,取代了F-16原有的多个分散计算机系统(HUB系统计算机、通用航电/火控计算机、核心接口存储管理计算机等),重量减轻55%,体积缩小42%,耗电量降低32%,系统可靠性大幅度提高,拥有更大更灵活的升级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还采用了费尔柴尔德公司的数字化地形系统、彩色阴极射线显示器(Block 40/50早期仍是单色的),座舱内部仪表与夜视镜相容,飞行员佩戴夜视镜对准平显时会自动关闭夜视功能,以便看清平显读数。但台湾机型使用的不是Block40/42开始配备的GEC-马可尼广角衍射平显,仍然是旧式的反射平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lock 20的电子自卫系统也相当先进,配备了Block 50上的AN/ALR-56M雷达告警系统和作用距离达到185公里的AN/APX-113(V)先进敌我识别系统(特征就是座舱前面的4具绰号为“切鸟器”的刀状天线)。台湾还采购了80套美国本土F-16中队配备的雷锡昂AN/ALQ-184(V)7电子战吊舱,成为这款先进吊舱的第一个海外用户,在此之前所有出口型F-16和驻海外F-16中队都使用上一代的ALQ-131吊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长3.96米重288公斤的AN/ALQ-184(V)7电子战吊舱

不过Block 20的线传飞控系统沿用了A/B型的模拟式架构,没有升级到C/D型的全数字式系统,因此无法将“蓝盾”吊舱的低空导航信号集成到飞控系统中。

台湾采购的150架F-16中120架为单座A型(6601-6720号),30架双座B型(6801-6830号)。B型是同型教练型,除了多出后舱教员座席外和A型具备相同的飞行包线和武器挂载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7月第一架Block 20出厂,1997年4月14日首批2架(单座6609、双座6810号)从美国飞抵嘉义基地,当年10月第一个换装的第21中队成军,2001年12月第455联队达到完全作战能力。2002年1月第二个F-16单位第401联队在花莲基地成军,该联队的F-16在垂尾上绘制了台东少数民族阿美族守护神“马拉道”太阳神的光芒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台湾的幻影2000-5一直得不到法国方面的升级相比,F-16的境遇要好得多。因为被刻意削弱对地攻击能力,初始的Block 20只能投掷无控航空炸弹和发射电视制导的“小牛”对地导弹。1998年6月,美国出售了28套外销版“蓝盾”红外低空导航和瞄准吊舱,价值1.6亿美金。这批吊舱取消了自动地形跟踪/回避和向“小牛”导弹自动分配目标的功能,但是仍让台湾的F-16获得了夜间低空导航和自主激光照射/投掷“宝石路II”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Block 20制造时已经在进气道下方安装了5L和5R两个硬挂点,为今后挂载“蓝盾”吊舱打下了伏笔。

和飞机一同采购的还有600枚“麻雀”中距弹和900枚“眼镜蛇”格斗弹。因为只能发射半主动制导的“麻雀”,在台湾二代机全部服役时F-16反而是超视距作战能力最弱的一个机型。2000年克林顿政府在执政末期宣布售台200枚AIM-120C-5导弹,并将火控电脑升级到MMC-3051标准,解锁了对AIM-120的使用限制。2002年导弹交付后一直保存在美国本土,台湾飞行员要进行训练和试射只能前往美国进行,直到2004年9月才将这批导弹全部移交台湾 - 因为大陆空军的苏-30试射了性能远超“麻雀”的AA-12导弹。

2007年小布什政府再次售台218枚AIM-120C-7、235枚“小牛”对地导弹、60枚AGM-84L“捕鲸叉”反舰导弹和50套AGM-84G型改装套件,增强了台湾F-16机队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挂载2枚“捕鲸叉”的第五联队F-16A,台湾空军在2001年2月5日创下F-16全球首次发射“捕鲸叉”的纪录

2016年7月1日,雷锡昂导弹系统分部被授予合同向台湾出售40枚AIM-9X BlockII先进格斗导弹和40枚CATM训练弹,2019年3月交付。2017年6月29日又出售了50枚“哈姆”反辐射导弹和56枚AGM-154 JSOW联合防区外滑翔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今年8月12日从嘉义基地起飞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的第四联队F-16双机,在机腹挂载ALQ-184(V)7吊舱,进气道下挂了“蓝盾”吊舱,左侧的飞机携带了4枚AIM-120和2枚AIM-9X,右边的飞机相当罕见地挂载了6枚AIM-1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同一天拍到的照片,挂载方案同上图左侧飞机

不过Block 20在台军服役后也暴露出相当多问题,接收新机验收时甚至发现多架飞机内部线缆过长,和机体摩擦容易引起短路;飞控软件和部分新增设备带有技术缺陷工作不稳定,故障率很高;美方还将很多A/B型的库存旧零件以次充好发给台湾;台湾的亚热带海岛性气候也带来维护保养方面的很多麻烦。各种因素叠加造成F-16机队妥善率长期不达标,到目前已经坠毁了8架(6架单座2架双座),10名机组中仅2人生还(其中吴彦霆少校一人占了2次,在第1次坠机中获救,2018年的最后一次事故中失踪)。2010年4月空军参谋长葛熙熊在立院答询时坦诚F-16无法达到75%的妥善率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而言,台湾买到的Block 20集A/B型的轻巧机身、C/D型的强壮机翼、MLU和Block 50的先进航电于一身,近距格斗能力略优于C/D型和MLU,超视距空战能力和C/D中期型相当而优于MLU,只有对地攻击能力比较弱,是一款相当优秀的三代战斗机。

台湾的F-16于2002年实现完全作战能力,数量多达150架。而我军的歼-10A要到2005年才开始服役,配备的AL-31FN发动机推力比F100-PW-220大(军推7.57吨 vs. 6.62吨,加力推力12.97吨 vs. 10.78吨),重量也大一些(1.57吨 vs. 1.46吨)。歼-10A的正常起飞重量约为12.8吨,推重比1.02,Block 20正常起飞重量12吨,推重比达不到1。歼-10凭借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和二元可调超音速进气道,在机动性和高速性上具有优势。

但歼-10A的JL-10脉冲多普勒雷达作用距离只有130公里左右,早期配备霹雳-8格斗弹和霹雳-11中距弹,和Block 20相比在作战效能、可靠性、电子战能力和实战经验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2000年配备AIM-120并升级了雷达之后,F-16在台湾海峡这样的狭小空域内即使面对大陆的苏-27/苏-30系列在视距外交战方面也不落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留在美国的F-16 】

除了嘉义、花莲的2个作战联队,台湾空军将16架F-16留在了美国本土亚利桑那州卢克空军基地,组建了第21训练中队用于F-16飞行员的高级科目训练,这些飞机采用美国空军涂装,机尾绘有Gambler - “赌博者”的绰号,中队标志是Black Jack - 21点赌牌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2018年3月14日摄于卢克基地的93-0825号机,垂尾顶部白色带上写着Gambler,机况相当好,翼尖挂载了ACMI空战训练吊舱

台湾F-16飞行员的培训流程如下:首先在台东志航基地第7联队完成F-5战斗机的高教训练;分配到F-16部队后前往嘉义第21作战队进行换装培训,合格后才能佩戴F-16臂章前往作战单位;在作战队成为熟练飞行员后将经过选拔前往卢克基地的第21训练中队进行高级战术训练。

台湾空域狭小、国际航线密集,只能进行小范围基础飞行训练,想展开大规模仿真对抗演练连块不受干扰的训练场都难找,而且会受到大陆方面的全程监视。在美国西南地区进行训练则完全没有空间和保密方面的限制,还能和美军及在美培训的其它空军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参与联合演习,甚至进行异型机对抗训练,对台湾来说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当然代价也是相当大的,整个中队在美国培训并不是“免费的午餐”,一切开销都要由台湾自己埋单,每年花费上亿美元,竟然接近台湾国防预算总额的1%(2020年度国防预算为114亿美元),超过全台军事院校的预算总额,而成果仅仅是完训少数F-16飞行员。台湾空军官员私下称只要是陆军、海军出身的国防部长上台,都会对这笔巨额开销心痛不已。

随着F-35机队的迅速扩张,卢克基地即将转变为纯F-35训练基地,第56战斗机联队下属的4个F-16中队将调往别处。台湾的第21训练中队将于明年迁到图森空军基地,主要训练空域还是凤凰城西南的高华德空军靶场(Barry M. Goldwater Air Force Ran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在亚利桑那州荒原上空进行飞行训练的台湾F-16,因为垂尾根部装有减速伞舱,比美国空军自用型向后突出很多,LF为卢克基地的尾码,21FS代表第21训练中队

顺便探讨一下很多网友提到的台湾空军政治倾向问题,我对这个并没有什么研究,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外界一向认为空军是台湾三军中最反华反共的台独死硬分子,这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虽然台湾军队全盘美国化,但三个军种在历史沿革、作战经历和政治观点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陆军人数最多,大陆籍贯的高层将领最多,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到解放战争打的败仗也最多,“反攻大陆”时期一江山岛、东山岛作战等极少数战例仍然是惨败,所以陆军从心底里对解放军是相当畏惧的。撤退到台湾后陆军和大陆几乎没有接触,金门炮战打了近20年也是心照不宣地“单打双停”,很多退役将领还愿意回大陆家乡探访,可谓藕断丝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金门炮战中的“长汤姆”

海军和解放军的接触最少,解放战争中只有“重庆”舰炮击塔山阵地等极少数对地支援战例,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运兵(不是抢占地盘就是大撤退),大舰、舰队起义投向解放区的倒是不少。人民海军在最近20年才开始大发展,之前几十年长期积弱,一直避免和对岸海军正面接触,解放军军舰直到1974年西沙海战才第一次通过台湾海峡,八六海战等作战规模都非常小,对全局影响非常有限。台湾海军虽然大部分都是美式装备,但是人员接装后全在台湾近海训练活动,和美军的接触也不多。在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国民党军队一直是坚决反对台独的,尤其是海军陆战队,民进党上台后虽然有所弱化,但这样的传统至今在军中仍有相当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949年3月18日在葫芦岛被国民党空军B-24轰炸机炸伤的“重庆”号轻巡洋舰,该舰于20日自沉

空军则是完全不同的局面,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空军就全面参战且完全没有对手,对解放军阵地和后方城市狂轰乱炸,如入无人之境。退守台湾后也一直侵扰大陆,深入上海、北京上空。随着人民空军逐渐成长,双方在海峡上空爆发过激烈交锋,空中拼刺刀中互有胜负,最后一次空战发生在1967年1月13日。

长期以来台湾空军的装备质量都要胜过解放军空军;在台湾三军中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种,大批高质量的三代机远不是陆军的M60坦克、海军的“成功”级护卫舰可以媲美的;空军的素质、待遇、迁升速度和社会地位都要高于陆、海军,在台湾是妥妥的“一等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早拥有三代机的空军,和美国空军的关系极为亲密。因此台湾空军对大陆、对陆海军、对东亚地区其它空军都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优越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814空战胜利80周年”纪念彩绘机飞行在日月潭上空

美国空军长期留驻台湾直到1979年,断交后也一直维持长期深入的联系,空军数量最庞大的F-16部队人员几乎都有留美培训经历,能说流利英语,美方对台湾部队的管理相当宽松,甚至允许在营区内悬挂台湾旗帜。从指挥到战术,从训练到后勤,从军语条令到意识形态,美式思维深入到空军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就是一支穿着台湾军服的美国空军部队。在这样的氛围下,反华、反共、支持台独自然深深地融入到台湾空军的DNA中。

【 F-16V 】

到2000年前后,台湾空军已经拥有了150架F-16、60架幻影2000和137架IDF,单从数量上说347架三代机在整个亚洲都名列前茅(韩国当时拥有160架C/D型并增订了20架;日本的98架F-2刚刚投产,213架F-15J/DJ在前一年交付完毕;沙特购买了120架F-15C/D和72架F-15S型)。不过因为大陆空军数量庞大,据台湾空军评估先进战机数量需要达到450架左右才能维持优势,缺额只能暂时由80年代末服役的一个联队F-5E/F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起陈水扁当局就开始向美国争取采购66架(一个联队满编数量)F-16C/D,但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一直没能如愿。2011年美国提出对台湾现有F-16机队进行全面升级,以平衡海峡两岸逐渐倾斜的军力对比,而洛马也正在展开一项面向现有F-16用户的升级计划,这就是F-16C/D Block 70批次,国际市场上称之为F-16V,成为最新也是目前排在最后的一个F-16型号(历史上的最大编号是F-16X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982年参架范保罗航展的F-16XL(上)和F-16A

洛马在2012年2月的新加坡航展上第一次公布了F-16V方案,这一构型既可以是全新制造的飞机,也可以升级套件的形式改造现有飞机。“V”来自F-16的非官方绰号“Viper - 蝰蛇”。当年10月,洛马赢得了美国政府价值18.5亿美元的合同,将台湾空军当时拥有的145架Block 20升级到Block 70标准,使台湾成为F-16V的全球启动用户,台湾方面命名为“凤展计划”。原本美国空军也打算根据CAPES计划把自己的现役F-16C/D升级到同一标准,但因为预算紧张于2014年放弃,F-16V的开发费用只能由台湾独自承担。

严格地说F-16V仍然属于C/D型,机体结构和发动机并没有变化,但是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航电系统改进巨大,因此可以和阿联酋的F-16E/F、印度的F-16IN(F-21)一起构成F-16家族的第三代。

F-16V的核心战斗力就在于诺格的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绰号是“弯刀”,来自它在诺格公司内部的学名:可变敏捷波束雷达 - Scalable Agile Beam Radar (SABR),和传统电子相扫雷达相比带宽更大、功耗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现代战斗机雷达的发展基本上是两条线,一条是西屋 - 诺格(西屋于1996年被诺格并购),包括APG-66(F-16A/B)、APG-68(F-16C/D)、APG-77(F-22)、APG-81(F-35)。另一条是休斯 - 雷锡昂(休斯于1997年被雷锡昂并购),包括APG-71(F-14D)、APG-63(F-15A/B/C/D)、APG-70/82(F-15E)、APG-65/73/79(F/A-18)。

雷锡昂为F-16研制了RACR有源相控阵雷达以争夺航电升级市场,台湾空军将F-16V的雷达选择权交给了洛马,唯一的要求就是和美国空军自用升级型一样。2013年8月1日洛马宣布诺格的SARB雷达中标,继续沿用诺格的路线图;而2018年诺格又在一架海军陆战队的F-18C上成功试验了SARB雷达,试图打进雷锡昂在F/A-18的传统领地。

APG-83发展自F-35的APG-81,和它具有95%的软件通用性和70%的硬件通用性,尺寸略小以适应F-16扁平的雷达罩形状。APG-81则源自F-22的APG-77,拥有后者的全部空对空模式,并配合F-35强大的探测功能开发了更加先进的空对地模式,而F-22机队最新升级的APG-77(V)1又加入了很多APG-81的软硬件单元以增强对地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F-35的APG-81雷达

APG-83的厉害之处在于可以同时或者交错进行空空/空地模式作业,多目标交战能力大为提高,能同时跟踪20个以上的空中目标,探测距离也远超旧式F-16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特别增强了对地模式,提供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测绘图像(对地面目标探测距离达到300公里),可以在强烈电磁干扰环境中全天候精确打击地面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PG-83的尺寸完全适配F-16的机体结构和电力、冷却、航电系统,可以直接安装在现有的雷达仓结构内(因为采用固定天线,占据空间比机械扫描雷达还要小),只需更改冷却、航电接口和设备机架,在事先做好工程准备的情况下雷达本体的换装时间不到5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改装中的F-16V原型机

为了匹配有源相控阵雷达所产生的巨大数据量,F-16V的任务计算机倍升级到MMC7000AH型,数据处理能力翻倍,内存扩大了十几倍,并拥有更大的升级空间;数据总线也更新为高容量高速度的1Gb以太网总线。

F-16V的座舱更加玻璃化,升级的iPDG可编程显示发生器支持前后舱共6台显示器,比旧系统多出2台。因此单座型除了配备了2个4x4英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显示器外在中央操纵台还增加了1个更大尺寸的6x8英寸CPD显示器。双座型前后座具有相同的操作权限,而且拥有有限的LOS双瞄准线功能,2名飞行员可以各自跟踪不同的空中、地面目标并同时发射自己选择的武器,使火力打击通道翻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F-16V的座舱还保留了部分机械仪表

以色列独自展开的F-16A/B ACE航电性能增强升级中已经增加了中央显示器,不过和F-16E/F一样3个显示器同为5x7英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F-16E Block 60座舱,已经取消了全部机械备份仪表

在2011年美国提出的军售清单中还包括JHMCS联合头盔显示系统、AIM-9X导弹、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Have Glass II吸波隐身涂料(据称可将雷达反射面积降低20-30%),台湾方面基本上照单全收。不过JHMCS头盔单价高达40万美元(1200万新台币),连F-16飞行员出身的时任空军司令沈一鸣都对此肉痛不已,指示战训处评估配合区区40枚AIM-9X到底需要几顶JHMCS。

2018年又追加投资采购了DRFM电子战吊舱、“狙击者”先进瞄准吊舱、复合武器挂架(令F-16最多可挂载16枚AIM-120)、MTC任务训练中心和AN/ARC-210跳频无线电,台湾空军还特意加入了原清单中没有的AGCAS自动防撞地系统,提高低空飞行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F-16采用复合挂架时的最大挂载状态

因为相关系统都比较成熟,F-16V的研制工作相当顺利,2015年10月16日由洛马试飞员保罗·兰德尔驾驶单座型原型机首飞。这架飞机实际上就是台湾常驻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用于研发和测试的2架F-16之一,刷着ED的尾码和93-702的机号,它在台湾空军的序号则是6601,第一架Block 20;另一架双座型93-822就是F-16V双座型的原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首飞中的702号原型机

很多媒体特别是台湾媒体有意无意中把Block 20升级而来的142架F-16V和2019年8月20日增购的66架全新制造的Block 70(价值81亿美元)混为一谈,虽然它们都属于“凤展计划”,对外的型号也相同,但前者在台湾空军内部的正式名称是F-16AM/BM,飞机结构和配置也有不同。

Block 20升级机沿用老的机体和发动机,因为台美共同测算过,台湾现役F-16机队的机体寿命只消耗了一半左右。洛马2015年对Block 50进行的耐久性测试也证明F-16的实际机体寿命超过设计标准3倍,可以从8000等效飞行小时延长到12000小时而不影响全部飞行包线。除了2架原型机,剩余飞机都将在台湾由翔汉公司利用美国套件完成升级,同时也会进行机体结构的翻修延寿。

2017年1月首批4架Block 20(单座6612、6626号和双座6811、6819号)抵达清泉岗汉翔厂区开始升级,2018年8月23日6612号进行了试飞,同年10月20日该机返回嘉义基地归建。目前台湾媒体和军迷拍摄到完成升级的单双座机有30几架,全部142架改装预计在2023年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升级后进行试飞的6626号机,尚未进行最后的喷漆,外观上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美国国防部安全合作局去年8月20日公布售台清单,全新生产的66架F-16V将采用C/D型的机体,换装加力推力14.6吨的F110-GE-132发动机(大部分设备都包含9套备份),安装了Link-16数据链,引人注目地配备了AN/ALE-50拖曳式诱饵(120具)和AN/ALQ-211A(V)4电子战系统(这两项都注明或采用其它同级别设备),还采购了27顶JHMCS II第2代联合头盔显示器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军售清单中并没有出现很多媒体提到的保型油箱和IRST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台湾的狭小空域来说即使是满载起飞,F-16V的航程也足够用了,看来台湾空军并没有像很多台媒鼓噪的那样打算把宝贵的F-16V投入到有去无回的大陆腹地目标远程攻击中。

更可能的作战构想是在抗登陆过程中超低空进入战场,利用APG-83空地模式可同时工作的特性,在打击水际滩头目标的同时维持局部空中优势,以一架飞机实现双重作战任务(台湾空军也很明白战时远火犁地之后还能够升空的飞机将屈指可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洛马展示的完整版F-16V效果图,进气道下挂载了“狙击者”先进瞄准吊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F-16E Block 60是F-16家族中唯一内置IRST红外转塔的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最新的印度版F-21效果图,没有IRST,在右侧保型油箱上安装了软管空中加油系统的加油探杆,但从F-21到传说中的印度F-16生产线如今都还生死未卜

在航电和武器系统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新造的F-16V将比Block 20升级版拥有更结实的机体、更大推力的发动机、更完善的通信/电子对抗系统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新机将于2023年开始交付,到2026年全部交付完毕,其中56架为单座型,10架为双座型。不算仍在云里雾中的印度版F-21,新造的F-16V已经达到目前F-16家族的巅峰状态,除了IRST之外作战能力比阿联酋的F-16E/F还要强。

继台湾之后,巴林将采购16架F-16V新机、升级20架,希腊将升级85架,韩国计划升级134架,斯洛伐克将购买14架新机,保加利亚将采购8架,摩洛哥将采购25架新机、升级23架,新机和升级生意两旺。

很多网友希望比较一下歼-10C和F-16V,这比歼-10A vs. Block 20更难,因为歼-10A已经在2014年停产,网上能找到部分资料,而在产的歼-10C雷达、发动机、空战重量、飞行速度等很多参数甚至型号都没有公开,只有坊间的猜测,无从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常粗略地说一下个人看法,拿歼-10C和全新生产的F-16V相比:

  • 在两者战斗起飞重量和发动机推力都接近的情况下,配备DSI进气道的歼-10C在机动性、高速性、隐身性方面仍然超过F-16V

  • 战场态势感知很难判断,虽然F-16V的雷达罩尺寸比歼-10C的小,但APG-83雷达的优秀性能绝对不能小视,而歼-10C拥有IRST红外搜索功能,所以双方在探测性能上有可能打成平手

  • 视距内格斗,F-16V的头盔显示器 + AIM-9X Block2的配置是有可能占上风的,歼-10C还未见配备头盔显示器的报道,霹雳-10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

  • 在超视距攻击时,歼-10C有源相控阵雷达 + IRST + 霹雳-15的组合具有较大优势

  • F-16V的对地攻击能力要高出一大截,不仅火控系统的对地功能更优秀,挂载弹药的数量更大、种类更多,还具备反舰能力

  • 电子战系统也会是F-16V占优,拥有全套美军现役的电子对抗设备和AN/ALE-50拖曳式诱饵,空战落下风时自保的能力更强

从纸面上看歼-10C并不像一些媒体分析的那样具有压倒性优势,应该说各有长短,歼-10C可能只是略有领先,对改装的F-16V优势更明显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上面的对比是有前提的,就是假设台湾空军现在就能得到全部66架全新F-16V。歼-10C于2015年投产,2018年开始担负战斗值班任务,目前装备数量已经超过200架。而全新F-16V现在还只是一个期货,要到6年后才能交付完毕,达到完全作战能力的时间还要更晚,两者相差了近10年时间,差不多是1/4代的时间差了。台湾采购的HMCS II头盔显示器和AIM-9X导弹数量也稀少得只有局部的战术意义而无法影响全局。

6年后的2026年,台湾空军是否存在还两说,歼-10C之后又会发展出怎么样的升级魔改型号,歼-20的数量能达到几位数,是否会出现新的四代中型机,在这些不可抗拒的潮流面前,区区208架F-16V真的只是明日黄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些网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到一股相当普遍的观点,就是战火一起,东风、远火洗地,歼-20临空,台湾空军还能剩下什么。我得说战争不是玩斗兽棋纯粹靠比大小多少就能决定胜负,如果是这样从井冈山一路走来的人民军队绝对没有可能打败蒋介石的几百万大军。

战争中有太多不可预见的因素,甚至是一些偶然现象都会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比如滑铁卢的大雨,比如中途岛利根号的弹射器。机场被首轮覆盖并不意味着台军飞机就一架都飞不起来;歼-20固然具备压倒性优势,但假设正好面临美机增援前去拦截,我们也不能保证台湾岛所有机场上空24小时全天候都可以压制得严严实实。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切不可因为对手有弱点就掉以轻心。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就是IDF难道还用歼-20去对付?歼-10就足够碾压了。战争同样不是评书里的兵对兵将对将,没有规定IDF就一定要派歼-10去打,能用牛刀杀鸡为什么不呢?反过来也一样,不是我们有了歼-20其它作战飞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战场瞬息万变,你无法预料和选择忽然出现的对手。

轻敌,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大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