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妈妈

01

记得在《养育男孩》一书中曾读到过这样一句话:

“允许孩子每个学期都有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健康的一天’——这一天,他不必去学校,但并不是因为生病而不去,而是这一天是纯粹属于孩子的一天。”

对此,我深表认同。

之所以把这句话放在文章的开头,是希望每一位点开文章的读者都能读到它,那么,就算是不再继续看之后的内容,我也会深感欣慰,因为这句话正是我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对待他们没有那么多要求,所以,大多数孩子在入学之前都是非常快乐的。

但是,当他们开始有了学业任务之后,画风就突变了。

我们对待孩子变得越来越严厉、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挑剔,越来越爱和别的孩子比较,越来越习惯对孩子表达不满,孩子的快乐也变得越来越少。

我们怎么可能给到他们“健康的一天”呢?

这样不是会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落下许多课程和作业吗?每天都去学校还不一定能学好呢?怎么可以休息一天呢?

我们陷入了内卷和鸡娃的双重漩涡中,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彼此都不快乐。

02

然而,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对待他们是多么地宽容啊!

我现在偶尔会翻到一些我家儿子小时候,我写过的一些文字,那些充满温馨与童趣的画面依然让我动容,我想,那也是我们曾经给到过彼此的最好的滋养吧!

画面一:

车子在高速路上飞速行驶,外面下着极大的雨,车窗前一片混沌,能见度很低,我开了车灯,又开了双闪……

我瞟了一眼后视镜,透过它,我看到了儿子胖胖的两只小脚丫高高地举起,脚腕、脚趾在不停地动来动去,可爱极了,他正舒服地躺在后座上,脱掉了鞋子,摆弄着他的身体,尽可能让自己舒服,还在捧一本书偷偷地读。

尽管我不允许他在车上读书,但是,这一次我没有说什么,而是微微地笑了,笑得很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笑,是为着他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安顿得妥妥的,一个人悄悄地,不打扰妈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可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我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幸福的人,可以学会善待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就像此刻,尽管外面狂风暴雨,却无法扰乱我们内心的宁静……

画面二:

我常常不允许儿子看电子产品,或者会规定非常有限的时间,他就会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看ipad,等我到家的时候,他又偷偷地把ipad藏在被子底下,以为可以骗得过我。

而我虽然可以猜到他会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看,会藏在被子底下,却从来都装作不知道。

因为我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背着父母干一些坏事情,是有着极大乐趣的,所以,不忍心破坏他的这一份难得的乐趣。

画面三:

小小的儿子有的时候会趁我不注意,偷偷到厨房拿零食吃,因为我对于他吃零食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所以,他对于自己偶尔成功获得的战利品,一定很享受。

这种时候,我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窃喜我发现却不拆穿。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看穿妈妈的鬼把戏,反正我们彼此心照不宣。

如果可以,我们或许都希望这些母慈子孝的画风会一直持续下去吧。

但是,孩子总会长大,会有了更多的责任需要承担,我们不能再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他们了。

于是,我们换了另一副面孔。

03

虽然孩子长大后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一味地强调规则,定然有失偏颇,如果力度太大,甚至有可能把孩子逼入绝境。

原则性的事情是不能随意妥协,但一味地盲从原则,而忽视的人性,可能是为人父母更大的失误。

人性都是一体两面的,每个人都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如果“坏”的一面没有机会释放,而是被压制或隐藏了起来,就会像是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因为“坏”的部分不可能凭空消失,而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暗自滋长,等到某一天,它长到足够强大足够有力量了,就会突然爆发出来,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平时绷得太紧,而在某一天突然就不想去学校了,或者做出其他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对抗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些弹性,孩子的课业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们要做的不是给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而是帮他们学会释放压力。

如果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提前给到孩子“健康的一天”,那么,孩子身上“好”与“坏”的部分就得到了平衡,他的学校生活就会愉快很多,也就不大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了。

希望我们对待孩子既严厉又宽容,这也许是我们能够给到孩子的最好的托举。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