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正在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东湖科学城是建设科技强省、推动实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华中科技大学地处东湖科学城所在区域——武汉东湖高新区,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华中科技大学与光谷相互支撑,在空间上融为一体、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和谐共享,在人才、科研、产业、企业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领衔湖北光谷实验室建设,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作为支撑,参与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为“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提供战略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中,华中科技大学将如何继续发挥大学科、大平台作用,支撑东湖科学城建设?5月27日,围绕这一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接受了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专访。尤政表示,由创新构成的产业链才有世界竞争力,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科学城将是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尤政说,湖北、武汉、光谷应聚焦主业、重点突破,牢牢抓住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在信息基础技术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做成全国高地,有重点、有集聚、有高地的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未来,在校地合作上,华中科技大学将与地方政府一道,整合科研创新平台等各类创新资源,共同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以下为专访实录:

第一财经: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成果、平台建设方面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目前,在东湖科学城范围内承担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湖北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中,华中科技大学将如何继续发挥大学科、大平台作用,支撑东湖科学城建设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孕育一流产业?

尤政: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共同肩负着国家使命和时代责任。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科学城的建设又是共生、共兴、共强、共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国内兴起新一轮科学城建设,截至目前,全国有10多个科学城正在规划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是在武汉的土地上建校、成长、发展的大学,学校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愿意从孵化创新思想、学科支撑、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等全方位支撑光谷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在支撑服务新一轮东湖科学城的建设发展中,华中科技大学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体系汇聚培养世界一流科技人才,贡献世界一流科技成果。

一是积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力培育争创国家实验室,强化推动湖北光谷实验室进一步聚焦国家使命任务,统筹整合优势科技资源,打造我国光电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积极谋划争取智能科技、网络安全等国家实验室基地落户湖北武汉布局建设。

二是推进重大设施重大平台集群建设,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四颗明珠”新一轮发展,加快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一批已立项国家基地的建设,力争打造更多的“国之重器”。

三是加强国家基地优化整合,提升重大平台创新效能。优化重组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建设,实现医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积极申报新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争取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着力加强校级科研实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条件支撑和保障。

第一财经:东湖科学城应该建成什么样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尤政: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应抓准战略重点,全力打通科技链、产业链、经济链的全链条深度融合。东湖科学城应该建成什么样的世界一流科学城,我想至少有以下四个关键因素:服务国家,以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面向世界,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尊崇科学,打造独特的光谷创新文化;以人为本,让最优秀的人愿意来东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者的“向往之城”。

结合湖北、武汉、光谷的特点,建议东湖科学城牢牢抓住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在信息技术产业上,建议采取换道超车的策略,在“微系统技术”上发力,不是追求芯片更小、更快,而是追求性能更好,把计算、存储、传感、通信、能源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系统,做出最佳解决方案。

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建议把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和医疗装备产业纳入东湖科学城的产业战略布局。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医疗装备90%以上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医疗装备超过7000亿,但还没有一个地方特别具有优势。华中科技大学拥有强大的医疗资源和若干国家级医学科研平台,正聚焦国家急需的医疗装备中需要破解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开展重点重大项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我们可以为武汉光谷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等。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是中长期战略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和战略定力。特别是当前科技领域遇到的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重大科学问题,有些并不是短期能解决的,必须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建立完备的创新链条,发挥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自的优势,需要一代又一代光谷人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一财经:科学城建设的核心是吸引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及其团队。但放眼全球,科学家资源特别稀少,我们怎样针对科学家的需求,把顶级科学家吸引过来?

尤政:作为科学家,选择到一个新地方去发展,最起码要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增量而不是减量。作为中部崛起的支点,湖北和武汉没有一个很高的、能够体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研究平台,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一直很积极地在推动,湖北和武汉如何在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取得“零”的突破。

另外,湖北虽然有十分丰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但还要在整合和集聚上多下功夫。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现在的湖北实验室里至少就有4个都与之密切相关,我们与其分散精力建几个,还不如集中精力建好一个。因为同时建几个很可能每个都成为孤岛,未来再往顶尖上走的时候,就会缺乏动力。

因此,我建议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改革,大胆探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目标导向上,要解决“真问题”,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在评价方式上,要“破四唯”、“立新标”,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在科学管理上,要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一财经:有别于产业园区,科学城更多着眼于基础研究,东湖科学城怎样加快推进基础研究,并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一个完整链条,能构成一个什么样的链条?

尤政: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国家走向世界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但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重大基础设施是个赔本的亏钱买卖,投了那么多的钱,花了那么多的精力,短期效益几乎没有。但我们要看到这些重大基础设施未来发挥的作用和潜力。如果你看得更远,就应该更多地去做这件事情。

比如说,华中科技大学的强磁场实验室,它看起来就是个磁场强度的基础研究实验室,是个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过程。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有了这个环境,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科学发现。比如说医院里的核磁共振检查,现阶段用得最多的是3t(磁场强度),但我们的实验室未来能做到10t的话,那将对我国医学基础研究和人民健康方面创造更多的价值。

同时,这些重大的基础设施一定会支撑一些重大科学发现,产生一些重大的技术成果,也会吸引世界顶尖的人才。还是以强磁场实验室为例,如果将来可以做到100t以上,这么一个环境可能全世界只有东湖科学城有,那么这个领域的科学家要想做出一个实验,就肯定会来我这里做,进而吸引来了全球这个领域最顶尖的人才。

所以,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若干个高地,能够带动原始创新,带动世界人才的汇聚,对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特别是走向世界中心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部署。作为高校来说,如果能够更早地牺牲一点小我、成就一个大我,也是一个战略眼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