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中,大家对开会的吐槽由来已久,很多时候,不正确、不恰当的开会,也确实耽误了很多人的时间。

前段时间上网,看到媒体爆料转载《华为文摘》第十五辑的文章,原标题叫做《说说华为会议的“怪象”》。

关于开会,有华为员工是这么吐槽的: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重要的会议人不多,人多的会议不重要,组织会议的很多不干活,干活的很多都不在会上。”

华为员工对开会的吐槽的是一种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华为,在任何一个公司或组织里,都会出现。

但关于这种现象,该文章的解释,部分归结于“组织的不开放、不透明以及组织臃肿和分工过细”。我觉得说的不好。下面就谈一谈我的看法。

先谈下开会的本质是什么?

开会,究其根本,是把一群人拉在一起进行交流,最终目的是达到某种共识。

交流是开会的手段,但不是目的。达到某种共识,才是开会的关键。

共识的目的达成了,开会就成功了;共识的目的没达成、谈崩了,开会就失败了。

而根据开会目标的不同,又把开会分成了两大类:

通知性质的开会,或者讨论性质的开会。

先谈下通知性质的开会。

各种表彰、总结、讲话、宣贯、介绍、发布等等开会,说到底,都是通知性质的开会。

通知性质的开会,其目的,就是通知,告知。

这种会议,一个人,或几个人,在台上说。

台下的人,基本不需要发言,只管听就可以了。

偶尔也会有一些提问环节,但这种提问,不是讨论,而是进行答疑、解释。

只要让参会人听了、知晓了,明白了,就是达成了目的,开会的目的就达到了,就算成功。

通知性质的开会,职场及生活中很常见,也没什么好吐槽的。

另一种开会,就是讨论性质的开会。

各种研究、学习、交流、座谈、评审、谈判等开会,都是属于讨论性质的开会。

讨论性质的开会,是通过多人对话、交流的形式,目的就是把某些事情谈清楚。

这种开会,重在互动,强调参与。

工作中,如果邀请参会的人不对,经常就会出现华为员工吐槽的“干活的很多都不在会上”这种情况。

参会的人,不明白会议要讨论的事情,而懂会议需要讨论内容的人,又没通知到场。

结果就是开的一地鸡毛,结果很多时候,各方都不满意。

但把“干活的很多都不在会上”,归结认为是公司内部“分工过细”上面来,并不恰当。

因为“分工过细”,所以不知道要邀请谁,所以没有邀请到正确的人,所以导致干活的很多都不在会上。

这就有点属于“生意不好怨柜台”,“睡不着觉怪枕头了”。

分工过细不是问题,主要问题,还是会议的组织者,没有弄清楚会议目的是什么、受众群体是谁、需要参会讨论的人员有哪些。

会议组织者搞不清楚要喊那些人开会,就要多去问,从领导到员工,总能找到正确的人。

说到底是会议组织者不负责任,而不应该怪罪到公司的规模、架构上去。

对于讨论性质的开会,开的好了,大家会觉得很成功,开的不好,吐槽也多。

对开会,有时候也没必要抱怨,因为这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既然有时候无法拒绝参加别人的无效会议,那么在自己组织的时候,尽量少组织一些无效的会议。

说到底,做到如下三点:

掌握好开会的目的,好对应开会的人员,把握好开会的节奏。

把握住了开会的本质,那么这场会议,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希望你能掌握。

李工视眼
不定期讲解电子干货,谈谈做人、做事的方法。
觉得不错,点赞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