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我国古代手持型金属管状射击火器,可以理解成是古代的手枪。

最早的火铳,也叫手铳,结构如图所示,前膛内放入若干石头或铁质弹丸,药室内安放火药,药室上方有火门,点燃火捻,使火药爆炸,冲击弹丸,喷发出去。火铳尾部用来插入手柄,方便持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物如图所示,外表看来就是一个直长的圆管,这种火铳的射程和威力有限,射程一般只有50~100步,且由于装填火药非常费时,不能马上进行二次发射,故在战场上只能使用一次。

明代发明者一直在想办法提高火铳的射程距离和杀伤力,还有它只能使用一次的缺点,直到永乐年间,技术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一个是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将药室的结构变小,或是将前膛由直筒形改成锥形都有利于增加弹丸的射程和杀伤力,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因为空间越小,压强越大,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大。

类似的武器如图所示,单眼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是永乐八年,明军攻占交趾,从交趾引进了一项新的改造技术,叫木送子或木马子。就是在火药与铳弹之间插入一个特质木片,使药室的密闭性更好,爆炸时产生更大的压强,提高手铳的射速与射程。之后明代所有火铳都加入了木马子这一结构设计。如图

改进后的火铳,射程大大提高,平射可达200~300步,仰射最远可达500步。而对于只能射击一次的弊端,此时的人们想出的办法是在手柄上插入枪头,发射后可用来当枪使,一器两用。

受安南火器的影响,在当时还衍生出一种新型武器,铳箭,就是火铳内不填充弹丸,而是箭矢。典型的武器是神枪,如图。

箭矢在配有木马子的火铳推力下,可射300步远。铳膛内的缝隙还可以装填散碎细铅弹,与箭矢同时发射,箭矢攻击远距离敌人,散弹可形成近距离大面积杀伤,威力惊人。这款神枪就是明成祖朱棣引以为傲的神机营里必备武器。

明英宗时期,火铳再次升级,针对只能打一次的弊端,《明英宗实录》里介绍了一种单管连发火器,

“山西应州民有师翱者,颇有知谋,且能造火铳。其铳柄上有火脱机,顷刻之间可连放三铳,第一铳放药箭七支;第二铳放铁弹子三四十个;第三铳药箭弹子随用。每铳可打三百步外,铳后带两刀,上能斩人,下能斩马。乞取翱擢用,诏征翱试之。”

此类火器就是将几个铳管固定在一起,达到多发或连发的目的,延长了火力发射时间,类似的火器如三眼铳、四眼铳、甚至十眼铳等等。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到国产传统火铳只是稍稍改善了火力发射的时长,并不能真正实现多发,直到正德嘉靖时期,西洋火器流入中国,再次带来了火铳的升级。

西洋火铳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个是佛郎机,另一个是鸟铳。

佛郎机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多次发射。佛郎机是子母铳结构,子铳预先填好火药和铅子,再放到母铳中施放,装填方便,一个母铳可配五到九个子铳,实现多发。如图

另外,佛郎机的铳壁更厚,可以承受更大的火药爆发的气体冲击力,加大射程,提高杀伤力;弹丸内弹道行程加大,能使弹丸平正直远,提高命中率,还配有照门、照星辅助瞄准。

佛郎机的射程是:平放三百五十步,仰放二千九百步,射程有了明显的提高。

鸟铳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威力更强。它通过细长的铳管和很小的口径,使火药爆炸产生的气体压强更大,弹丸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更快的初速度。铳管光滑平直减少弹丸在铳管内的阻力,也可以防止炸膛,安全性能得到提高,但这就对铳管的铸造技术要求非常高。

另外,鸟铳的瞄准装置应用了三点成直线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命中率,即使飞鸟入林皆可射落,因而得名。如图

明代将领戚继光是这样评价鸟铳威力的,“诸器之中,鸟铳第一,火箭次之。”不过,鸟铳也有火药装填费劲的弊端,因此只能打一枪。

佛郎机和鸟铳传入中国后,便被大量使用,尤其是戚继光的部队使用最多。而其特殊新巧的结构也吸引了明代发明者的效仿和改制,不仅将原有手铳重新改制成佛郎机和鸟铳,还就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制造新的武器,如轩辕铳、五雷神机等。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明末,火铳技术仍在不断进步。由于火铳的火捻在外面,风雨时点燃不便,基本上风雨天气很难使用上火铳。针对这一问题,明代发明者在鸟铳龙头点火装置上进行改进,以燧石击发而点火,通过扣动扳机,使龙头下压,因弹簧而与火石迅速磨擦点火。既防风雨,又简化了步骤。这类火铳叫做,自生火铳。

综上所述,明代火铳的技术水平一直在吸纳进步,虽然关键性的技术提升都来自于外,但并不算是落后太多,否则也不可能快速进行仿制和融合,至少在明代火铳的技术还是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