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固执己见的性格,从起兵一直伴随到乌江自刎。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率领山东六国诸侯灭秦,我称之为做蛋糕,另一部分就是分蛋糕。做蛋糕时项羽的性格弱点,并没有被放大。因为太过于顺利,山东六国诸侯也没有太大的矛盾。

教科书中我们学过鸿门宴,鸿门宴虽然让项羽获利最大,但也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有人说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是因为项羽遇事不能迅速做出决断,错失了机会。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就是项羽太过于自信,之前打仗太顺利,长期的过于自信导致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终没有听从范增的意见,放走刘邦。可以说鸿门宴放走刘邦,导致楚军第一次错失战略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关中后,韩生劝说项羽留驻关中,可成就霸业。项羽没有留在关中的打算,当时秦宫早就被烧毁,又思东归。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因为项羽不留关中,批评项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说后很生气,竟然烹杀了他。之前被项羽尊称亚父的范增,项羽都不能从其言,何况是韩生。此后分封将汉中郡分给刘邦,后来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等三秦未能抵抗住刘邦,使得刘邦吞并关中,并为日后楚汉相争埋下伏笔。

也大概在此时,为项羽帐下执戟郎的韩信因不受重用而弃楚投汉,日后成为楚汉战争中极为关键的人物。这难道不是项羽膨胀的自信,固执己见的结果吗?

即使到了最后,项羽的固执己见为他在历史中留下最为英雄气的一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因为他的性格,使得他在最得意时,不能与人共谋,最终导致兵败自杀。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语说,“一副好牌打得稀烂”。但是,项羽是绝对对得起“杰出的军事家”这一历史评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有不少人看过“宰相刘罗锅”,“戏说乾隆”,“乾隆王朝”这几部戏,对了本文第二个主角就是乾隆皇帝。在经历了他老子的吏治整顿与改革,使得国库充盈。明朝后期玉米和红薯传入中国后,并大面积推广和种植,使得中国当时过亿的人口很少出现大面积饥荒。在文字狱的肃杀下,使得文人对他只有赞美声。每天沉浸在这种成就感中,他的诗性可以说是随意而起,反正也没有人敢去指正,他一生中诗作有几万篇之多。自信到看见画作就想盖章,名副其实的盖章狂魔。

由于他的绝对权力,导致他过于膨胀的固执己见。在乾隆二十二年,直接否定了他老子的做法,实行海禁,使得清王朝愈发封闭。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遣使乔治·马戛尔尼于乾隆83岁时到中国寻求驻节,但双方出现与乾隆皇帝会面采“单膝下跪”或“三跪九叩”的礼仪之争,最后以“单膝下跪”为礼。乔治·马戛尔尼在回国后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但是乾隆皇帝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些差距,脑海里一直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皇帝,清王朝是最强大的国家。做贸易交流只有我施舍其他国家,清王朝根本不需要学习其他国家。哪怕是他释放一点点权力,派人去欧洲看一看也不至于如此。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他死后四十年,大清国的脸面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了个稀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乾隆时期,西方世界在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后,迅速建立了现代的科学研究体系。同时期的北美大陆从殖民探险,慢慢过渡到争取独立。有个人我想放一起说一说,他就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他不同于项羽,要说项羽和他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优秀的军事统帅能力。更不同于乾隆皇帝,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领导者。

华盛顿同乾隆皇帝巨大的差异化,让我很感兴趣。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怎么会是同一时代的人?不好意思,他们就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华盛顿比乾隆皇帝小二十来岁,但是乾隆皇帝特别能活,整整活了八十八岁。在大清国这个皇帝最后两次南巡时,华盛顿已经成为美国独立战争时的陆军总司令。

其实华盛顿也有“固执”的一面,比如坚持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因此写下美国总统任期不能超过两届的不成文惯例。比如在赢得美国独立后,他拒绝一些同僚希望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于1783年回到维农山庄恢复平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固执己见”的历史名人,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