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分析中朝关系和美以关系的差别,就绕不开一个极其重要的近代地缘理论

该理论是这样描述冷战之后的世界格局的——“世界上可能诞生这样的三个联盟,分别是俄欧联盟,中日联盟,以及中俄伊联盟。
能主导俄欧联盟的一定是俄罗斯,这会让俄罗斯成为足以匹敌美国的超级大国。
其次,中日联盟的主导会是中国,这给了中国崛起成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可能。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最后的中俄伊联盟,它将给中俄伊三个国家分别提供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经过昂撒国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俄欧之间,中日之间,中俄伊之间分别被插入了三种“楔子”。

而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些楔子在不断发挥作用,它们就是俄欧问题中的乌克兰,以伊矛盾下的以色列,以及中日关系里的朝鲜半岛。

但因为俄乌战争对于俄欧战略意义的影响已经非常尖锐了,所以今天我们侧重说说后两者。从文化,政治,军事等角度入手,阐述朝鲜之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以及以色列之于美国的战略意义存在哪些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之于美国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提到美以关系,很多人都有一种单调印象,觉得犹太精英把持了美国金融界,进而影响到了美国政府的某些关键决策。

其实不然,西方世界几百年来的话事人一直是正儿八经的昂撒人,他们与掌握着西方金融业界的犹太人不同,彼此间仅存在一种相当微妙的相互利用的关系。

最开始利用以色列的是英美两国,正是他们主导犹太人复国的,携手将以色列安插进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苏联为了摆脱境内犹太人也默认了这一提案)。

阿拉伯世界当然不能容忍以色列的存在,但英美等国通过更多更先进的军事援助,使得五次中东战争打下来的以色列地盘越打越大,甚至还拥有了核武器,基本上成了阻止阿拉伯世界形成大一统的“钢铁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英国式微,美国从英国手里彻底接过以色列后,以色列又成为了美国控制中东地区的重要“钥匙”。

为什么美国执意要控制中东地区?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阿拉伯世界本身了。因为中东地区的主体是阿拉伯国家,他们中的大部分又都是阿拉伯人,有着统一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历史上,这里曾诞生过波斯帝国,安息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等强大的国家。虽然伊朗是波斯民族的后裔,但在教义上却属于什叶派,和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人有着很深的历史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些仇恨放在以色列这个共同敌人面前就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从上世纪开始,阿拉伯世界就为驱赶以色列而付出 惨痛失败。很多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行为敢怒不敢言,而伊朗抓住了这个机会,主动承担起清除以色列的重任。

随后,伊朗成立了“伊斯兰革命卫队”,变相绕过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教派之争,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要知道,中东地区不仅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3.5亿人口,这相当于美国和欧洲加在一起的基础体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现在阿拉伯世界处于整体落后状态,但苏联和中国的成功经验已经证实,只要存在基础体量优势就可以在三十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这就是文章一开头所强调的“中俄伊联盟可能让伊朗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加上中国为了“一带一路”的推广工作,也开始投资建设中东地区这个亚欧非大陆的中间地带。

而中俄伊联盟雏形的出现,是美国借以色列之手继续干涉中东事务的重要理由。

正如伊拉克战争的最终目标是拿下伊朗,以色列作为美国制衡中东的王牌,其最终目的也是持续对抗伊朗,让中东地区保持长期分裂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军撤离阿富汗之后,以色列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后战线,这变相增大了以色列和美国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以色列在对待诸如中国等问题上开始选择独立外交路线,而美国对此毫无办法。

过去我们认为以色列是白宫中东战略的牺牲品,但今天的美国却被以色列严重捆绑,不得不动用一切外交资源来为以色列的霸道行径买单。

正因如此,美以关系现在看上去才像是“以色列当爸爸,而美国当了儿子”。但事实上这是昂撒人在为一份天价订单采取分期付款罢了,美以关系就是一种单纯的利益捆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颠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之于中国的定义是什么?

不同于美以关系在地缘战略角度上的相互利用,中朝关系源远流长,过程也更加复杂。

不同于西方征服世界的不断扩张,古代中国对待周边小国的方式主要以建立“朝贡体系”为主。既不对外侵略也不对外盘剥,只要你不来犯我,我便给予你许多利好。

这些原因导致中朝绝大多数时候不仅没有文化,宗教,以及民族矛盾,对方甚至在多数史料记载里对中国保持毕恭毕敬的态度。这种和睦让朝鲜逐渐成为了汉文化圈的一部分,而中国现存的56个民族里,就有朝鲜族这一重要分支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后地缘政治时代下的中朝关系走向。说到这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历史上汉文化圈的成员那么多,为什么要拿中朝关系和美以关系作对比?这里就要牵扯出中国自身的地缘分布情况了。

纵观中国地理上的四大方向,北边是以寒苦之地著称的西伯利亚,西北则是长达万里的冗余纵深,西南还有以天险著称的青藏高原,西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甚至南面还有茂密的山地丛林作为天然阻隔。

那么环顾四周,真正能威胁中国大陆的地方在哪儿呢?答案是,远东朝鲜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清政府和沙俄就伊犁问题谈判时,沙俄对清政府提出的军事威胁就是从海参崴发兵,途经朝鲜半岛直插中国的东海防线。同理,日军侵华的第一步也是先占领朝鲜半岛来做跳板,再以东北地区作为据点逐渐侵入全中国。

而当年斯大林支持金日成打响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也是想将朝鲜半岛纳入苏联阵营,拼完地缘上包围中国的最后一块碎片。哪怕金日成失败了,也能让中国替苏联承担部分远东压力,进而把中国牢牢地绑在苏联战车上。

而后续美国不顾中国警告也要打过38线,扶持南韩统一朝鲜半岛,也是为了给美日军事联盟事先争取进攻中国的战略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到,对美国,日本,和苏联来说,朝鲜就是能在亚洲地缘中全盘牵制中国的软肋,所以志愿军中的那句“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要我们的下一代来打”是有深刻道理的。

说回中朝关系本身,当年签署的《中朝友好互助条约》里有这样一段话:

“缔约双方需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中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从“立即,尽其全力”的用词上就能看出,中朝的确对得起“血盟”二字,而“于外见血而盟”,使得中朝关系不像美国和以色列那般“苟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决定了中朝只在底线问题上有共同需求,除此之外,中朝间互不干涉任何问题。哪怕中苏交恶期朝鲜选择了苏联,抑或苏联解体后朝鲜重选了中国,中朝间的基本认知都没有发生改变。

无论中朝关系走向如何,《中朝友好互助条约》始终按照二十年一轮来默认续约,至今已超过60年之久。

这期间,中国给予了朝鲜充分的尊重和尽可能的帮助,也维持了中朝的底线原则,从中朝近年来的双边互动就能看出,双方对于这种特殊关系都比较满意。

硬要比喻的话,中朝关系是一种淡如凉水的君子之交,不像美国和以色列那样的“父与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后博弈时代,朝鲜和以色列的定位是什么?

其实不论中美博弈进入到“美攻中守”时期,或是“中攻美守”时期,中美在地缘战略中的大方向已经基本定调且回不到过去了。

中美从过去以朝鲜为代表的远东博弈,扩大到了涉及整个印太部分的西太平洋博弈,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中国正通过构建RCEP框架等做法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这代表中国正试图跨越“朝鲜之于中国”这一老旧地缘学说的决心。

中国要以解决东亚问题为核心,给朝鲜半岛解决自身分歧创造有利条件,这是中美后时代博弈的一个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美国迫使中俄关系更进一步,给中国扩大海上军事影响创造了机会,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对美日军事联盟的压制,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明了起来了。

这之后,朝鲜的定位就可以变得模糊,也更加自主,由涉及中、俄、美、日、韩、朝的六边问题,变成一个“朝鲜之于朝鲜半岛”的内生问题。这既符合中国的地缘利益,也符合朝鲜对于独立自主的追求。

再来说说以色列,美国不可能一直主导世界,因而以色列摆脱不了成为美国“亚欧战略”牺牲品的命运。最坏的情况下,以色列会成为美国与其他大国进行谈判时所舍弃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不同于美国金融界,美国的政治根基并非犹太人能轻易左右的。虽然美国历史上出现了部分总统被利益集团暗杀的情况,但那都属于极端利益下的极端争议部分。犹太人若有实力掣肘美国政治走向,就不至于要对总统本人下手了。

遗憾的是,在美国金融霸权不断跌落的今天,极端民族主义开始从美国内部取代昔日的金融教条主义,这导致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国的地位在美国内部急速滑落。

而国会山的那场暴乱,证实了很多陈旧的东西正被推翻。之后犹太人和其他族群的矛盾必定从美国内部开始出现,我们只需记住这一点就行了。至于未来以色列国的命运,如果失去美籍犹太人的鼎力支持,那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