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学士王锡爵来到张居正家,想让张居正去求情,避免几名士大夫接受梃杖。正在家里为父守丧的张居正却拒不见面,王锡爵强行闯入。张居正面对王锡爵竟下跪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通过此次拔刀下跪后,张居正性情大变,工作作风上再不留任何情面,生活上开始日渐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夺情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死了,按古代的孝道讲作为儿子的就应该回家守孝三年,但张居正就不一样了,他要是回家呆三年,自己这辛辛苦苦的改革就付诸东流。

所以他要“夺情”。意思是朝廷需要你来处理事情,离不开你,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虽然道理上说得通,但是那些士大夫阶级就不看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决要张居正守孝,甚至上书弹劾张居正,万历皇帝一看就不高兴了,要知道张居正是自己的老师但更想是父亲一样,下令市井廷仗,就是在菜市场脱掉读书人的裤子用棍子打,是一种非常侮辱的刑法,各级士大夫官员就纷纷上书请求皇上饶了他们,因为打了这些人就相当于打整个士大夫阶级的脸。

  • 彻底改变

皇帝坚决不同意,于是当时的翰林院校长王锡爵带着一帮人去张居正家求情,只有张居正能够劝说皇帝停手。

张居正闭门不出,吩咐下人不让他们进入,王锡爵见软说不行干脆强入,冲进去府中,但见张居正一脸铁青,冷冷地看这这帮人,张居正是个有理想的人,坚持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但这些士大夫阶级只会无病呻吟,所谓的读书人信仰和气节只是无关国家利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改革中张居正是孤独寂寞的,他可以说是完全抛弃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这些士大夫乃至当时的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认为他行事风格严格不讲情面。

给他各种议论指责,当王锡爵做为读书人的领袖骂他时,心理防线崩溃了,只见他快步从守卫腰间拔出刀,扑通跪在了王锡爵面前,把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央求着让他杀了我吧,顿时热泪盈眶,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王锡爵这些人愣住了,那成想当朝首辅会跪在自己面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赶紧丢了刀跑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人终究是挨打了,据说屁股上的肉都打掉了,有些人腿都打折了,但是从这件事后张居正的心态发生了大反转。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一是生活作风。

之前张居正生活简朴,现在呢,因为父亲去世自己要回家埋葬父亲,路过的地方官员送他一个大号轿子,好让他不要太颠簸,这要是在之前,张居正非但不接受还要批评他,但他收下了,据说这个轿子需要32个人才能抬起,并且特别大,可以说是吃喝拉撒在上面解决就行了,俨然是个房子。

一直行走了一千多里才到家。第二工作作风改变,有一次一个军官谎报军情说打了胜仗要朝廷发些犒劳,张居正一看公文,杀敌人数九百多。

自己却没有伤亡,私下一调查发现存在假报军功现象,本来各种奖励都发下了,换做以前,张居正为了改革稳定不想惹事生非,但现在不同了,凡是触碰国家利益的全部打击,不讲情面不顾自己名声了。

最后弄的所有人都丧气,越来越不抵触张居正不会讲关系。张居正的改变可以说完全是被这些人所逼,所以说作为大明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只身一人维持着大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