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权利顶峰的高拱竟被一个太监打出朝廷,张居正又是如何登上大明首辅位置。
上次我们说到高拱借助自己学生隆庆帝之手打压排挤敌对势力稳坐于权利中心,好景不长,隆庆五年5月26日,这一天,自己最疼爱的学生隆庆帝突发中风,按照规矩,皇帝的进臣们应该进入内阁里看望皇帝,这时传来消息说皇帝病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一语遭迫害

大臣们一听皇帝病危了开始大哭起了。当然不管你权利多大,你要不哭准找你麻烦。
其中,哭得最厉害的中有高拱一人,这是为什么呢,一是伤心故主,隆庆帝在的时候,大权给高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凡事都犒劳老师高拱处理。
明史记载,凭几执拱手,顾皇后曰,以天下累先生。
就是说皇帝病危前是握着高拱手说天下大事就靠他处理了,可见关系非同一般。当时高拱一激动,管不住嘴了,大喊一句,天啊,小皇帝才十岁,这天下可怎么治。
此时的大明已经是危机重重,他作为内阁首辅清楚知道现在局势是什么样,疲于奔命但无力整顿,仅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但是大家想想说这话也要分场合,众人都觉得很惊讶,另外话传到此时的掌印太监冯保耳朵里,(明代太监最高长官,有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掌印太监盖章,权利最大。秉笔太监签字,权利次之)冯保和高拱是死对头,抓住机会自然不放过。
二是担忧国事,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国力衰退,内忧外患。

小皇帝万历和他的母亲李贵妃成为孤儿寡母,高拱觉得自己权力在握,想要搞一场政治运动赶跑太监冯保,但是忘了这对母子,刚经历皇帝病危的事情,又没见过大臣政治斗争场面。
心里吓坏了,对他们来说谁闹的最凶就是敌人。冯保抓住她们母子心理,说高拱要赶跑她们,立小万历叔叔登基,又趁势将之前高拱说的话篡改,说高拱当时喊一句,天啊,10岁的孩子,怎么能做天子啊。

李贵妃这下坐不住了,就连小皇帝也气得要杀了高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联手逼退首辅

于是就结成同伙对付高拱,高拱还无动于衷,继续政治运动。
到第二天上早朝,高拱自信满满进入朝堂,看着周围都是自己的亲信很得意啊,又看到小皇帝坐在龙椅上,觉得不合自己心思。
正思索着猛的看到站在旁边的冯保,眼神中透露出狡黠目光,高拱顿时激动起来了,念叨着自己大势去矣,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是哪里出错漏出马脚了。
没等他思考是哪一环出错了,只听见冯保得意洋洋地宣旨了。


明史记载:告尔内阁,五府,六郡诸臣,大学士拱揽权擅政,夺戚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下令把高拱赶回家去,而且这个圣旨也特别有意思,压根没说冯保怎样,这高拱百口莫辩,满身力气也找不到冯保问题,因为落差太大,突然间从首辅降到老百姓,换谁都接受不了。

这时高拱一下就瘫痪躺地上了,张居正前去搀扶着送出殿外,而后又求情让高拱借助官方驿站回家而让高拱少些颠簸。

明史道: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

  • 历史疑点,正史有错?

而后张居正就当上了首辅,但是历史在这里有很大疑点,明史上议论张居正是个阴谋家,和冯保勾结陷害了高拱而顺利坐上首辅位置,说居正只是虚情假意才帮高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明史毕竟是清朝人修编的,时间过于久远,而据明末的周圣楷(和张居正的时代比较接近)的张居正传记载,
在宣旨要赶高拱回家这期间,张居正因为隆庆帝的安葬事情离开京城了,根本不在现场,等张居正回来时,

比归而拱已去位矣。

意思是等张居正回来时高拱已经回家去了,而最重要的是张居正自己写的文集里写是写这段时间不在京城。
那么问题就来了,明史也有可能是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里认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为了增加悬疑可读性,毕竟明史是让后人读的,只有这样安排情节,读者才喜欢耐看,正所谓“人言可谓”。而张居正是个只看重功不看重名的人,那么当上首辅后,他会如何实行万历十年改革而延续大明76年生命的,关注小编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