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人民的一大疾病,以前于老年人群体较常见,又被称为“老人病”。但在近几年的调查数据发现,这类“老人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年轻群体之中。

糖尿病前期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小,也很难被察觉。但如果是到了糖尿病晚期,那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之大!那怎么才能够预测糖尿病的发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在糖尿病领域的杂志《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骨钙素可以预测糖尿病和糖尿肾病的发生”!

一、 骨钙素

骨钙素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它属于非胶原酸性糖蛋白,此蛋白类为维生素K依赖性,是反映骨代谢的标志物。它主要由成骨细胞、成牙质细胞,还有一些增生的软骨细胞结合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钙素是成骨细胞合成并且稳定分泌,它是不受骨吸收因素影响的,通过血清骨钙素可以了解成骨细胞,尤其是新形成的成骨细胞的活动状态。骨钙素随年龄的变化和骨更新率的变化是不同的,骨更新率越快,骨钙素值越高,反之就降低。

骨钙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抑制异常的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成,抑制软骨矿化速率。血中骨钙素的半衰期约5分钟,骨钙素是反映骨代谢状态的一个特异和灵敏的生化指标。

检测血中骨钙素的浓度,不仅可以直接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情况,而且对观察药物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体来说骨钙素的利用价值是非常之大的。那骨钙素到底是如何预测糖尿病的发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钙素不仅参与骨代谢过程,还可以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参与身体的能量代谢和糖代谢的调控,并可以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

上海人民医院在之前就已经报道过骨钙素可能跟糖尿病风险相关,但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否有影响并不清楚。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晚期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这会严重的危害到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研究主要就是探讨骨钙素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找了5396名无糖尿病和1174名有糖尿病但没有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发现具有较高水平的骨钙素研究对象,发生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风险都比较低,而骨钙素水平较低者,发生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骨钙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可能由于部分由脂联素介导,这个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个探讨骨钙素于糖尿肾病发病风险间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这份研究成果为糖尿病以及糖尿肾病的发病途径和早期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新视角、新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 糖尿病的危害

1.全身无力

糖尿病患者会经常感觉到全身无力,是因为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但葡萄糖仍在血液之中,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能量缺乏,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细胞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就很容易出现身体无力的现象。

2.视力下降

持续的血糖上升会让眼睛里面的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视网膜发生异常,长此以往的话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的情况发生。

3.抵抗力下降

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失常,导致一直处于高血糖的环境,这样体内的葡萄糖也就不能完全被利用,而是会直接通过尿液被排泄出来,体内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

这样身体没有办法通过分解葡萄糖以及蛋白质来摄取需要的营养物质,久而久之就会让身体因为缺乏这些营养物质而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

4.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全纯的葡萄糖是一种固体的形态,需要溶于水然后再通过尿液排出身体,长时间的高血糖就会导致多尿。身体内的葡萄糖大部分也都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这期间也会带出大量的水分。很容易就会让患者出现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高渗性昏迷

长期的高血糖会让身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异常,导致出现脂肪以及蛋白质紊乱的现象,这样也就很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高渗性昏迷就是急性并发症最常见的一种。

因为身体会为了达到平衡而让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这样身体就会出现脱水的现象。长时间的脱水就会让身体细胞外的渗透压升高,水分也就会由内向外转移,这样就导致了细胞内缺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脑功能紊乱的现象发生,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昏迷的现象,这种昏迷就被称为高渗性昏迷。

高血糖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高血糖的急性并发症就是在短时间内引起血糖急剧增高导致的体内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酮酸症中毒和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

慢性并发症是由于长期慢性伤害和高血糖作用下引起微循环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一系列的病变,比如引起视网膜的病变,引起心肌病变、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皮肤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血糖不断升高,对肾小球的膜细胞以及血管的内皮细胞,慢性地持续伤害。最终使这些血管硬化,玻璃样变,失去正常的过滤膜以及血管的舒张功能。

三、 如何治疗和预防糖尿病

1.双胍类药物:

该药物如今只有二甲双胍一种,其主要作用是针对肥胖病人,能够减轻病人体重,还能够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能够抑制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α-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作用就是延缓胃和其他消化道对于糖的吸收,市面上常用的主要有阿卡波糖、进口的为拜糖平,还有伏格列波糖等药物。

3.磺脲类降糖药物:

主要有达美康,格列吡嗪,格列美脲这几种药物,它们的作用主要都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4.胰岛素增敏剂:

也被称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如今暂时在中国有吡格列酮以及罗格列酮。在国际上曾遭到怀疑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该药已经被停用了,现在该类药物只有吡格列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胰岛素:

胰岛素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胰岛素主要是猪胰岛素、动物胰岛素称为常规胰岛素,如今还在用。第二代胰岛素即重组人胰岛素。第三代胰岛素即胰岛素类似物,它还可以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6.新型药物:

如今有GLP-1,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还有DPP-4,称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作用都是能够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还能减少胃排空,从而增加饱腹感,还能够抑制食欲中枢。

还有一种新型药物叫钠-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2,主要作用是抑制肾小球重吸收葡萄糖,促进葡萄糖从尿里排出,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是西医治疗糖尿病最常见的方法,下面再介绍下中医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

糖尿病在中医的领域被称为消渴症,消就是消渴,渴就是口渴。中医把消渴,又分为上消、中消、下消。所谓上消就是非常容易的就感觉口渴,中消就是非常容易饥饿,下消就是排尿非常频繁。

上消,可以应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具体的方药是消渴方,主要治疗一些喜欢多喝水的人、口干舌燥的人。

中消,用一些清泻胃火的药,比如玉女煎,治疗患者喜欢吃东西很多,而且身体消瘦的人。

下消,用滋阴补肾的药,一般用六味地黄丸为主,治疗糖尿病患者尿比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可以用偏方配合治疗,如用桑白皮,桑白皮代茶饮,带茶饮就是弄一些桑白皮,跟沏茶一样,每天喝一点,坚持三个月。这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有益的。

这就是中医和西医治疗糖尿病的一些方法,西医讲究的就是见效快,耗时短,但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的话就讲究药到病除,耗时长,见效慢。但无论哪种方法,只要我们坚持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的话就能够很好地控制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的话就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尽量减少喝碳酸饮料、少吃烧烤、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总之就是对于重油、重盐的食物一定要减少摄入。平时多吃点绿色健康的蔬菜,还有新鲜的肉类。

平时还要多抽出点时间到户外运动,不要宅在家里。可以到户外跑跑步,呼吸下新鲜空气,也可以去打打篮球,羽毛球等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加我们身体的免疫力,还可以加快我们身体对脂肪的燃烧,加速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这些主要都是靠意志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式那是不行的,如果经常性地放纵自己的话,刚得到控制的糖尿病就又会反弹回来。所以一定要坚持执行对日常生活的监督。

结语

这篇文章到此也就结束了,以上对糖尿病的介绍和如何治疗、预防糖尿病的基本情况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的话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病情,这样对于治疗能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像糖尿病之类的“老年病”已经越来越常见于年轻群体中了!新时代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人的免疫力却在下降吗?年轻一辈不能因为生活的改善而“自甘堕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应该只是享受生活的美好,而是应该去加强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