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马亲王的颜饭;多年前《风起陇西》入坑,见证了《长安十二时辰》在知乎最早的诞生,反复跟人安利《显微镜下的大明》。

所以,当我抱着英勇就义的心态(还要拉着我太太一起赴死),点开《风起陇西》的电视剧,在20分钟的负隅顽抗后,我终于宣告自己的壮烈牺牲。并得出了结论:

你可以永远相信马亲王的改编剧是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局就是街亭失守,诸葛亮斩马谡没有半滴眼泪,却是为自己的情报失误买单。这一上来的诸葛亮,你别说智多近似妖了,这简直就是一个智障。在小说原著里,虽然也是这么类似开头,但会把诸葛亮塑造成这么一个无用之人吗?然后还得面对李严的弹劾,诸葛亮是跟李严不合,但你这一开头为啥让我觉得诸葛亮是那种KPI没完成,直接把下属咔嚓了,为保全自己的那种领导?

插一嘴:忽然诸葛亮就开始背起了《出师表》(大雾),还担心观众看不懂,出了白话文字幕。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这剧到底是给什么文化水平的人看的?我女儿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水平看这个所谓“文言”都无压力吧?为什么你还要搞个白话字幕?

李严忽然从文言中插一句白话:占领后丢失,和不曾占领,有什么区别!!这让我猛地想到老胡的名言:每个人都发钱,等于没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视角拉回到无间道,这种出戏的感觉愈加剧烈。明明是一部以三国为背景的谍战剧,在谍战之前,首先要符合三国人物的设定。可这里头的每一个人物,除了衣服是古装,其神情、动作、台词,我真的以为是国民党特务的水平。当陈坤大喊一句:你们有证据吗!!我真的以为他会不小心会挨一记子弹。

放一些剧中对白给大家瞅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整个片子剪辑的无比混乱,人物关系交代糟糕透顶,在做多线叙事时崩的比《长安十二时辰》还惨。

小时候,当我们初看《风起陇西》时,其实也是有几分违和感。但马伯庸的小说其实最强的就是他的设定(脑洞),当你只要接受了小说的设定时,后面的故事、人物、对白虽有瑕疵,但都没有问题。《长安十二时辰》也是如此,你只要接受了这个类似“大数据”、“心理史学”式的一盘大棋,故事线的相对平庸也冇问题。但在影视化的过程中,这种思觉失调是难以抹平的。你要怎么样让观众去相信,剧中人物是三国人物,不是《风声》只换了一张皮?

用《风声》去比,真是羞辱了《风声》。

马伯庸的本子总是有很好的idea,但需要非常强悍的编剧对其进行影视化再创作,编剧这种玩意其实真的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近年看到的很多好剧其实都赢在本子上,包括米未《一年一度》也是赢在本子。《风起陇西》这编剧团队是可以直接下班了。

在央八,《风起陇西》创造了近20年收视最差成绩,在视频网站上也扑街,我并不意外。因为《风起陇西》并没有搞清楚,它到底要面对怎样的受众人群。像我爸妈这种国共谍战剧、抗日神剧的爱好者,必定是对《风起陇西》不感兴趣的。对于他们来说,谍战剧不过是其中一个可选项,他们也可以选各种家长里短,看《人世间》不香?至于马伯庸的书迷,毕竟也是小众,支撑不起。那是看穿越剧的人群?穿越剧里头,要美、要帅、要简单直接这些元素,而非是用“烧脑”等方式伪装的高端,这也是《风起陇西》给不了的东西。

看了一下,现在全网骂《风起陇西》貌似已是一种潮流,我又搜了下马伯庸接下来会上的剧,甚至《显微镜下的大明》也会拉出来拍,我已经想不到有多恐怖了。

祥瑞御免,远离马伯庸的改编剧,保阖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