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年春季会议27日至28日以线上闭门会议的形式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通过视频演讲称,通常情况下,一旦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将会对新兴市场产生外溢效应,造成整体的全球紧缩环境,但目前新兴市场还未出现大规模资金外逃的情况。

很多人都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出台了多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在经济出现一定复苏,就业有一定好转,通货膨胀压力开始加大后,美联储也开始启动货币紧缩政策。虽然全球市场对美联储要收紧货币政策有了充分预期,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在美联储发布将要出台加息政策的消息后,全球市场仍然风声鹤唳,一片恐慌情绪。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几乎陷入了崩盘的危险境地。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平息。而面对美联储此后的每一次加息,新兴市场也都做出了剧烈反应,给人以不堪一击、草木皆兵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加大,其他经济体对主要经济体的依赖增强,从而使主要经济体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对国际经济稳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自然作用也就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全球化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是起到增强的作用的,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美联储的任何一次政策变动,都会对新兴经济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开启了“去全球化”、“单边合作”、“贸易保护”、打“贸易战”之后,起初,包括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内,还认为美国的强势地位会更加突出,美元的霸权地位也会进一步增强。但是,在贸易战越打越离谱、越来越疯狂后,美国经济的弱点也开始不断暴露,美国制造业弱化的问题更是进一步显现。贸易战带来的美国居民消费能力减弱,消费成本上升,就业压力加大,不仅使刚刚出现的经济复苏重回危机轨道,就业率降低、失业率提高,政府则面临开门危机等也重新出现,而且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也没有能够让美国制造业出现新的转机,无奈只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

雪上加霜的是,面对美国经济在特朗普的“去全球化”思维下回到危机状态,量化宽松政策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新冠疫情又发生了,且特朗普面对疫情,除了甩锅、栽赃、推责之外,乏善可陈,导致美国经济不断恶化,以至于在与拜登的总统竞选中也以失利告终。如果不是“去全球化”和大搞“贸易保护”,特朗普与拜登的总统选举,应当是没有什么悬念的,拜登也是毫无胜算的。出现拜登获胜的结果,完全是特朗普咎由自取。

拜登出任美国总统后,按理应当回归到全球化轨道,可是,已经将美国国内极端民族主义和精英治国思维激活,“美国利益至上”观念进一步强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全球化意识已经完全消失,即便拜登也在提全球化,但是,美国眼里的全球化,就是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一切服从美国的全球化。显然,这是与全球化格格不入的。纵然是美国的盟友,对这样的全球化内涵,也是不能接受的。自然,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就更难接受了。

美国这种自残行为,也开始在美元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中得到体现。尤其是这次的俄乌冲突,按照美国的目标,就是通过经济制裁、金融制裁等手段,将卢布彻底打垮,把俄罗斯彻底打垮。但是,俄罗斯的能源之剑实在太过威猛,一纸“卢布结算”令,就把美国和西方盟友的经济制裁、金融制裁手段杀得七零八落,基本宣告制裁失败。相反,因为制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美元都不可能再在俄罗斯对外输出的能源结算中出现,“去美元化”也成为眼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美元化”带来的喜悦,恐怕不只是俄罗斯等国家,也包括美国的盟友们,特别是欧元区国家,也在窃喜。而“去美元化”现象的出现,当然是“去全球化”。美国以为“去全球化”可以让美元更加具有国际地位、霸权地位、垄断地位,殊不知,已经品尝到了全球化美味的世界各国,已经很难再回到“去全球化”时代,他们都迫切希望全球化带来的各种福利和享受,自然,对美国的“去全球化”是内心不满的。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怎么可能加入到美国的“去全球化”行列。如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削弱美元的地位。

美元地位的削弱,带来的是美联储政策影响力的减弱。正常情况下,美联储出台货币紧缩政策,一定会使国际资金快速向美国转移的。但是,这次的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对国际资金的影响非常有限。新兴经济体国家没有出现明显市场恐惧现象,国际资金也没有明显向美国转移,不仅使美联储政策的“虹吸效应”没有形成,也迫使美联储不得不“鹰派”言论频出,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力恢复制造舆论。到底美联储的紧缩政策进行到何种程度,才会对国际资金产生影响,让国际资金快速向美国转移,需要耐心观察。而美国经济是否能够承受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