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4日,在莫斯科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内,一群苏联少年先锋队的孩子们将一枚巨大的美国国徽送给当时的驻美大使埃夫里尔·卡里曼,卡里曼非常喜欢这个礼物并将它挂到了自己办公室的墙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之后的七年中,这个办公室又换了4位大使,每次继任者都将前任的房间装修布局也全部重新设计更换,唯独没人动过那枚国徽。

大使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在这个房间说过的话,上到国家机密,下到和下属情人们开的那些不能过审的玩笑,都被苏联人秘密监听并记到了小本本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白”计划起源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是这一天开始,双方的情报机关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对方的大使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这边的克格勃也开始向美国驻苏大使馆放出“燕子”,“燕子”是一批高颜值的克格勃女特工,通常装扮成国家芭蕾舞演员对大使馆人员用上美人计来探取大使馆的内部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燕子”发现大使馆的某些核心区域,是即使她们也无法飞进去的禁区,克格勃人员经过信息梳理确认美国大使馆的核心在顶层,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在这层。于是监听顶层被克格勃列为渗透美国大使馆的主线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克格勃们意识到,这个任务不比让苏联人一年不喝伏特加简单多少,一直难以攻克。直到1943年德黑兰会议后“慈父”斯大林为贝利亚送来了温暖:你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解决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斯大林的KPI激励下,克格勃们果然业务能力骤增,不到一个月就拿出了解决方案:他们为美国大使馆量身定做了一种窃听设备“金唇”。

“金唇”的工作模式

这个“金唇”虽说不能和三体人的技术相媲美,至少也是代表着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金唇”窃听器不需要电池,不需要维护。不被发现的话可以无限期地使用下去。没有电子元件,把工作用的电波源一关,“金唇”和普通金属棒没什么区别极难被发现。当时的反窃听设备都拿它没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唇”能捕捉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所以克格勃特工可以在大使官外的一辆车或者一栋住宅里,用特定频率的电波去照射“金唇“使其产生共振反射声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期间”金唇“周围出现谈话声可以引起窃听器上薄膜的振动,改变反射回去的声波,经过处理就可以还原出房间内的谈话声。

“自白”计划的实施

计划和设备都确定了,问题是怎么将“金唇”送进美国大使馆,开始克格勃将大使馆附件的居民全部换成特工人员,她们扮演的家庭主妇角色就要到阳台上抖被和晒被,然后趁机将“金唇”扔向大使馆。

但是后来克格勃发现,靠“扔金唇”的方法无法将窃听器扔到顶层的核心房间。于是筹备开始planB:放火,然后通过伪装成消防员的特工将“金唇”带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很快他们也发现,这也不简单:火太大烧死几个美国佬容易烧出国际纠纷;火太小大使馆人员自己就把火给灭了,消防员连门都进不去;有几次放了个中不溜的火,好不容易消防员进去了,安保人员死活不让他们进核心区域。

越挫越勇的克格勃又想出了planC:特洛伊木马,将“金唇”装进礼品,然后送给美国大使馆。在淘汰了一系列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动物的牙,角,骨头等方案后,特工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木制品上。

为了与“金唇”更好地融合,苏联让顶级工匠将红木、黑木、红山木、紫檀木等七种名贵木材相拼接雕刻,打造出一个巨大的美国国徽,金唇就在这个国徽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找一个让标榜“和平博爱民主”的美国无法拒绝的理由,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期间,苏联方面以少先队的名义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总理丘吉尔发了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黑海举办的少先队健身营,剩下的内容就是夸夸夸。

当然克格勃也猜到了,国家首脑是不会来的,但是会委托驻苏大使代理参加,果然美国驻苏大使埃夫里尔·卡里曼出席了活动。活动上又是唱歌又是赞美烘托美苏友好的氛围,最后少先队员们仪式感爆棚地扛着那个美国国徽就走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哈里曼震惊加感动的时候,旁边的苏联工作人员,开始讲述国徽的用料多么珍贵,做工多么精湛,美苏的感情如何的铁,其中再插上一句:这么美好的象征物,要是我的话就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哈里曼抱着这个“礼物”爱不释手,离开时还不忘说一声:“谢谢啊”,然后真的把它挂在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中。七年间,铁打的国徽,流水的大使,克格勃的窃听工作简直不要太舒服。

被发现后的事

说到七年,美国人是这么发现“金唇”的?1952年,一名负责监听苏联人无线电的美国情报人员在某个频率听到了美国口音的讲话声, 才开始有人怀疑美国大使被苏联人监听了,之后便顺着音源找出了“金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去一研究,发现技术比自己的先进,窃听器被装在国徽上在大使馆7年才被发现,而且窃听器的位置还是在国徽上鹰嘴的位置。本着丢不起人的原则,美国并没有将这件事公之于众,直到1960年发生了一件更丢人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60年5月1日,苏联用地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美国的U2高空侦查机。NASA狡辩说这是一架搜集气象资料的民用飞机,不小心迷路进入了苏联领空。然后被啪啪打脸,苏联这边不仅公布了从飞机上找到的高清间谍照片,还活捉了美国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被击落的位置跨苏联国线2000公里,雷区蹦迪了属于是。之后外交硬刚美国的“玉米晓夫”同志将这件事闹到了联合国,让美国丢了个大脸。美国这边本着“互相撕逼”的原则公布了“金唇”,虽然回击了苏联,但也让FBI的无能变得人尽皆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金唇”背后的先进技术,今天被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可能你觉得这么高大上的技术应该是军方的标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现代的经济活动中,RFID标签已经无处不在。小到公交卡、图书馆书籍、银行卡、身份证件等。大到生物特征识别、流水线生产自动化、交通运输的监控系统等,未来的世界必将有更多精彩和意想不到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