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想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支援嘉定区某方舱医院的护士李青,在驻地提交的入党申请书中郑重写下这句话。李青说,要接受最艰难的任务,在抗疫一线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核酸采样、物资配送、就医配药、人员转运……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抗疫工作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工作组,全力动员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投身抗疫一线。

截至昨天,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向社区报到的党员、干部以及其他人员达72万余名,其中31.3万名封控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编入9155个工作组。与此同时,榜样的力量也鼓舞感染着身边人,7989人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抗疫一线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

对李青来说,方舱医院是个特殊战场,从接到命令到集结出发,前后只有不到3小时。但在这里成立的临时党支部,成了她的“心灵港湾”。在党员护士的感染下,李青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宛如“哆啦A梦”一般,总能实现患者们的愿望。一次巡诊,有患者问她,是否有辣椒酱?隔天李青就拿来了宿舍里唯一的香辣牛肉面。“看到她笑得特别开心,我觉得值了。”李青说。

“在方舱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真切感受到了党员们的真心与无畏,勇敢与正直。那是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冒着风险,为患者而努力奔波……”在这里,李青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在宝山区月浦镇某隔离点,4名年轻“大白”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纵然有误解、受委屈、甚至被质疑,但身边的党员们决不退缩,坚持做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来自月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志愿者徐聪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

据介绍,疫情期间,对抗疫表现突出、意愿强烈、符合条件的同志,党组织将按程序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或发展入党。

249个方舱医院全部建立临时党组织

宝山区某方舱医院,护士工作站旁,红色的“党员先锋岗”标牌格外显眼。在成立方舱指挥部的同时,临时党支部也迅速组建起来。

在这里,党员志愿者李国正收获了病友们的爱称——“小陀螺”。厕所不通了、挂钩不够了,大家都要找“小陀螺”。为此,李国正还专门随身备了小本子,密密麻麻记录着大家的需求。

在另一个隔离点,党员志愿者魏志刚刚过完39岁生日。特殊“生日派对”上,虽然只有一碗泡面和一块蛋糕,但他许下心愿:“愿上海早日战胜疫情,愿奋战抗疫战线的勇士早日平安回家。”

虽然每天都在高强度运转,分配床位、测体温、送物资,但穿上“大白”的魏志刚总会见缝插针跟患者们聊上几句。“到了这里,相比身体上的变化,大家更要经受住情绪波动,多与人聊聊天或许就能让心情放松下来”。

目前,全市249个方舱医院全部建立了临时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通过在方舱内张贴党员报到二维码、倡议书等方式,来推动患者党员主动向临时党组织报到。现在,各级方舱医院已有2162名患者党员主动报到,带动其他患者共同做好维持秩序、物资发放、特殊群体关怀、患者心理疏导等工作。

针对27.5万名特殊群体开展敲门行动

“缺人,缺人,还是缺人。”十多天前,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浦东新区亟需500名志愿者。中船集团迅速从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组织力量,一天不到,500人的应急支援志愿服务队就组建起来了。

作为支援浦东新区三林片区的保供组领队之一,85后党员任永辉说:“抗疫一线是党性锤炼的大熔炉。”驻扎在社区的日子,有党员睡在临时支起的帐篷里,有党员在居委会办公室打地铺。即便条件艰苦,大家仍不分昼夜地分拣物资、捋清配药清单,只为让物资尽早尽快送到居民手中。

90后党员成为楼组长、退休党员化身困难群众“敲门人”……在社区,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

徐汇区龙华街道,90后党员青年叶嘉琪生平第一次担纲楼组长。在疫情期间,她组织起楼栋志愿者,一一化解核酸检测、团购、环境消杀等难题。一楼大厅的共享角落,种着“楼葱”和“楼蒜”,见证着疫情之下的守望相助。

年近八旬的退休党员乔文燕,身着“大白”奔波在社区楼栋间。她总说,“作为同龄人,我最知道老人需要什么。”从一餐饭到一张配药单,她都要一一确认过目,“我们多做些,老人就能少折腾”。

据悉,“楼组党建”“健康守护”“特殊关爱”三大专项行动正在实施。全市33.6万个楼栋、队组中建立了临时党组织、党小组,覆盖率为97.6%。同时,针对27.5万名居村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敲门行动,已安排16.6万名党员、志愿者进行专人对接。

作者:王嘉旖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