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传统文化衰落断层

我们且先看两段文字:

其一:“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放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记之。”

其二:“寂寂荒郊,茫茫旷野。时则晨星隐隐,晓雾沉沉。几处烟云,一湾流水。凉风吹帽,细雨沾衣。茹茵碧草,回旋路左。一似狼野犬,狂吠道旁。遥望一带丛林,尽是苍苍古柏,间有桃杏数株,亦已凋零殆尽。四围丘墓,杳无人烟。当此时际,远远有一少年,踯躅长堤,一青衣女子及龙钟苍头,负一巨簏随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段文字优雅而又洗练、细腻而又生动,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其一为游记,恍然若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二为武侠小说,文笔不输金庸古龙。但你能想到它们的作者是谁吗?

其一的作者是民国时的小学生,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的黎寿泉,类似的民国小学生作文还有多篇,大家可以搜索欣赏一下;其二的作者是时年16岁的周总理,该文连载于1913年10月和1915年4月《敬业》第1、2期上,“作者前去拯救中华民族了,小说自此无限期停更”。

他们的文笔水平,真让我们惊叹和汗颜,显得我们是如此的没文化。从今天我们的课程设置上来说,这是必然的结果。当然,如果他们出生在100年后,估计同样也写不出功底如此深厚的文字。

王德峰教授在他的视频讲座中说: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乃至大学的基本课程体系,只有少数的科目有一点中国文化,比方说语文课总得讲一点中国的古典诗词,有一点中国文化了;历史课总要讲一点中国的历史,也有一点中国文化,除此之外是一律的西学。

独立学者王东岳先生也说:大家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文化彻底衰落,其后中国人就开始学习西方,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我们文化衰落到何等程度——衰落到我们不得不全盘西化。我们今天已经被西方文化同化,自古以来只有我们同化别人,何曾有过别人同化我们?可我们今天在文化体系上基本被别人所同化。大家想想,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你学的所有课程,除了中文以外,全都是西学。

汇川技术的联合创始人张卫江说,我们今天的课程,比如理工类大学所学的高端技术,本质上仍是一种谋生手段,也属于工匠,这与早期的泥瓦匠、木匠并无本质区别。

以前的人们学些什么呢?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听闻至此,好多人或许长吁了一口气,还好我们没有出生在古代。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现在的中国“文化断层”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甚至几代人失去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记忆。

傅佩荣教授说,法国高考是要考哲学的,中国的高中生到底有几个人可以说得清楚儒家道家孔孟老庄到底说什么?

中国过去的一百多年来,是以打破传统、批判传统为主线的百年史,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文革动乱等一系列变动后,传统文化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生死存亡的地步。

钱穆先生说:不幸中国此一百年来,经不起西方文化强有力的冲击,把自己的民族自尊心、文化自信心扫荡一空。不仅军事、经济、政治都向外国学习,连文学艺术,甚至日常人生,都要学外国。自己文化传统,弃之惟恐不速不尽。

学者许倬云先生说,最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在西潮冲击下蹒跚颠簸;中国人也因之对于自己的文化传承,由怀疑而至扬弃。中国文化几乎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也未能根本改观。《中国家风家训》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今天的我们,虽然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快捷,受益着经济大发展的深厚福报,但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天然之道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这些老祖宗们留下的传统美德都在渐渐陨落。

我们的领导人说:一个日益强烈的共识是,中国社会正面临文化危机,文化内涵的空洞化,让迅速积累的物质财富犹如沙上之塔,越高越重,越容易崩塌。中华民族正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而这种危机的根由,远可溯及鸦片战争击碎天朝的自洽幻景,近可论至改革开放后西方价值观对人民信仰的冲击。

本来中国人应该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可惜自五四运动以来传统文化断层已久,如今企业导入传统文化还要花那么漫长的时间。《方太文化》这本书中讲到:在方太早期全面导入中华优秀文化时,茅忠群没有找到参照样本或实践案例,所以方太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研究,一边实践、总结。从2000年到2008年是8年的酝酿期;从2008年到2018年是10年的践行期;到2019年,经过10年的践行后,方太把中华优秀文化和西方管理做了很好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方太文化管理体系,成为中国该领域的先行者和典范。

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在近代衰落?王东岳先生认为:是因为它是一个过度精致的农业文化体系,它在近代以来严重阻碍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型,因此它在近代被抛弃了。当工商业文明来临的时候,农业文明的衰败之局就已经注定,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由于这个农业文明体系过度精制,它因此使得近代它向工商业文明转型变得极为困难,这就导致近代中国代表农业文明的这个文明类型和西方代表工商业文明的这个文明类型发生剧烈冲突。这个冲突过程严重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近代有过一个屈辱的100年历史,以至于在上个世纪初叶,当时中国的文人志士主张把中国文化全面抛弃,提出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我们今天不能责备那些人,因为当时是救亡运动,但是它的结果是国人从此以后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几乎丢失殆尽,即便后来国势复升,中国传统文化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王东岳先生说,我们也获得了一项好处,就是我们最谦卑地学习西方,谦卑到崇洋媚外的程度。如果我们今天能够把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课补回来,请大家想想,我们是不是具备了一个重大优势?就是我们以开放心态学习全人类的文化,这使得我们具有了未来的一种强大的弹跳力。今天的西方人十分自傲,因为近1000年来的文化贡献几乎都是他们的,这使得他们不屑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文明与文化。可大家要知道,在中世纪后期乃至近代,西方曾经虔诚地学习东方,使得他们快速超越我们。因此,我们近代学习西方一定给我们带来一个未来的重要优势。

②如何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发展及延续下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任何民族只要有其发展的历史,就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愈悠久,其传统文化也就愈深厚,也就有愈加顽强的生命力,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同化力。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比如,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儒家是孔子创立的,但儒家作为相当成熟的思想流派,在春秋战国之前经历了漫长的生长发育时期,韩愈在其文《原道》中写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原来,在儒家的圣人谱系里,孔子是排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后,居第八位。

所以,谈到文化,就必然涉及到“传统”。事实上,文化的“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时空中不断地延续和变化的,它存活于现实发展之中,它连接着过去,蕴含着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的文化总和,一般特指我国上起先秦、下止清代中叶的古代社会所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化,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

从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到嫦娥奔月、愚公移山;

从唐虞夏商、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从《论语》、《孟子》到《大学》、《中庸》;

从《竹书纪年》到二十四史;

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

从管仲商鞅到荀况韩非;

从诗书礼易到道德春秋;

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

从琴棋书画到棉麻桑茶;

从笔墨纸砚到犁耙锄镰;

从《皇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

从五谷六畜到七禽八珍;

从丝绸瓷器到四大发明;

从饮食服饰到家具建筑;

从婚丧嫁娶到节庆祭祀;

从望闻问切到唱念做打;

从切削砍剁到煎炒烹炸;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载,积淀了灿若星河的中国传统文化,可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来形容,毫不为过。正如梁公启超所言:彬彬哉我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图丨FREEPIK)

③传统文化发展过程

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我引用一段经典的描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先秦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之早熟”。的确,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业已成型,以后的2000多年,再也不用后世子孙为“文化”去操心烧脑。当然,这也造成了中国文化后继创新乏力的现象。

这应该是大家所公认的观点了,比如:

学者钱穆也认为:中国上古学术,其最大结集期在春秋末期乃至战国,今称先秦诸子是也。其到达最高境界者为儒家。论其功绩,在他们手里,完成了中国民族之大一统,创辟了中国文化之大规模,奠定了中国人生哲学之大趋向。

王东岳先生亦认为: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奠基期,也是传统文化完全成型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对中国后来社会发展、人类生存构成最大影响的是老子、孔子和韩非子。

本期参考资料:

1.《原道》唐代韩愈

2.《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3.《中国历史精神》,钱穆

4.《万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5.《别汗!我是民国模范作文》,安坤

6.《中西思想必修课》王德峰视频讲座

7.《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8.《对文化中产的感悟》,张卫江

9.《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10.《中国文化十二讲》钱穆

11.《万古江河》,许倬云

12.《中国家风家训》,王馨

13.《传统文化是独特战略资源》

14.《方太文化》,周永亮、孙虹钢、庞金玲

15.傅佩荣教授视频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