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删除

第三十六章:雌雄之节——祸福之向

史源:《黄帝书·雌雄》黄帝屯历吉凶之常,以辩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向。宪傲骄居,是谓雄节。委燮恭俭,是谓雌节。夫雄节者,涅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夫雄节以得,乃不为福。雌节以亡,必将有赏。夫雄节而数得,是谓积殃。凶忧重至,几于死亡。雌节而数之,是谓积德。慎戒毋法,大禄将极。凡彼祸难也,先者恒凶,后者恒吉。先而不凶者,是恒备雌节存也,后而不吉者,是恒备雄节存也。先亦不凶,后亦不凶,是恒备雌节存也。先亦不吉,后亦不吉,是恒备雄节存也。凡人好用雄节,是谓妨生。大人则毁,小人则亡。以守不宁,以作事不成,以求不得,以战不克。厥身不寿,子孙不殖,是谓凶节,是谓散德。凡人好用雌节,是谓承禄。富者则昌,贫者则谷。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战则克。厥身则寿,子孙则殖,是谓吉节,是谓绛德。故德积者昌,殃积者亡。观其所积,乃知祸福之向。

译文:黄帝能够洞察吉凶的先兆,所以能够辨析雄节之气与雌节之气,因此能够分清导致福祸的原因所在。举凡自宪之人,自傲之人,自骄之人,自倨之人,都称之为雄节之气。举凡自委之人,自燮之人,自恭之人,自俭之人,都称之为雌节之气。所谓雄节之气者,都属于向没落死亡方面发展。所谓雌节之气者,都属于向希望新生方面发展。依仗着雄节所得,并不意味着即是福吉。立足于雌节所失,最终也必然会有善报。如果依仗雄节屡有收获,那也只能视为积累祸因,最终是忧虑凶险并重,死亡必将濒临。如果立足雌节常有所失,这正是积累福德的过程,谨守慎持雌节之风范,大福必将来至。凡是灾祸的趋向,一般都是先行动者有祸凶,而后发动者一般都有福吉。然而有时也会发生先行动而无凶祸的特殊现象,这是因为恒久地执守雌节,雌节不失的缘故。有时也会发生后发动而无吉福的特殊现象,这是因为恒久的依持雄节,雄节未失的缘故。有时还会出现先行动也无凶祸,后发动也无凶祸的特别情况,这是因为恒久地持守雌节,雌节不失的缘故。有时又会出现先行动也无吉福,后发动也无吉福的特别情况,这是因为顽固地依持雄节,雄节未失的缘故。人们大都好用雄节,这是妨碍生存的行为。作为至高的统治者则会毁灭,作为一般的老百姓则会亡身。雄节以持守则不安宁,以行事则不成功,以求取则无获,以征战则不胜。其自身不会长寿,其子孙也不会繁衍,所以这种雄节称为凶节,这样的行为可谓是散失其德。而凡是好用雌节的,都可以说在承接福禄。现今富足者因之会更加昌盛,现今贫瘠者因之会获得所需。雌节以持守则安宁,以行事则成功,以求取则收获,以征战则取胜。其自身不但长寿,其子孙也会繁衍,所以这种雌节称为吉节,这样的行为可谓是积聚其德。因此说,积聚其德的就会昌盛,积累祸殃的就会灭亡。考察他是积殃还是积德,便可以预测祸福的趋向了。

章句详解

1、黄帝屯历吉凶之常,以辩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向。黄帝屯历吉凶之常:黄帝能够洞察吉凶的先兆。以辩雌雄之节:所以能够辨析雄性气节与雌性气节的内涵特质。乃分祸福之向:所以能够分清导致福祸的原因所在。

2、宪傲骄倨,是谓雄节。委燮恭俭,是谓雌节。宪傲骄居,是谓雄节:举凡自宪之人,自傲之人,自骄之人,自倨之人,都称之为雄节之气。委燮恭俭,是谓雌节:举凡自委之人,自燮之人,自恭之人,自俭之人,都称之为雌节之气。

3、夫雄节者,涅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夫雄节者:所谓雄节之气者,都属于向没落死亡方面发展。雌节者:所谓雌节之气者,都属于向希望新生方面发展。

4、夫雄节以得,乃不为福。雌节以亡,必将有赏。夫雄节以得:依仗着雄节之气所得。乃不为福:并不意味着即是福吉。雌节以亡:立足于雌节之气所失。必将有赏:最终也必然会有善报。

5、夫雄节而数得,是谓积殃。凶忧重至,几于死亡。夫雄节而数得:如果依仗雄节之气屡有收获。是谓积殃:那也只能视为积累祸因。凶忧重至:最终是忧虑凶险并重。几于死亡:死亡必将濒临。

6、雌节而数之,是谓积德。慎戒毋法,大禄将极。雌节而数之:如果立足雌节之气常有所失。是谓积德:这正是积累福德的过程。慎戒毋法谨守慎持雌节之风范。大禄将极:大福必将来至。大禄:大的福分,大的回报。

7、凡彼祸难也,先者恒凶,后者恒吉。凡彼祸难也:凡是灾祸的趋向。先者恒凶:一般都是先行动者有祸凶。后者恒吉:而后发动者一般都有福吉。

8、先而不凶者,是恒备雌节存也。先而不凶者:然而有时也会发生先行动而无凶祸的特殊现象。是恒备雌节存也:这是因为恒久地执守雌节,雌节不失的缘故。

9、后而不吉者,是恒备雄节存也。后而不吉者:有时也会发生后发动而无吉福的特殊现象。是恒备雄节存也:这是因为恒久的依持雄节,雄节未失的缘故。

10、先亦不凶,后亦不凶,是恒备雌节存也。先亦不凶:有时还会出现先行动也无凶祸。后亦不凶:后发动也无凶祸的特别情况,是恒备雌节存也:这是因为恒久地持守雌节,雌节不失的缘故。

11、先亦不吉,后亦不吉,是恒备雄节存也。先亦不吉:有时又会出现先行动也无吉福。后亦不吉:后发动也无吉福的特别情况。是恒备雄节存也:这是因为顽固地依持雄节,雄节未失的缘故。

12、凡人好用雄节,是谓妨生。大人则毁,小人则亡。凡人好用雄节:人们大都好用雄节。是谓妨生:这是妨碍生存的行为。大人则毁:作为至高的统治者则会毁灭。小人则亡:作为一般的老百姓则会亡身。

13、以守不宁,以作事不成。以求不得,以战不克。以守不宁:雄节以持守则不安宁。以作事不成:以行事则不成功。以求不得:以求取则无获。以战不克:以征战则不胜。

14、厥身不寿,子孙不殖,是谓凶节,是谓散德。厥身不寿:其自身不会长寿。厥:文言代词,相当于“其”字。子孙不殖:其子孙也不会繁衍。是谓凶节:所以这种雄节称为凶节。是谓散德:这样的行为可谓是散失其德。

15、凡人好用雌节,是谓承禄。富者则昌,贫者则谷。凡人好用雌节:而凡是好用雌节的。是谓承禄:都可以说在承接福禄。富者则昌:现今富足者因之会更加昌盛。贫者则谷:现今贫瘠者因之会获得所需。

16、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战则克。以守则宁:雌节以持守则安宁。以作事则成:以行事则成功。以求则得:以求取则收获。以战则克:以征战则取胜。

17、厥身则寿,子孙则殖,是谓吉节,是谓绛德。厥身则寿:其自身不但长寿。子孙则殖:其子孙也会繁衍。是谓吉节:所以这种雌节称为吉节。是谓绛德:这样的行为可谓是积聚其德。

18、故德积者昌,殃积者亡。观其所积,乃知祸福之向。故德积者昌:因此说,积聚其德的就会昌盛。殃积者亡:积累祸殃的就会灭亡。观其所积:考察他是积殃还是积德。乃知祸福之向:便可以预测祸福的趋向了。

黄老之道——一脉相承

1、比对说明

黄帝书:黄帝屯历吉凶之常,以辩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向。

译文:黄帝能够洞察吉凶的先兆,所以能够辨析雄节之气与雌节之气,因此能够分清导致福祸的原因所在。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译文:深知什么是阳刚,却能安守于阴柔的地位,这是为天下溪流的模式。执守着这一天下溪流的模式,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永恒的德性不会离失,就可以回归到婴儿般的状态。

论述:通过上述比对,黄帝书中的“以辩雌雄之节”与老子书中的“知其雄,守其雌”真可谓是异曲同工,此两者不仅能够分清导致福祸的原因所在,并且还能够做到“恒德不离”的境界,这就是黄老之道的博大智慧。

2、比对说明

黄帝书:宪傲骄倨,是谓雄节。委燮恭俭,是谓雌节。

译文:举凡自宪之人,自傲之人,自骄之人,自倨之人,都称之为雄节之气。举凡自委之人,自燮之人,自恭之人,自俭之人,都称之为雌节之气。

老子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译文:踮起脚跟站立,不可以持久。跨着大步前行,不可能久远。自以为是就不能得到彰显。自逞已见就不能得到明达。自我惩罚就不能得到功劳,自我高大就不能成为官长。所以的圣明君主执守大道,把天下当着一个的牧场去管理,不自逞己见,反能得到彰显。不自以为是,反能得到明达。不自我惩罚,反能得到功劳。不自我高大,反能成为官长。

论述:通过上述比对,黄帝书在这里给出了雌雄之节气的基本定义,由于用字古朴生僻,这使得我们不易完全明白其中的深义。而老子在这里给出就是雌雄之节气的具体描述,这使我们对上述有关雌雄之节气的定义有了更加明确理解。

3、比对说明

黄帝书:夫雄节者,涅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

译文:所谓雄节之气者,都属于向没落死亡方面发展。所谓雌节之气者,都属于向希望新生方面发展。

老子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译文:所以说坚强的东西,属于偏向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偏向生长的一类。

论述:通过上述比对,黄帝书中的“雄节者”和“雌节者”,而老子书中的“坚强者”和“柔弱者”就是对“雄节者”和“雌节者”的具体描述,两者用字不同,观念完全一致。

4、比对说明

黄帝书:凡人好用雌节,是谓承禄。富者则昌,贫者则谷。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战则克,厥身则寿,子孙则殖,是谓吉节,是谓绛德。

译文:而凡是好用雌节的,都可以说在承接福禄。现今富足者因之会更加昌盛,现今贫瘠者因之会获得所需。雌节以持守则安宁,以行事则成功,以求取则收获,以征战则取胜,其自身不但长寿,其子孙也会繁衍,所以这种雌节称为吉节,这样的行为可谓是积聚其德。

老子曰:天下皆谓我道,大而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细小矣。我恒有三宝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文:天下人都称我说的道,大却没有形象,因为它大,所以没有形象。要是有形象,那就是细小的东西了。我执守着三宝行事,一个叫慈爱的“慈”字,一个叫俭朴的“俭”字,一个是我常说的“不”字,“不”不是不敢,而是要敢于天下先。因为恒守慈爱,所以能够勇敢。恒守俭朴,所以能够广取。恒守不字,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够成事长。而今天的人们舍弃其慈爱去谈勇敢,舍弃其俭朴去谈广积,舍弃其远虑去谈创先,则必然死路。因为我把持着慈爱,以迎战则可以胜利,以守卫则可以坚固。因为能够顺应天道,上天也会相救,以慈爱助卫。

章句详解

1、天下皆谓我道,大而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细小矣。天下人都称我说的道,大却没有形象,因为它大,所以没有形象。要是有形象,那就是细小的东西了。这里所说的“道”就是大天之道,大地之道以及大王之道,大国之道。这里的“肖”意指形象。这里的“不肖”意指大道无形。

2、我恒有三宝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执守着三宝行事,一个叫慈爱的“慈”字,一个叫俭朴的“俭”字,一个是我常说的“不”字,“不”不是不敢,而是要敢于天下先。这里的老子三宝,前两个“慈”和“俭”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老子所说的第三宝,在这里却不是很容易理解,以至于几千年来人们对老子的第三宝都理解为“不敢为天下先”,诸不知“不敢为天下先”是为常人的凡庸之道,而作为一代圣人的老子又怎能与凡庸之类同论。实际上关于老子的第三宝,通读老子之书无时不在,处处彰显,那就是这个“不”字,“不”字就是老子的第三宝。“不”字是老子书中使用频率为最高的一个字,共出现202次之多。

3、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因为恒守慈爱,所以能够勇敢。恒守俭朴,所以能够广取。恒守不字,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够成事长。这里的“不”是对凡庸之人“不敢为天下先”的否定”,因为只有“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够成事长。“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就同当今的一句俗语“敢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

4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而当今的人们舍弃其慈爱去谈勇敢,舍弃其俭朴去谈广积,舍弃其远虑去谈创先,则必然死路。这里的“舍其后且先”是指舍弃深思远虑,不考虑事物的长久发展,盲目的追求创新。

5、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因为我能执守着慈爱,以战则可以胜利,以守则可以坚固。因为能够顺应天道,上天也会相救,以慈爱助卫。这里的“天将”不可以当着一个词组理解,而要将字分开理解,这里的“天”意指天道,这里的“将”意指将会,就要。这里的“垣”本义为城墙,在这里意指帮助守卫。

论述:通过上述比对,老子所述的“一曰慈,二曰俭,”以及“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正是黄帝书的雌节之气“富者则昌,贫者则谷。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战则克,厥身则寿,子孙则殖。”具体体现,而老子所述的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充分体现出一代圣人不同于凡人的思想智慧。

声明:本网易号文案为作者数年考证,原创首发,感兴趣的朋友,敬请关注,若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如发现有抄袭、剽窃的行为,本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