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世界上99%的国家受到殃及,生命脆弱,在病毒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好在我国有传染病控制经验,几个月时间稳定传播,虽然各地有零散起伏,但好在没有大方面蔓延。

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新型病毒种类,属于RNA单链基因,容易受环境影响改变。

而这场战斗中很多高龄英雄人物奔赴一线,例如大家熟知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病毒有什么特殊点?

新冠病毒属于新发病毒,与非典SARS属同一家族,形状为椭圆形、圆形、颗粒状,直径多为50nm,传播力度强,传染范围广,通过呼吸道飞沫、唾液传播,低温下在人呼吸系统内存活,浸润率大。

病原学特点:基因与冠状病毒有着本质相同点,对紫外线温度热度比较明显;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多为已被感染的新冠肺炎者,通过呼吸道接触涂抹传播,多在普通人群上易感;

临床特点:潜伏期在7+7天。儿童症状轻,老年人症状相对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疫苗问世

随着科研人员努力,2020年我国投入实验的新冠疫苗正式上市。意味着大家打好防疫攻坚战,迈出了重要一步。

疫苗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一项巨大浮力,不需要费任何资金,接种点广泛分布。虽然不能做到百分百预防,但可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疫苗的保护作用分为三个等级

  • 首先是防止感染;

  • 其次是防止发病,将重症转化为普通病症,普通病症为轻度病症,降低死亡率;

  • 最后是防止传播,降低体内病毒量,预防传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小地区疫情规模反扑,尤其是上海吉林,山东稍微严重,那么第4针疫苗接种是否要来到了呢?

第四针要开打了吗?注射疫苗的人注意,这5类人或不适合接种

为了控制病情发展全国个别地区,部署第4针加强针接种工作。

加上针的出现可增强也有抗体,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并发症,从而预防传播。

疫苗接种必要性深入人心,它的有效性在半年左右。随着病毒受环境变异,免疫屏障消弱,防不胜防。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第4针疫苗,而我国卫健委疾控中心相关巡防员表示以下5类人接种第4针加强疫苗必须要严格慎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类人群:正处于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或存在妇科恶性病变的女性不建议接种第4针疫苗。

因为新冠疫苗研发是根据病毒的传染性灭活症状,针对患者自身体质,整体健康状态研发出来的疫苗可破坏免疫功能,运转刺激激素分泌。

第2类人群:存在严重慢性病

慢性病是我国居民城乡死亡的首要原因,农村慢性病死亡率高达79%,尤其是贫困地区,患三高基础病的死亡率也不容忽视。

这些人群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加重基础病症,控制住后遵循医嘱上报接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3类人群:正处于感冒发烧阶段,免疫力抵抗力受损

感冒发烧是临床的炎症表现,体表温度上升,更好的消灭病毒细菌,微生物,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第4类人群:对能力控制的抑郁症,焦虑症,癫痫,中风,阿尔茨海默症及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脊髓性神经炎,脱髓鞘疾病,带状疱疹。

这类人群中枢神经受损而灭,活细胞多作用于血液,循环容易加重病情出现神经疼痛。

第5类人群:对疫苗成分过敏

疫苗被灭活,但不是非活性成分生活中很多人群有着不同的过敏原,很可能对疫苗过敏后出现呼吸急促,心慌心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针的必要性?

——可激活免疫记忆

虽然抗体下降,但疫苗可以激活免疫记忆。

这种加强针疫苗后一周左右时间就会刺激起免疫记忆,抗体大幅上升。

对接种后的人群跟踪研究发现,相比常规疫苗新冠疫苗接种随着时间延长,体内抗体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程免疫,半年后,18岁到60岁人群,疫苗目标计量综合抗体的水平会有10倍左右不等的下降,老年人身上明显。

不过生成抗体,人体基因细胞的增强也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能力保护。

温馨提示:虽说我国有了防疫抗疫经验,但自身防护也要做到位,出门佩戴口罩,不去人群扎堆处,近期有出行需求,提前了解目的地相关防疫政策,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若在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建议就地暂缓。

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或想法?欢迎留言,感谢阅读。#爱乐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