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本想劝劝她,但她毕竟是婆婆,而且人家在乡镇干了几十年,比我这小小的 产科医生资历要高,我就没再说话。

我的一点努力,说不准就可以留住一个生命,可以改变一个家庭得生活轨迹,

我是一名产科医生,接生了祖孙三代人,如果没有那次,她应该会更幸福......

我的一个妹妹,叫婷婷,我舅舅家的女儿。

小时候我俩经常挤在一张床上,还会聊起各自偷偷喜欢的男生。后来我们各自考上了大学,各自结婚,虽然不像小时候那么亲密,但还会偶尔联系,她和她老公是高中就恋爱的,毕业之后就结婚了,婆婆是乡镇医院的老一辈妇产科医生,还算是不错的家庭。

我大学学的是产科专业,毕业后又考取了硕士学位,去了省市的一家医院,从一名小小的产科住院医做起。

产科这个地方,有光辉母爱,也有灰暗人性,故事天天都在上演,极具电视画面感,有大夫、有护士、有产妇、有家人、不仅是磨练医术的处所,也是磨练人性的处所。

10月20日,那是我和婷婷时隔多年的第一次见面,我永远的记得。

那天,我出门诊,轮椅上推来一位孕妇,听护士说陪同的是丈夫和娘家妈妈,作为值班医生,我负责接诊。远远望去,孕妇有些不耐烦,两名家属不停的安慰着她。她看着很年轻,剪了一个像男生一样根根竖起的短发。

“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这是我对她说的第一句话,进入诊室,我才看出来眼前的人竟然是我的妹妹婷婷,我抑制住内心的惊喜和意外,开始查看病情。

慢慢地,和家属的聊天中了解到她的生活,结婚一年她就怀孕了,因为我当时刚刚上班,整天处于一种焦头烂额的状态,所以联系很少,后来就慢慢断联了。整个孕期她都很瘦,胎儿一直偏小,但她一直没有来大医院做检查,这次来做一个产检,她问我唐筛要做吗,我说要的,但是她说她婆婆说一些做不做检查都无所谓,反正准确率很低,一般没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儿,我本想数落一下她婆婆,但是想想毕竟是她婆婆,而且人家在乡镇干了几十年,比我这初出茅庐的小医生资历要高,只是强调了一下,也就没再说话,后来她就和丈夫回家了,偶尔联系,我也提醒她要注意营养。

之后听说她早产,低体重儿住了暖箱。当时她们的家人好像很生气,她朋友圈里发满了痛斥自己的家庭,痛斥医院的话。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没错,她生了一个唐氏儿。

出院那天我去看了,典型的唐氏面容,鼻低平,手指短小。我还建议她们去查一下染色体,当时的我,没有更努力的劝说她,也存在侥幸心理,如果我能多说一些,也许这一切都可以改变。

后来回到家,孩子呼吸困难,面紫绀严重,抱着无论去哪个医院,医生都让他们查染色体。

终于还是查了,21 三体综合征合并法洛四联症,孩子从此几乎离不开医院。而我妹妹,辞职,开始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整日以泪洗面。一米六八的她瘦得只剩下八十多斤。可就算是这样,孩子也只活到了一岁。二十几岁的她,看起来像三十多岁的妇女,眼里满是悲苦。

孩子没了后,有一天我们再一次睡在一起聊天。她说姐啊,你不知道我都后悔得想死。如果当时做了检查(她整个孕期除了几次 B 超,其他都没有做),如果当时你再劝劝我多好呀。

那天,我自己在墙角哭了一会,自那之后,每个来检查的病人,不管是刚怀孕,还是备孕,我都会告诉他们,请重视相关检查。产前的筛查和诊断,关系到三个家庭的幸福,即使存在一定误差,也不要有侥幸心理,千万不要有。

我也会遇到说我乱开检查的病人,就跟我吵,那个时候就自己在厕所呆一会,想想我那还不到30岁就承受失子之痛的妹妹,咬咬牙,下次继续讲,多坚持一下,多努力一下,就能有改变。

后来,她又生了第二个孩子,来找我做的产检,这次我很仔细,全程我守着产程,一直陪着她,直到她孩子出世,她生了一个女儿。

前几天,她又急匆匆的找到我,她女儿怀孕了,胰腺炎住进了我们急诊科,让我去看看。我去了,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建议通过进食等一些方法治疗,最后孩子保住,足月生出来了。

现在,她带着生出来的孙子,带着她得女儿,有空就一起来看我,当我看到她们一起站在那儿,还会想到那个失去的孩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有一点慰籍。

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再努力一点,多坚持一下”,既是对我自己的激励,也是对患者的承诺。

医生这个行当注定和其他领域有所区别,而一人肩负两人生命的妇产科医生们往往有更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喜得贵子,还能看到宝宝不幸离世;不仅能看到四世同堂,也能看到抛弃妻子;不仅能看到喜剧,也能看到家庭伦理剧。

医院是一个人的终点,也是病痛的转折点,更是一个生命的起点。写这个故事不是让人看个热闹,而是让我们更加懂得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懂得生命的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