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界对于非遗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尤其是在传承方式方面,是该原汁原味固守传统,还是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直存在两种较为对立的观点和态度。

作为民歌传承人和长期关注非遗文化的吴世滔的观点是:与时俱进、创新传承才能使非遗永续发展。

原汁原味的非遗传统文化在几百年前、或者几千年前诞生时的东西叫原汁原味。

每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就有所改变或者创新,随着时代或者地域的变迁,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也会随着发生改变。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其一、传统音乐。侗族大歌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叫世界非遗,由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广西三江县共同申报,虽然是几个地方共同传承的非遗文化,可是各个县的侗语口音不完全相同,彼此口音相似度也就百分之七八十,唱出来的侗族大歌的歌调也不完全一样,只能说大致相似。如果要按有的学者说的“原汁原味传承”,那这几个县谁的侗族大歌是原汁原味的?说不清,道不明,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只能按各自的习惯唱法传唱即可。

还有一些传统音乐,随着时代和地域变迁,比如古代的战争逃难迁徙,古代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变迁之后的散居、杂居,人口混杂之后,传统音乐也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比如旋律有变,词汇有变,腔调有变等,传承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说,原汁原味的传承是不现实的,有变化的创新性传承是符合实际的。

其二、就文物来说。侗族鼓楼是文物,因其是木质结构,不利于防火,有的鼓楼因火灾而被烧毁。于是新建鼓楼,但很难按原貌复建,甚至于不采用木质建造,而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如果要按学者说的“原汁原味”,鼓楼很难逃脱火灾的影响,对鼓楼的保护很难,人们只好与时俱进、创新性建造具有防火功能的鼓楼。

其三、传统舞蹈。狮舞也叫舞狮,原汁原味的舞狮柱庄没有现代的高,舞狮的动作没有现代的精彩,如果要按学者说的“原汁原味”,那舞狮表演就没有那么精彩了,观赏性就差了很多。所以说,传统舞蹈也得与时俱进、创新传承才能更好的迎合时代,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创新才能带来更好的传承发展。

其四、传统技艺。拿手工艺来说,以前用棕毛、黄麻、藤条、稻草等编制,如今材料发生了变化,改用了工业化材料。制作过程的手工技艺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制作过程也由“原汁原味”的手工艺,变成传统技艺与现在化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所以说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

其五、传统医药。原汁原味的传统医药是人们上山去采摘野生的药材,然后用野生药材熬制药汤或者药丸服用。而如今的药材很难找到野生的,即使找到野生的,数量也很少。于是人们大量种植药材,种植的药材从小苗的培植、施肥、采摘,然后生产加工制造成为成品,这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了。即使不用工厂生产制造,而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但药材种植、施肥这些过程也失去了原汁原味。

硬是要谈原汁原味的话,那要回到千百年以前的非遗诞生时期,那才是原汁原味。如今的非遗都是经过了好多年、好多代人不断改变和创新传承的结果。

非遗的整个过程是这样延续下来的:起源-传承-创新-传承-创新-传承-创新-传承-创新…………,从起源开始,就不停的传承创新、传承创新,才延续到了今天。

脱离实际的要求非遗原汁原味是不妥的,因为今天看到的非遗,就不是原汁原味的非遗,今天的非遗已经经过了很多年、很多代人的不断调整和创新才传到了今天的模样。

拿唐诗宋词来说,以前是用当时的调式唱的,唐诗用唐朝的腔调,宋词用宋朝的腔调,如今用普通话来诵读,这就不是原汁原味了。

所以说,非遗是传承与创新并行的,与时俱进、创新性发展才能使非遗永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