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妈妈,我可以把若兰的卫衣给她脱掉吗?”上班路上,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若兰从班里“最不用操心”的孩子到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只因为有一个“诈尸式育儿”兼“凭实力坑娃”的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上起床,习惯性地先看了一下孩子班级群里的通知及天气预报。今天周一,孩子去幼儿园需要穿园服,老师给的“穿衣建议”是“秋衣秋裤+春秋园服+园服马甲(秋冬款)”,我拿出准备好的衣服,让孩子赶紧穿上。
收拾完毕,正准备出门,宝爸过来说:“就给宝贝穿这么薄?”
我说:“今天孩子们统一都是穿这么多,而且我看过天气预报了,今天最高温20度呢,一会儿就十几度了,冻不着。”
宝爸说道:“一会儿温度高了可以脱呀,这会儿才8度,别又给冻感冒了。春捂秋冻,你再给她加一件加绒的打底。”
对于宝爸的“冻感冒论”,我已经懒得反驳了,而且早上时间紧,我也不想浪费时间,跟他争辩,就又给若兰的秋衣外面加了一件薄卫衣,送去了幼儿园。
送完孩子,我赶紧坐车往公司赶,结果半路上就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的电话,原来,老师在早餐前例行检查孩子的着装的时候,发现若兰穿的太厚了,所以打电话过来,征求家长的意见,看要不要给孩子脱掉一件衣服。
我赶紧表示同意,并对给老师添麻烦表示抱歉。其实,若兰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好,老师一直都说若兰是全班“最不需要人操心”的孩子,但唯独给孩子穿衣服这件事,老师已经单独跟我提了三四次了,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穿厚了”。

我一直信奉的是“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孩子新陈代谢快,活动量大,理应比大人稍微少穿一点,以免出汗后衣服更换不及时,穿着湿衣服,更容易受凉。奈何,宝爸总觉得孩子“穿少了”,总怕把孩子给“冻到了”,在孩子的穿衣问题上,两个人总是有分歧。
去年9月份,若兰刚入园,我按幼儿园的要求,每次入园前都给孩子垫好了吸汗巾,书包里再装上一条备用的。然而,每次去接孩子的时候,若兰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快帮我换一条吸汗巾”。我一摸,孩子背上出汗,吸汗巾都已经湿透了。
后来,我跟老师私下里说过,若兰爱蹦爱跳,出汗量大,我在她的书包里多备一条吸汗巾,麻烦老师给她多换一次。从此以后,若兰虽然再没有出现过放学就要换吸汗巾的事情,但老师不止一次跟我提过,可以适当给若兰少穿点。
若兰入园后的前两个月,前后两次肺炎,住院十几天。宝爸一口咬定,孩子是穿少了,受凉感冒引起的。事实上,医生多次强调过了,若兰的肺炎就是刚入园的时候,孩子之间交叉感染引起的,和受凉没多大关系。如果一定要说受凉,那也是先热后凉,所以,开的药也都是清肺热的。很显然,若兰是被爸爸给“坑惨了”。但宝爸却拒不承认。
因为这两次住院的经历,老师就觉得是不是若兰的体质比较弱。事实上,若兰在上幼儿园之前,从未生过病,只不过是被平时不管娃,偶尔跳出来,只会说“孩子又穿少了”的宝爸给“坑”了而已。但老师还是比较小心谨慎,并有意无意地对若兰多了些关照,而且每次要给若兰增减衣服之前,都会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也感到很抱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天天气干燥,正是儿童易过敏、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衣服穿少了宝宝会感冒,“捂着”又会捂出病。那到底该给宝宝穿多少衣服呢?
很多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孩子衣服是不是够,以为手摸上去凉凉的,就给孩子加衣服,结果捂过度了。事实上,孩子运动量比成人大,身体代谢比成人快,所以增添的衣服要比成人偏少。3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都会自己表达冷暖了,如果孩子说不冷就没必要多穿。不放心也可以摸摸孩子的手心和后背,如果是暖和的,身上也不出汗就说明衣服穿得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