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英语,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辜鸿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那么一类人,他们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空气更香甜;有那么一类人,他们觉得吃西餐用刀叉显得高大上;更有那么一类人,他们以西方的自由而疯狂,以出国留学留在国外工作而骄傲。

可他们,恰恰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这个事实!

尊重,不是被同化,而是可以包容万物却不忘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七十年,中国飞速崛起,那些人把功劳归咎为“全民英语”,有理有据让你无法反驳。

如果你胆敢反驳,还会给你致命一击: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所以你不懂英语的重要性!

他们的论据主要有4点:

1、科技领域重要的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不会英语没有办法搞科技。

学理科英语不行寸步难行,连电容电阻电感的资料都是英文的,更别说芯片、高精尖设备了。

只要走技术路线的人,多数每天都在和英语单词打交道,技术路线指的是知识密集型,不是“焊武帝”、“糖太宗”那种手工艺。

反对“全民英语”的人没读过前沿论文,也没写过论文,发SCI论文需要强大的英语功底,做presentation也需要流利的口语。

总之无论学习软件知识还是硬件知识,还有写论文都离不开英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人工智能的翻译,并不准确。

厉害的工具文档绝大部分都是英文版翻译过来的,因为翻译人员不专业,好多译文都有问题。

哪怕是专业翻译,也翻译不了专业英语。专业英语里有很多专业名称,比如谐振,递归,频率响应,假设检验,找一个英语专业的绝对翻译不出来。

3、不会英语,影响在国外私企的工作效率

在国外私企打工,用得最多的就是英语。遇到问题查资料研究,如果英语不好,查到资料也看不懂,会影响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学好英语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英语不好不是真正的学霸。

英语的作用就是筛选掉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一部分学生正是因为牺牲了对英语的学习,所以理科才学得还不错。但这些学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霸,而是能力有限。

总结成终极的一句话,那就是:反对全民英语,那一定是你学习能力不足,生活在社会底层,眼界太窄格局太小。

看了这4点论据,你是不是感觉振聋发聩,受到全方位的打击,进而感到深深的自卑?

但是在“新高考前沿”的眼里,反对取消全民英语或者降低英语权重的,无外乎两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既得利益者

英语的培训市场多么火爆,每一个家有子女的家长,都会感触颇深。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多少家长的钱包正在飞速变瘪。

巨大的教培市场牵动着巨大的利益,这块“肥肉”滋滋冒油,那些既得利益者,一个个吃得红光满面。

如果取消全民英语,损害的是他们的根本利益,断人财路,此仇不共戴天。

他们,不允许降低英语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打着忧国忧民的幌子,仿佛离开英语不行。可没想到“双减”政策一出,连俞敏洪都不得不干净利落地退出。

校外英语培训市场的落寞,影响了我们祖国的崛起吗?不但不影响,反而大快人心。

那些鼓吹中华崛起离不开全民英语的公知们,请不要再危言耸听了。

当你们大快朵颐的时候,良心可曾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被洗脑而不自知,却自以为清醒、站位高的所谓精英人才

真正影响世界,推动科技进步的其实就那么几个人: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杨振宁等等。

正因为他们创造性的工作,才有了后来的科技文明。

古老的中国有四大发明,科技一度领先于全世界,这些后来的国外科学巨擘所做出的贡献,难道是因为他们查阅了中国的古籍?

反过来说,中国的飞速崛起,是因为国内科学家们查阅了多少的英文文献?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自学成才,跟他英语好不好有关系吗?

如果这个例子你觉得不够,那好,我们再换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朝永振一郎拜会“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时问:“于先生,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毕业的?”

于敏笑着回答道:“在我这里,除了ABC之外,基本都是国产的。”

土生土长的于敏,研制出了“氢弹”。精英们,你们要记住,今天你们之所以能够高谈阔论所谓全民英语的重要性,是因为有人给你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而最让人感到讽刺的是,“氢弹之父”于敏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的成功跟国外的英文文献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敏是纯正“中国制造”的“国产土专家”,没有出国学习过,更谈不上得到外国专家的指点,一切都是独自钻研。

鼓吹“全民英语”的精英们,你们知道氢弹研制成功的意义吗?没有氢弹,还有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崛起吗?

被国外文化输出洗脑而不自知的精英们,你们扪心自问:知道,还是不知道?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不足的地方确实要跟别人学习,但不能过分夸大英语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的崛起,靠的不是全民英语!

中华的崛起,靠的是无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怨无悔;

中华的崛起,靠的是无数如钱学森、于敏一样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的默默付出;

中华的崛起,靠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共同支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

这跟他们会不会英语,并没有关系。

而那些缺乏爱国情怀、自以为见了世面,眼界很高的所谓“精英们”,比如余茂春之流,他们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反而在伤害着自己的祖国,甚至比外国人做得更狠、更绝。

极力鼓吹全民英语肩负中华崛起的公知们,你们不羞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大教授郑强,他比大部分精英们英语都要好,他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将英语从高考中取消,因为这门外来语占据了我国青少年过多的时间,在过去的20年间,我们过分地夸大了英语的作用。

在中国,90%的人在一生中,几乎不用英语,但每个人都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这真的有必要吗?

把英语架得太高,中高考占如此大的比重,这真的还符合我们今天的国情吗?

所谓走高端技术路线需要用英语,但这只是社会一小波人而已,如此就有必要全民英语吗?

用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一门工具性的语言,在国内学了十几年英语还开不了囗,依然无法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沟通,这不是笑话吗?

语言环境决定了使用需求,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到使用英语的国家呆三个月,就足够了。

在“新高考前沿”看来:随着中华的进一步崛起,全民英语必然要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英语的权重必将不断降低,最终沦为选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问谷爱凌:“你中文说得这么好,学习中文有什么诀窍吗?”

谷爱凌:“诀窍?我自然而然地就会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新高考前沿”要大声说一句: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中文就是最高水平的语言,原本就不应该去刻意学其他语言。

中华崛起,靠的是全民英语?

不!是爱国情怀!

本文原创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谢您的关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资讯,尽在新高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