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2022年春节晚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令人惊艳无比,如卷轴般的舞台上,演员们一身青绿的舞衣,在干冰模拟的云雾里翩翩起舞。舞蹈里,错落的山峰被拟人化,既有宋朝女子的婉约,又不失山体的“棱角分明”。“青绿腰”一现,更是别样展示了山峰陡峭的部分,将整支舞蹈推向高潮。

借助春晚这个大舞台,《只此青绿》舞蹈广为人知、备受欢迎。同样家喻户晓的,还有《只此青绿》舞蹈的灵感来源——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希孟是宋徽宗亲自调教的绘画奇才,进入皇家画院时,年仅18岁。《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传世的画作,而在正史上,我们却几乎找不到关于他人生的记载,只能通过画作卷尾的跋文略知一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将《千里江山图》舞蹈化,带我们身临其境般走入画卷,去感受千年前的大宋河山。而在《大话中国艺术史》里,意公子则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带我们解读这位天才少年生猛的青春。

提及艺术解读,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解说,就像中学课本里那些干巴巴的原理解释一样,读来令人昏昏欲睡。若你这么想,那你可能会错过一本句句有梗、诙谐幽默又不失艺术知识的好书。

在对《千里江山图》进行创作解读时,意公子的重点就落在王希孟的年龄——18岁上。

18岁的少年生猛活力、无畏无惧、有一种想让全世界看见自己才华的深切渴望,这样的年岁里,没有克制隐忍一说,有的只是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一定要让世人看见自己的气魄!

而这一切,这种少年心性,全都在《千里江山图》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首先是材料。

《千里江山图》以桑蚕丝为画布,约12米长,是《清明上河图》的2倍有余。在这幅画上,王希孟用线稿打底,赭石上色,然后用大面积的孔雀石上了两遍,最后是珍贵的石青。

要知道,在古代,这些矿物质颜料价值可是堪比黄金,而王希孟大笔一挥,仅仅一幅画作,他就叠了整整5层。其大胆与无畏,无不令人赞叹。

其次是构图意境。

单有最贵最好的颜料并不足以令画作传世千古。中国山水画里有“三远”理论——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在王希孟之前的诸多知名画家里,但凡能做到其中一种,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但在《千里江山图》里,王希孟一口气将“三远”全都用上了。不仅如此,他还用了大量的皴法,营造出一种极其协调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甚至于将光和云层的深浅都塑造得一绝。

古代文人引以为豪的笔墨痕迹,在王希孟这里却找不到存在感,他用重彩大肆渲染光感,在浓烈的色彩里,尽情展现大宋的盛世河山。

从材料、构图、笔触、颜色,18岁的王希孟竭尽全力追求极致,也才有了这幅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的旷世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像王希孟这样的风流人物、像《千里江山图》这样的艺术瑰宝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民的艺术感与艺术鉴赏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作为国内头部艺术科普自媒体“意外艺术”的创始人,意公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大众普及艺术。她用民众能听得懂的话,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更多的人去鉴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品。

《大话中国艺术史》就是这样一本普通人也能看得懂的艺术书。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得以通览10000年来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更是能够深入地走进其中杰出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在鉴赏艺术作品之余,也从艺术家的生平里获得一些生活的启迪。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如果去逛博物馆的时候,能提前了解这些艺术知识,或是有讲解员能这样富有趣味地为我一一讲解的话,自己也不至于走马观花,错过与那些被视若珍宝的艺术品的见面机会了。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或许我们未必有机会得以一一去遇见那些穿越历史的艺术品,但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在书里去看见它们的存在,去感受它们的魅力与美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