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高考

高考步入百日冲刺期。今年,北京将迎来新教材使用后的首次高考。高考试卷会呈现哪些变化?教师应当如何调整教学,应对新变化?现代教育报推出“新教材新高考”系列策划,邀请名师和名教研员为广大教师支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岫泉

北京市潞河中学北京市特级教师

北京考题一向遵循“力求稳定,稳中有变”的原则,但万变不离其宗。复习课教学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严格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多文本阅读:设置情境 提升整体感知

从2015年开始的“多文本阅读”考察,采取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个别年份是两个材料)分别设置题目,在最后一两道题中设置结合全部材料回答问题的形式。这种设题形式有利于学生把握题目的指向性和思路的连续性,改为“多材料”之后集中命题,题型和考点不会有什么变化,只是一种结构的变动。但这一点小小的变动,却能产生“蝴蝶效应”,带动阅读发生连锁反应。

从客观上说,这种变动提高了阅读和解题的难度;从命题意图上说,是意欲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明辨文体特点,归纳提炼文本的主要内容,梳理材料间关系,重视内容和逻辑的联系。这种变动也确实切中了部分学生的“阅读之痛”——部分学生读至文末,已经忘记了前边都写了些什么。因此,备考中需要教师设置情境,采取措施,加强针对性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归纳梳理、提炼要点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应加强整体意识、联系意识、比对意识、归纳意识、转换意识,把头从卷面上抬高一寸,扩大视野,纵观全篇,横向比较

其次,应加强方法训练,尤其是文脉梳理方法。抓主线,抓关键句,抓高频词,抓句间关系,提纲挈领,纲举而目张。具体方法可借助结构示意图、思维导图、表格示意图等,一图在手,全局在胸。

再次,应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文本归根结底是思维的结果。所谓理清思路,就是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提炼出要点。尤其要重视联想比较、想象再造等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名著阅读:因人制宜 重点突破

名著阅读纳入高考是高考命题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新课程标准》落在实处,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综合素养。近几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重点考察《论语》和《红楼梦》。2022年改为两部名著轮考,并明确今年重点考察《红楼梦》。这种变化必然会涉及试卷结构重构和分值调整,但近几年考试样题所展示的命题思路是不会变的。

因此,复习备考只要遵循原有计划,只要切实落实阅读任务,把握命题方向就可以了。需要强调的是,《红楼梦》不是零基础,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因人制宜,重点突破。在这里提出六点建议:

第一,通篇阅读,整体把握作品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二,重点阅读前八十回,但不可放弃后四十回,否则人物性格命运体现不完整;

第三,研读前五回,特别对十二钗判词加以高度重视;

第四,精读《红楼梦》诗词曲,重点研读林黛玉的诗作;

第五,掌握二十四个经典情节;

第六,把握人物形象切入点。

语言基础运用:夯实基础 注重实用

2022年语言基础运用题的主要变化是增加题量,体现出高考命题组对语言基础运用的重视程度,发挥导向作用。预测此次变化主要会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分值增加,二是内容拓展,三是题型丰富。所以,建议教师在以下方面加强指导:

夯实基础,系统学习。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准确理解词的构成、词类作用、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复句关系、语段逻辑等语法知识,切忌以练代讲、盲目做题。

注重实用,选择语言材料要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紧密结合,致力于解决日常交际和应用文体中常见的理解与表达错误。重在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与得体几方面。

归纳梳理2020年和2021年高考语言基础运用题中出现过的考点与题型,重点突破,强化训练。比如语序调整、语病修改、词语选用、成语俗语运用、谦辞敬辞、人称转换、句式变换、修辞手法恰切等,做到练过、讲过、考过、修正过,一一过关,不可疏漏。

名师点拨

1

《红楼梦》二十四个经典情节

木石前盟、宝黛初会、葫芦僧断案、曲演红楼梦、金玉良缘、元妃省亲、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熙凤弄权、宝玉挨打、探春管家、芦雪庵联句、香菱学诗、宝钗扑蝶、踏雪寻梅、宝玉悟禅、醉卧芍药茵、抄检大观园、晴雯补裘、探春远嫁、妙玉献茶、黛玉焚稿、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2

《红楼梦》经典人物形象

宝玉的玉,黛玉的诗;可卿的美,熙凤的嘴;宝钗的为人,探春的出身;迎春的木讷,湘云的傻乐;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贾政迂,贾母慈;贾雨村显官场黑暗,刘姥姥见世态炎凉。

策划:常悦

编辑:郝彬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