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十几年来,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全世界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第八版糖尿病地图集显示,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1】
据估计,到 2045 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加到7亿。中国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同样不容乐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给出的数据,中国18岁以上成人的患病率达到了11.2%,意味着每10个中国成人就有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常与肥胖有关。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已经罹患2型糖尿病的人群,也可以通过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血糖水平。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目前被认为是由500~1000种、1014个细菌组成,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以上。所有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被称为“微生物组”,比人类细胞核基因组大100倍以上。研究表明,人类的多种慢性病可能与肠道微生态紊乱有关。【4、5、6、7】

聚焦到2型糖尿病,目前已经证明,代谢正常的人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在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5】例如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和厚壁菌门的数量明显减少,拟杆菌属/厚壁菌门和厚壁菌门/梭菌的比例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8、9、10】肠道菌群失调与葡萄糖耐量降低有关。【10】

因此,建议任何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要关注自己的肠道菌群是否平衡。

科学肠道菌群检测,揪出肠道紊乱元凶

相信越来越多的糖友,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肠道菌群,并自己上网购买益生菌,或是吃别人介绍的益生菌品牌。

其实,这些行为都不太正确,可能不会出现任何正面效果,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不适症状。

首先,需要知道缺乏的是什么菌群,是缺乏乳杆菌?还是缺乏双歧杆菌?亦或是病原菌超标?那么,对应这些不同情况,建议食用的益生菌种类就完全不同。而且,同时还要根据肠道环境的健康情况,来搭配不同的益生元。要是肠道环境的健康状况较差,即便补充大量的益生菌,也会非常影响补充效果。

最可靠,也是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先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然后“对症下药”,针对性补充所需的益生菌。

2型糖尿病与肥胖息息相关,而很多人认为肥胖仅仅是吃得多、动得少。其实影响肥胖的诸多因素中,肠道菌群也密切相关。肠道中的一些菌群可以帮助人体吸收更多的热量和脂肪,提高肥胖风险。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帮助平衡变瘦菌群变胖菌群的比例,有助于体重管理。

更重要的是,可以准确看到自己缺乏哪些有益菌,同时有哪些病原菌超标,再针对性补充和改善。

例如缺乏双歧杆菌,华大精准营养的产品——畅青,可以补充青春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等,上文刚刚提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往往缺乏双歧杆菌。

例如缺乏乳杆菌,华大精准营养的产品——益畅,可以补充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

我们看到,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分为很多种,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只有针对性地补充,才可以更好地构建肠道菌群健康。

例如病原菌超标,华大精准营养的产品——益健,可以有效清除病原菌。

对应补充所需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环境对宿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耐量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症状。【11】

参考资料:
【1】N.H. Cho, J.E. Shaw, S. Karuranga, et al.
IDF Diabetes Atlas: Global 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for 2017 and projections for 2045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38) (2018), pp. 271-281
【2】S. Song, J. Lee
Dietary patterns related to triglyceride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Korean men and women
Nutrients, 11 (1) (2019), pp. 8-21
【3】J. Jeon, J. Jang, K. Park
Effects of consuming calcium-rich foods o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utrients, 11 (1) (2019), pp. 31-41
【4】M. Bajzer, R.J. Seeley
Physiology: obesity and gut flora
Nature, 444 (7122) (2006), pp. 1009-1010
【5】J. Qin, Y. Li, Z. Cai, et al.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Nature, 490 (7418) (2012), pp. 55-60
【6】L.M. Cox, S. Yamanishi, J. Sohn, et al.
Altering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during a critical developmental window has lasting metabolic consequences
Cell, 158 (4) (2014), pp. 705-721
【7】L.M. Cox, M.J. Blaser
Antibiotics in early life and obesity
Nat. Rev. Endocrinol., 11 (3) (2015), pp. 182-190
【8】N. Larsen, F.K. Vogensen, F.W. van den Berg, et al.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adults with type 2diabetes differ s from non-diabetic adults
PLoS One, 5 (2) (2010), p. e9058
【9】X. Zhang, D. Shen, Z. Feng, et al.
Human gut microbiota changes reveal the progression of glucose intolerance
PLoS One, 8 (8) (2013), p. e71108
【10】F.H. Karlsson, V. Tremaroli, I. Nookaew, et al.
Gut metagenome in European women with normal, impaired and diabetic glucose control
Nature, 498 (7452) (2013), pp. 99-103
【11】N. Dolatkhah, M. Hajifaraji, F. Abbasalizadeh, et al.
Is there a value for probiotic supplements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Health Popul. Nutr., 33 (2015), pp.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