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排列规则改变,第一时间看天择文章需右下点赞和在看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俄乌战争是一个大舞台,很多军政要人都利用这个大舞台尽情演出,比如著名的喜剧演员泽连斯基,被称为强人的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连斯基和拜登

当然还有80多岁高龄的美国总统拜登,仍然不顾高龄可能随时倒地的实际情况到处游走,每个人的表演都很认真卖力。

俄乌战争对美国和俄罗斯来说,也是一块试金石,到底谁是盟友谁是敌人一清二楚,就在西方强国一致对俄罗斯制裁的时候,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印度,它宁愿得罪美国也要力挺俄罗斯,这有点令人刮目相看。

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于是否制裁俄罗斯,印度就投了弃权票,这令美国十分愤怒,威胁印度如果不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美国将制裁印度。

尽管印度遭到了美国的威胁,但是印度就是不买美国的账。我们不禁要问,印度和俄罗斯到底是什么关系,印度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要搞清楚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我们还得从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说起。

1853年,沙皇俄国为争取小亚细亚,出动了120万大军,温暖的小亚细亚对俄国人来说有特殊的魅力。

克里米亚战争

沙皇野心十足,然而能力和国力不足,沙俄120万大军遇到英法联军的激烈抵抗而惨败,最后俄军损失了52万多人,花掉了8亿卢布,国库被掏空了。

沙皇俄国是一个领土扩张的狂魔,它扩张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一是向西扩张,去占领欧洲更多的领土,因为欧洲的地方好,离沙俄的核心统治区比较近,又都是白色人种,是俄国主要的扩张方向。

二是向南扩张,向阿富汗、伊朗和印度方向扩张,不过伊朗在当时属于不毛之地,到处是沙漠,俄国人对伊朗的兴趣不大,相比较而言,印度对俄罗斯更具有诱惑力。

三是向东扩张,主要是和当时的大清帝国争地盘。

克里米亚之战对于沙皇俄国来说,是一场志在必得的战争,最后损兵折将、耗空国库,但战果很小。

沙皇俄国通过放弃其他权益拿到了克里米亚,但是向西扩张领土的道路也停止了。

如果这一仗俄国打赢的话,整个世界历史都将重写,不过历史不能假设,这一仗既将沙俄打懵了,也将沙俄打醒了,既然向西的道路不通,那就向南和向东扩张吧。

在向南和向东扩张的方向上,沙皇俄国首选的是向南扩张,在此之前,沙俄向南扩张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军事上有一个就近用兵的原则,因为沙皇俄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领土的西边,兵力也主要集中在西边。

莫斯科向东基本全是荒无人烟之地,如果要向东扩张领土,军队需要远距离行军。另一方面,沙俄对远东的了解远不如对南边的了解。

相对于沙俄的寒冷之地,印度那一块土地太好了,因为印度地处亚热带,降雨量充足,植被茂盛,种啥就生长啥,在印度一小块土地可以养活十个人的话,在沙俄能养活一个人就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肥沃的土地

而印度人天性温和,可以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来表示,人虽然懒一点,但只要调教得好,还是挺能出活的。而且印度人内斗厉害,可以采取以印制印的策略。

当时铁路已经兴起,沙俄知道如果向南用兵,就需要修建铁路,不仅可以运兵,而且可以运送物资补给。

随着沙俄的铁路不断向中亚延伸,中亚也就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那一带的广阔地域,当时没有多少人口,沙俄向这一方向修铁路,明显是要向南扩张。

当时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但是英国最看重的一块便是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印度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拥有大片的土地,尤其是种植的鸦片成为英国赚钱的利器。

一句话,如果英国失去印度,就会迅速衰落,如果英国拥有印度,就仍然是日不落帝国。此时的英国虽然号称日不落帝国,但也是危机四伏,那双贼溜溜的眼睛时刻盯着对手。

六月穿棉裤,必然有缘故。英国人知道沙俄的目标是印度后,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决定先下手为强,冲过阿富汗去教训俄国人。

1838年11月,驻印度的英军出动2.1万人直奔阿富汗,这支军队的军官都是英国人,士兵多数是印度人,当时英国人的火器厉害,在英国人的火器面前,阿富汗政府军根本不是对手。

1839年4月,英军占领了阿富汗重要城市坎大哈,不久便打下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这下英国人放心了,沙俄南下必须要经过喀布尔,英国在喀布尔的军队阻断了沙俄南下的道路。

英阿阿富汗战争

在阿富汗得手的英国政府得意忘形,竟然在1840年发动了对清政府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而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英国虽然在中国得手了,但很快便在阿富汗失手了,阿富汗是丘陵地形,一个山谷可能就是一个部落,整个阿富汗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时期,小国林立,互相争斗不止。

在喀布尔的英国第44步兵团,加上印度人以及随军家属,总人数大约有1.6万人,他们遭到了阿富汗人的不断袭击。

英国人善于打正规战,根本不适应阿富汗人这种出没无常的小部队作战,这1.6万人的后勤补给很快就断了,1842年1月,英军不得不撤出喀布尔,准备返回印度。

英国在撤退的过程中,不断遭到阿富汗人的伏击,失去后勤补给的英军成为阿富汗人宰杀的对象,整支英军只剩下一位幸存者,即来自苏格兰的助理医师威廉布莱顿。

这位布莱顿医生逃回了印度,当被问到大部队在哪时,他悲哀地回答:我就是全部。

英军为何在中国得手而在阿富汗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中国还是统一的国家,而阿富汗还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种势力错综复杂,英国很难一一搞定。

1878年,英国卷土重来,这次英国人又迅速占领了喀布尔,但阿富汗随即爆发了大规模起义,驻阿英军很快陷入治安战,英军损失惨重。

后来由于阿富汗统治者投降妥协,才使英国得以利用条约控制阿富汗的对外关系。但这也只是纸面上的和名义上的,英国没有真正控制阿富汗。

由于印度始终被英国占领着,沙皇俄国知道向南扩张困难重重,于是把目光瞄向了遥远的东方,瞄向了中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地。

为了能够大规模运兵,沙皇俄国特意修建了西伯利亚铁路作为运输线,英国人知道,不能让沙皇俄国强大,否则必然威胁自己的利益。

当时的清朝军队在英军面前溃不成军,英军在中国东北的力量有限,唯一的办法就是扶植日军阻止沙俄东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战前没有人看好日本人,当时从来没有发生过亚洲小国打败欧洲大国的事情。

日俄战争

因为俄国的发展起步早,在很早之前就进入了欧洲列强的行列,远不是困在海岛上的日本可以比拟的。

结果日本竟然赢了,日本能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国的支持,因为英国是海洋强国,英国支持使日军的后勤保障非常充分,而沙俄的运输线非常漫长,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输掉了战争。

英国围堵沙俄的态势,就如当今美国围堵俄罗斯的情形一模一样。

沙俄原来认为稳赢的战争,结果被小个子日本狠揍了一顿,在内忧外患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沙皇俄国崩溃,苏联诞生了。

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放眼望去,除了混乱又积贫积弱的中国,四周全是敌人,苏联决定扶植中国境内的革命力量,让中国变成苏联关系好的卫星国,这样可以利用中国抵挡日本,也可以防止列强以中国为踏板进攻苏联。

中国的革命导师孙中山虽然名气很大,奈何不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一连串的失败,就像一个残暴的拳击手左右开弓击打着他,他终于明白要想革命成功,必须创建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苏联人的经验是建军先建校,孙中山认为有道理,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岛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因学校位于黄埔,因此又被人称为黄埔军校。

从此中国和苏联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但是蒋介石很快背叛革命,将苏联军事顾问也赶走了,转而聘请德国人做顾问。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放眼望去,一个盟友都没有,欧洲列强忙着内斗,一时顾不上中国,而美国人则忙着和日本做生意,美国人的军火源源不断运往日本。

如果中国支撑不住,日本在收拾中国后必然对付苏联,于是苏联在蒋介石的求援下,开始大规模支援中国的抗战,当然这种支援根本谈不上高尚,完全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面抗战

苏联援助中国的武器,大到飞机小到步枪子弹,同时苏联还派出航空队来华支援作战,一位军事专家说,如果没有苏联大量的军事援助,中国的抗战将更加困难。

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主张北攻苏联,这使日军和苏军在1939年打了一仗,这便是诺门坎战役,日本被苏联狠揍了一顿。

日本还想挑事的时候,德国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一看形势不妙,于1941年和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援华随即就停止了。

苏联在3年多的援华抗战中,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来华参战人员多达2000余人,其中有236人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

中国全面抗战胜利后,苏联仍然是支持国府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开始紧密起来。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后,苏联人知道了中国的价值,也知道了中国军队的厉害,也明白中国可以帮助苏联对抗资本主义世界的围追堵截。

相比较于中国,印度把苏联作为自己的偶像,印度的首任总理尼赫鲁认为,沙皇俄国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印度也差不了多少,但是特殊的社会制度使苏联迅速强大起来,并且在二战中打败了头号军事强国德国。

尼赫鲁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印度,才能使印度强大起来,所以印度在宪法里规定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和印度是纬度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印度资源丰富但不会利用,比如印度盛产橡胶,但自身需要量很小,余下的都出口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到苏联。

新中国建立时,工业基础和印度在一个起跑线上,中国甚至还不如印度,因为英国给印度留了一点工业基础,而中国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中国通过抗美援朝奠定了国际上的地位,也在苏联老大哥心中的分量大幅增加,苏联援助中国的156工业项目逐步到位,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同时,苏联也给了印度102个工业项目,不过印度人没什么苦干精神,加上天性散漫,这些工业项目多数成了烂尾工程,所以到现在印度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制造业。

随着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在与中国交往中夹杂了大国沙文主义,伟人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中苏关系破裂,苏联转而大力支持印度。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中国利用美苏两国无暇顾及的时机,狠狠教训了印度,此后中印关系恶化,印度充当苏联反华的急先锋。

印度不断从苏联购买武器装备,更为神奇的是,在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苏联竟然将核技术给了印度,印度照单全收,而且还在美苏之间走钢丝,美国为了拉拢印度,也给了一部分技术,终于在1972年引爆了第一颗核弹。

美苏争霸

而巴基斯坦忽然从东方得到了一股洪荒之力,也研发出了核弹。

苏联解体以后,俄印关系仍然持续发展,印度一直是俄罗斯军火贸易的大客户,现在已经成为第一大客户。

相比较于美式装备,俄式装备更加便宜,技术性不如美式装备,其维修保障以及配套等等各个方面都没有美式装备要求高,这恰恰符合印度人的要求:价格尽量低一点,技术不要那么太复杂,但是作战性能和美式装备差不多。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大约70%的陆军武器、80%的空军系统和85%的海军平台都是俄式装备。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也想拉印度,但是美国却附加很多条件,比如可以出口武器装备但不能转让技术,印度感觉俄罗斯更实在一点。

所以在美俄争斗中,印度知道抱紧俄罗斯大腿,俄罗斯不会把它一脚踢开,但是跟着美国走,就会远离俄罗斯,如果再被美国一脚踢开,印度就没有什么依靠的对象。

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涉及到国际大背景,涉及到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这可以区分为几种情况:

如果美国仍是世界头号霸主,中俄自然会走到一起,而中国的强大,必然会引起印度的担忧,俄罗斯和印度会靠近。而印度的发展,中国和巴基斯坦会靠近。

这与印度的国际地位有关,美国有很多实力强大的盟友,而俄罗斯并不多,所以俄罗斯更加看重印度。

总结起来:由于印度和俄罗斯不是邻国,所以不存在领土纠纷。由于印度和俄罗斯在历史上的关系一直比较好,两国不存在什么仇恨,没有历史障碍。由于俄罗斯和印度的军火高度捆绑,所以印度只能依赖俄罗斯发展军事力量。

只要大的世界战略格局不变,印度和俄罗斯还会进一步靠近,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本来就是利益关系。

普京与莫迪

作为我们中国人来说,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我们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