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走访了一位国家级非遗八卦掌的传承人,在来北京天坛大坑鼎鼎大名的“韩爷”——韩德。韩老自幼随祖父著名武术大师韩武先生习练程式八卦掌,后又得到八卦掌第四代传人王文奎、刘兴汉两位师太爷的口传亲授,八卦掌研究会名誉会长贺普仁师爷传授他尹式八卦掌及中医针灸按摩传统医学。1981年韩德荣获北京市高校武术比赛八卦掌、八卦刀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自董海川祖师爷碑记。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门有门规;而我们八卦掌也是有法有规的。这就得从八卦掌的产生说起:清朝年间由董海川祖师创传此脉,因围圆而习练,初曰:转掌。其拳理指导下的掌势:下顺上逆中圆活的身架呈上下互反的双向螺旋状(阴阳互反,阴阳互根,活脱脱的再现了八卦太极图中的那对阴阳鱼);套路:《定势八掌,六十四掌》(八经卦,八八六十四卦)。势法的运行方位:《围圆走转》(四正四隅)及轨迹《穿九宫》(九宫八卦图);练功层次的要求《定、活、变》(即三才天、地、人);招法的运用:《对敌三法》(每卦三爻)。董祖师因人施教的教学,使习练者内外兼修,刚柔相济(阴阳和合),至浑元一气(太极);总体来看,以上等等皆合易经八卦之原则。随着门人对其领悟,又曰八卦转掌,最后定名为八卦掌。世人常言,周易八卦。八卦即易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八卦掌以道家为基础核心,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论体系,与《易传》所提出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类。老子认为是三(三才)生万物;孔子认为是阴阳、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生万物。

当你开始习练八卦掌后你会领悟到八卦掌的精神,八卦掌的“转圈”的妙用,形成生活的一部分,又是一种修行,你将走出武术的狭隘,最终由武入“道”,就可走上人生光明之途。习武者应是将壮士的威武不屈与儒者的文雅翩然集于一身,要既有钢一般的意志、铁一般肌肉,更要有菩萨一般的心肠,他应是智慧与力量的结合体,是人格的最完美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八卦掌的法是什么那?我们从董祖师的碑记里就有记载了,就大家说的十六字:“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也是许多八卦掌传统门人皆认为二十字是顺排字辈;程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铁恩芳解释得最准确,最贴近八卦掌门人的正气之身;铁恩芳先生,北京满族人,1913年生,卒于2011年,享年98岁,幼学私塾,饱读四书、儒家风范、深喑诗词歌赋、尤其是对儒、释、道的善悟,真谛的著说、解析的真是灵诏、若现、无与伦比;15岁经程式八卦掌第四代徐明德师伯启蒙习武,由徐明德师伯17岁拜引荐跪拜程式八卦掌宗师刘斌之子刘世魁大师为师习练八卦掌内家功;由于文化素养极高和知识渊博加之嗓音优悦动听在解放前为政府广播电台台长;他说: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祖师生前就有四句真言,弟子们并刻记在碑文上,让天下的八卦掌门人牢牢记住的,这「四句真言」许多研究八卦掌的人都只把其当成掌门人传承顺序的留言,岂不知这是对董海川留言的极大误解,不知耽误了多少练八卦掌的人。其一是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并决心以武艺考取功名,便离家出走,并发誓不挣到很多钱、不取得功名绝不回家,后来到北京以求取功名;谁知到北京后方知北方仍为武林高手云集之地,董祖师与人比手均未称雄,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无脸面回家见父老乡亲,他誓以走遍名山大川,广学各家武艺;为了不给家乡招惹麻烦,他决定隐去父母所定之名“明魁”二字,起字号为“海川”,因而“海川”二字一直流传至今,而许多人不知董海川的正名叫董明魁;“海川”二字,即容纳百川之义,体现了董祖师的胸怀大计;董祖师从此开始云游四方,到一处,学一处,访一处,他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踏遍祖国有名的山川大地,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二是就是受董祖师的教诲就出现了程廷华师祖抗击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而英勇就义的民族精神并为国捐躯,还有更多的八卦掌武林志士大义凛然……;那么董祖师这四句真言的真正本意,除有部分代份的传承含义外,其实是告诫练八卦掌的人,不要把八卦掌当成一法一术的技艺,而是要通过八卦掌的修炼,让生命迈上更高的境界,人皆关心生命,然何为生命?盖人之成长和存在是生;存在作用及价值是命,忆董老祖师四句真言,即达生命之旨。

四句真言首句意劝从艺者要心胸广阔似海,无所不可容纳;气魄如山,刚劲沉著,坚定稳重,永不动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所言之「生」;次句意为身体强壮,意志坚强,刚正不阿,忠贞效国,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要的,无私奉献,建设国家,这样国家才能强大,乃做人之道;三句意指为人要光明磊落,维护正义,行仁者之事,此乃为德,是所言之「命」;末句意在悟道培德,武者必树德,修造化之果于自然。无极者,原也、空也,即劝学八卦掌者,无贪念之思,无奢求之想,方为道德之本,方有神仙之逍遥。综上所述,八卦神掌之功,实为养生立命之本,福寿从之而得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城八卦掌前辈王文魁先生经常说:恩师刘斌先生常教导董祖师的“四句真言”,又告诫他:“伪帮不入,乱帮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武术不是单纯的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准确的称呼是国术;当武术上升到武道的境界我认为就不仅仅是文化的境界了,这是一种文而化之开始合道的境界;

那么八卦掌的“门规”又是什么呢?“门规”就是管理的约束机制,所谓的“门规”也是门内的“规矩”,古人讲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即有了“规矩”就有了约束的机制,否则打破了规矩就打破了传承的,失去了传承的意义;八卦掌之所以传承光大就是这些“规矩”续写传承文化的结果,延续壮大了二百多年了。

八卦掌的“门规”第一是拜师入门戒规,第二是拜师礼,第三是出师礼,第四是守“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卦掌的拜师入门戒规:一、要孝敬父母;二、要和睦相邻;三、要尊师教训;四、要相互帮扶;五、要行侠尚义;六、要敬祖遵规;七、要终身练习;八、要艺业下传;九、戒持艺欺人;十、戒教无义子;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这里“门道”的意思是:一些事物的原理、精髓,他的近义词就是“实质”、“道理”、“专业技巧”...含义。

八卦掌的传授的形式:第一是弟子的确定方式:有“家练”、“朋友练”、师傅喜欢的、自己寻师;那么有家传的叫“家练”,由好友介绍叫“朋友练”;第二是拜师礼的形式:要拜师最小年龄是青年以上,应具备一定素养和分辨能力和传承能力的;

南城八卦掌过去规矩很大的一是师父不开门弟子是不能收徒弟的;二是不收洋人,原因程廷华祖师是民族英雄,为了抵抗八国联军对国人的屈辱和淫奸良家妇女而被洋人杀害;三是不收女徒弟的;四是师傅年龄过去严格在50-60岁就不再收徒了,主要是其师兄弟们的相互年龄不能差代,否则称谓时会很尴尬;

称谓有“学生”、“弟子(徒弟)”、“入室弟子”、“牌位弟子”、“记名弟子”,这样礼仪的形式也不同;师傅没有被开门的教的叫“学生”,师傅被开门收徒的并磕了头的叫“弟子”,磕头又递帖的叫“入室弟子”;由长辈或同辈德高望重的兄长主持一是弟子拜在前辈墓碑的,一是拜遗像的都是“牌位弟子”;“记名弟子”一般即是家传不能拜在父亲或兄长,只能拜在门内前辈的;所以八卦掌不是打把势卖艺的,有严格的戒定,师傅没开门是不能收徒弟的,而且不是谁想学就教的,师傅要了解后确定人品才确定师傅收不收;综上八卦掌收徒是非常规矩的、严格的,当然也有不规矩的如某些人为提升自己说是父亲代自己拜师的,您说你不亲自拜师,谁会收你呀,从上面介绍八卦掌是很严格的,是不可能乱收弟子的,甚至还恬不知耻往上的攒代,非常可悲。

拜师,是弟子提出并先请中人向师傅说合,再择吉日设宴,写拜师贴,行拜师礼;学徒期间不付工资,有条件的师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一般第一年打杂,第二年始学艺,三年满师,之后再给师傅帮工一年为熟练期;学徒期间,要无偿帮师傅做家务,一年“三节两寿”弟子们要到师傅家聚会;故有“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的说法。

拜师艺术在许多传承技艺的领域都存在,从古至今都流传有拜师、磕头仪式的行规;在行当中对这种拜师、磕头仪式是看得很重,很神圣的;“磕头”是个标志性的仪式,有没有磕过头往往成为有没有正式拜过某位老师的一个标志;因此,在这些传统艺术门类中,保持一点传统的礼节也没什么可以厚非的,只要不是强迫的就好;拜师是一件双赢的事,许多传统的艺术流派,都是依靠传人来传承的,因为没有传人而导致流派失传的事时有发生;而对学生来讲,拜名师既可以在艺术上有所长进,也更容易得到业界的认可;一些人在跟老师学艺多年后依然要补上拜师仪式,这里面有“功利性”,但更多的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出于一种希望让老师的艺术有“传人”的想法。

“拜师磕头”除了对师父表达极大的尊敬外,也显示出学徒对学习这门技艺所下的决心、诚心。我们常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这种方式如今在平时是不轻易使用的,正是因为“不轻易”所表达出来的才是最具分量,最强烈的;但也表示双方的重视与承诺,一个负责任的人,不会没事儿就接受人家跪拜的,你受了人家的跪拜,就要承担责任;拜师跪地叩头是以师为父才有的礼节,一般的人,你想叩,人还不受呢;这一叩,师父有了责任,徒儿有了规矩;这一叩,心心相印,终身不悔;这一叩,技业有承,养老送终;一般需要磕头的就是:天地君亲师。

作为社交礼仪,“磕头下跪”已经被历史所淘汰,但如果作为个人发自内心的及其隆重尊敬的表达,尤其是在拜师学艺的时候,“磕头下跪”又有何不可呢;中国武协原主席张耀庭先生在各门派拜师会上多次重申:我们武术界拜师必须有拜师礼节和“拜师磕头”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最高的礼节,这都是人们所敬的,不能忘记,“尊师重道”,我们要代代传下去。

八卦掌门内说法:对于尚未入门的弟子和学生可以叫师傅或老师,师傅用“傅”字,且最好加上姓,如叫张师傅或张老师;对于入门弟子,自己磕头递贴的叫“师父”,字是父亲的“父”;对武术界的其他人,年龄大你许多的称呼老师,年龄大你一点的叫师兄、师姐,比你小的叫师弟、师妹;只有在本门之内才称师爷、师伯(师大爷)、师叔、师姑,派系之间不按代数来称呼,因可能出现年龄大反倒是徒孙辈的尴尬情况;当然,一切规矩都只是个形式,贵在那份尊重的心意和诚意。

八卦掌转掌缘采编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