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百团大战过后,部队开始休整,抗大的文工团来到129师演出。夜晚的村头,琴声悠扬,《孔雀东南飞》开场了。

当台上演到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苦命的鸳鸯,被焦母硬生生拆散时,演小姑子的演员动情了。

她完全进入了角色,泪如雨下,凄楚动人。

台下坐着129师的官兵们,386旅的旅长陈赓也在这里。一向幽默风趣的他有些反常,静静地看着台上。

看着泪如雨下的女演员,陈赓的双肩有些颤抖,一阵酸楚的感觉涌上心头,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泪水,夺眶而出。

坐在一旁的129师政委邓小平看得也很投入,沉浸在浓浓的悲情之中。不经意间,他发现了陈赓的反常。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作为老战友,邓小平深深地了解陈赓的痛楚。

演出结束后,他找来师政治部主任,说:“今天演戏时看见没有,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哭。给中央发个报,即使她哥哥是特务,傅涯本人是共产党员嘛!就批准他们结婚,成全他们吧!”

台上的女演员是谁?陈赓为什么如此伤心?邓小平又为什么要替他给中央发报?

痛失爱妻

事情要从1939年的3月8日说起,那时正是385旅取得香城固伏击战胜利后不久,旅里开大会,将士们在做战斗总结,陈赓正在台上发言。

这时,通信员匆匆跑来,递来一封电报。陈赓打开电报一看,颤抖了一下,瞬间脸色就变了,声音也突然哑了:“不讲了,准备打仗!”

说完,他匆匆离开会场,来到一棵树桩坐下,拿出他的日记本,一笔一划地写下一行字:“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原来,电报送来的是他心爱的妻子王根英壮烈牺牲的消息。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他中断了日记的写作。

他的老搭档王新亭政委始终记得,陈赓手捏报告妻亡的电报,泪水滚滚而落……

陈赓对王根英的爱,是热烈而真挚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执着。

他们相识于上海的工人夜校,身为教员的陈赓仪表堂堂、谈吐不凡,作为学生的王根英美丽大方、举止洒脱。

十分赏识王根英的陈赓常来到她的家中看望,学得一口流利上海话的陈赓当时尽管没能打动王根英,却打动了她的父母。

因为王根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不愿意考虑个人情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根英

爱情的种子还没来得及发芽,陈赓就被党组织派到广州工作。

匆匆数年,时间来到了1927年的4月27日,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全国处于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紧急关头,共产党人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陈赓又一次与王根英相遇。

此时的王根英,早已不是当年读夜校的女学生模样了,她已经成长为上海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在周恩来的带领下,英勇地率领妇女们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此次她作为中共“五大”正式代表参会。

而陈赓也不再是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模样,他的公开身份是北伐军某特务营营长。

久别重逢让陈赓和王根英心里都起了涟漪。

胆大豪放的陈赓意识到,期待已久的爱神降临了,这次机会再也不能错过。

陈赓

趁着大家都在开会的时候,陈赓悄悄地递给王根英一张纸条。王根英打开一看,脸一红,原来纸条上写的是:“根英,我爱你,我现在正式向你求婚。”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张纸条第二天竟然被贴在墙上。王根英虽然心中对陈赓有好感,但对他这种求爱方式,比较反感。

一向敢打敢拼的陈赓在追求爱情的面前也没有退缩,他又递了张纸条过去。不出意外,又出现在了墙上。

一而再、再而三,陈赓的爱情纸条如同他的汹涌的革命热情一样,从不退潮。第三张纸条很快又上了墙,“调子”也越来越高:“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陈营长的情书连续三次被“示众”,一时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趣闻。

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批评教育陈赓,恋爱不懂艺术,求爱不讲策略。

另一方面,他拉上心爱的伴侣邓颖超,专门找王根英谈话。在周恩来夫妻面前,同样个性鲜明的王根英终于放下了矜持,羞涩地答应了。

新婚不久,陈赓就与王根英分开了,他跟随周恩来去了江西参加南昌起义。王根英回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后面的日子里,夫妻俩聚少离多。在此期间,陈赓为革命多次负伤,并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后经多方努力营救,加上曾与蒋介石有救命之恩,得以生还。

而从事工人运动和地下工作的王根英同样历经艰险,也曾因叛徒告密入狱4年,后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营救下得以逃出生天。

他们的爱情伴随着革命的洗礼,显得弥足珍贵。

1937年8月,王根英终于再次和陈赓团聚,陈赓激动地在8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

“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做竟夜之谈。是晚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民国二十七年)武汉新婚之夕。

王根英在狱达4年,艰苦备尝,在敌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使我对她更加敬佩。”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革命者永远是来去匆匆。每一次的分离,实意味着死别。

1938年秋,王根英被调到八路军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

1939年3月8日,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在突围的危急关头,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便毅然冲回村中去取,不幸在路上与日军遭遇……

等大家组织好队伍冲到村边来接应她时,她已经壮烈牺牲!那一年,她刚刚33岁。

她的身上,既有弹伤,也有多处刺刀留下的伤痕!汩汩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泥土……

另有红娘

陈赓悲痛欲绝,一向活泼爱笑的他沉默起来。他的日记,也停了下来。

他把心中的仇恨倾注在战斗中,连打了好多漂亮仗。

一时间,敌人寻找八路军报复“扫荡”时,竟在其装甲车上贴着“专打386旅”的标语。

但看着陈赓就这么沉默寡言起来,身体也一点一点要垮的样子。战友们心中不忍:不能再让陈赓这样下去了。

以前,热心的陈赓经常给人当红娘,他先后撮合了萧华和王新兰、彭德怀和浦安修的姻缘。

这一次,终于轮到别人给他当红娘了。

1940年初夏的太岳山麓,绿肥红瘦,燕语呢喃,抗大文工团来到山西武乡县的蟠龙镇演出。

一大早,文工团的3个姑娘,说说笑笑地跟着团长王智涛去家中取道具。在王智涛家里,她们“巧遇”养伤路过此地的129师386旅旅长陈赓。

陈赓的传奇故事,姑娘们早有耳闻。这回得见真人,哪能错过。

一见面陈赓就被围住,姑娘们不断地向他提问,请他讲讲战斗故事。

说起讲故事,可难不倒陈赓。就连鼎鼎大名的鲁迅先生,都曾听陈赓讲过红军的故事。

不过这一次,陈赓把幽默和风趣放在了一边,很坦然地来了一句:“我有啥好讲的,会昌受伤的时候,我当时真想开枪自杀!”

是啊,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走来的革命者,伴随他们而来的,不仅仅是惊与叹的传奇,更多的是生与死的考验!

文工团的姑娘们顿时一愣,她们头一回遇到这样主动暴露“思想”的首长。

放下幽默的陈赓,反而给姑娘们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姑娘们走后,王智涛笑眯眯地走来:“老首长,你喜欢哪一个?”

“好哇,你在家当媒婆!”陈赓一下子明白王智涛的意思。

原来,这是战友们导演的一出戏,陈赓在不知不觉中当上了主角。他很爽快,直率地说道:“中间那个。”

中间那个就是傅涯。

1938年4月,年方20的傅涯已经从南京私立东方中学毕业一年了,在大哥傅森的影响下,她带着弟弟和妹妹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在革命圣地延安,傅涯忘我地投入工作。

多才多艺的她,在抗大学习一段时间后就来到总校文艺工作团工作。很快,因为工作努力,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年之约

不久,陈赓和傅涯再次见面了,幽默的陈赓望着她:

“傅涯同志,我这个人顶喜欢交朋友,有许多男朋友,也有许多女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聪颖的傅涯怎能听不出陈赓的意思,不过她当时没有答应,因为她心里还有个心结。

在老家,傅涯还有个未婚夫,是她的表哥,正痴迷于他的研究课题,一心想着科学救国,不肯到延安来。她已给他去过几封信,但一直没有回应……

傅涯回忆:“表哥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只想让自己的妻子成为‘全职太太’。但我却一心想着抗日救国,二人的价值观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傅涯想把这段关系正式划上句号,再与陈赓交朋友。她对陈赓的希望,是三年之后。

豁达的陈赓自然同意。爱情,需要接受时间和经力的考验。

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们能够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他们心中搭起了理解和信任的桥梁。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它能谱写未来的结局。

傅涯曾经思考过,陈赓上过军校,有知识和文化修养;在城市白区工作过,不为酒色所动;被捕过,立场不动摇;打过仗,不怕牺牲……

这样的英雄气概,不正是代表了延安的圣火精神吗?这样的英勇将领,不正是延安女青年该追求的吗?

然而,对于一个追求爱情的女子来说,最让傅涯感动的还不止这些。

还有陈赓那毫不忌讳的爱,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他心中有爱。

听了傅涯关于未婚夫的表述,陈赓很平静地说:“你这个表哥还是位很有志气的青年。现在是战争环境,通信不畅嘛。”

接着善意地提醒:“选择对象这个事,政治方向、所走的道路很重要的。”

很自然地,陈赓说起自己和妻子王根英志同道合的美好婚姻……

说到动情处,陈赓感慨:惟有在打仗,在消灭鬼子的时候,才能解脱失去爱妻的痛苦……

傅涯很是感动,她觉得一个人能在感情上这么忠诚,有这么深沉的爱,这个人应该是不错的。

傅涯曾有过这样的回忆:“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嫁给陈赓,不是因为他是位将军,而是他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对前妻王根英的那份厚重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陈赓的诚挚和坦率深深地打动了傅涯,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心灵的默契。

苦其心志

好事多磨,就在他俩放开心胸准备正式走到一起时,中央组织部的一则通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不能与傅涯建立恋爱关系,她有“特嫌”。

陈赓陷入了迷茫,他仔细阅读了傅涯的档案,投奔延安之后的傅涯很快就入了党,从来没有脱离过组织,哪里来的特嫌?

后来陈赓知晓:不是傅涯本人的问题,而是她大哥的问题。

有消息称,傅涯的大哥傅森是国民党特务,结交人群复杂。傅涯又是演员,周边追求者众多,她为什么选中陈赓?是不是看中陈赓的地位?还有没有其他的政治目的?

这些猜忌如果是针对陈赓的战友和部下,以他豪爽大度的性格,会毫不犹豫地去找有关部门做解释和说服工作。

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这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不再争辩什么了,他静静地等待组织查清傅涯大哥的问题。

傅涯也是满腹委屈,在等待组织查清大哥问题的日日夜夜里,她第一次领略了命运的蹉跎,一度朝不思食,夜不成眠。

但对革命者来说,这一切,都是必经的历练,为了最终的升华。

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傅涯努力从沉闷的低谷中走出来,在艰苦的工作中寻找寄托。

来到129师参加演出时,在《孔雀东南飞》一剧中,傅涯扮演小姑,她同情新嫂嫂,一时间入戏动情,就出现了文前所提一幕。

小平援手

沉浸在剧里悲情之中邓小平,更为现实中陈赓和傅涯之间的事牵肠挂肚。在他和其他战友的努力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

1943年2月的一天,同样南征北战的抗大文工团还在各部队巡回演出,他们刚刚来到太行三分区住下。

在这里,文工团接到了129师师部的电话,是找傅涯的。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欢快的声音:“我是陈赓!傅涯,我们结婚的事上级已经批准了,你快回来吧!”

“真的吗?”傅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三年了,整整三个年头了。默默地等待,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可我还要演戏呢!”

“快回来吧,我已经等了三年了,再等一天也不行了!”

文工团里的姐妹们闻讯也十分高兴,纷纷为她祝福,催促她赶快启程……

1943年2月25日,这一天,陈赓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的甜。

他来到师部,进门就报告:“刘司令、邓政委,傅涯来了!”

“好,”埋头看地图的刘伯承应了一声,接着说,“陈赓,你来看,这是刚得到的情报,敌人正向北调集。”

陈赓没有动弹,原地又重复报告:“司令员,傅涯来了!”

“好,我呆会儿去看看她。”

说完,刘伯承又接上了刚才的话题:“关于这一仗,我考虑你们旅是不是从这到这……”

“哎,你离那么远能看清地图吗?”

刘伯承透过镜片望向陈赓的目光里带着疑惑,今天陈赓好像有点特别。

陈赓毫不含糊:“傅涯来了,我怎么听得进嘛!”

听着陈赓直率的话语,刘伯承不由一愣。

这时的“红娘”邓小平悄悄地向他伸出三个指头。

他陡然明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呀,三年都等了,差这一天就等不起了,快当新郎去吧!”

“是!”

得到刘伯承的允许,陈赓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一个军礼之后,转身跑出了门。

那一天,129师如同是在过年,四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在“新娘子来一首”的喝彩中,傅涯清唱了一段苏联民歌,博得阵阵喝彩。

而“乐天派”陈赓的笑话,则是逗得人前仰后合。

罗瑞卿悄悄地对傅涯说:“你算找着了一个好人。”

傅涯则是满脸的幸福。

一时间,琴瑟和鸣,珠联璧合。星光灿烂,莫过于此!

陈赓和傅涯

大爱无疆

性格爽朗的陈赓,婚后完全尊重傅涯独立自主的个性,他对傅涯说了三条诺言:

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

二、也不会把你调到我的身边做秘书;

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傅涯也是个很要强的人,两口子的蜜月没过几天,她就离开陈赓的身边忙工作去了。

傅涯回忆:“我只在司令部大院住了几天,就搬到附近双曲村农民家,从事农会工作,每隔七八天回来一次,有时一忙,很久也顾不上回去。

而陈赓,要是知道我哪天回来,只要有时间,他就到河边去等我。每逢人问他干什么,他总是直言不讳:‘接老婆!’不久,我们便各自奔波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

革命的岁月里,甚至是在解放后的日子里,因为工作的关系,傅涯与陈赓依然是聚少离多。

不过,不在陈赓身边的日子里,陪伴着傅涯的,始终有陈赓的日记本。

不管平时多忙,记日记都是陈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曾对傅涯说:“我写自己的过去,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要为党和军队提供一点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而傅涯,就成了陈赓日记本的“后勤部长”。每当部队轻装转移时,她宁可扔掉自己的心爱之物,也要带着陈赓的日记。

多情自古伤别离!

建国后,经历了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陈赓,回国后又在北大荒垦荒般地建立起大型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就是曾经如雷贯耳的“哈军工”。

积劳成疾的他终于被病魔击倒了,尤其是经过两次心肌梗塞的打击,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1961年的3月16日,陈赓的心肌梗塞再次发作,这一次,他终究没能挺过去。

去世前的陈赓已经预感到不好,他用一贯幽默的口气对傅涯说:“我有两件事怕你经受不起,一、我要死了!二、你的更年期过不好。”

接着他又轻快地来上一句:“你的头发会‘刷’的一下就白了!”

“陈赓!陈赓!……”

傅涯紧紧握着陈赓渐渐变凉的手,热泪顺着她的面颊滚滚落下,她一声声地轻呼着曾呼唤了千万次的名字,但这一次,陈赓再也没有回应……

陈赓去世后,傅涯始终记着他当年关于日己的话语。

工作之余,她一直忙于整理陈赓留下的资料和日记,参与撰写反映他生平的著作与文章。在她的心中,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党和人民应尽的义务。

傅涯曾经感慨:“可以说,我每次整理和研究有关他的资料,都使我受到一次教育,更加深入的理解他,因此也更加敬重他、思念他。”

身为大将夫人,傅涯的胸怀一样宽广,她也没有忘了陈赓在战火中牺牲的妻子王根英。

她四处奔走,寻访当事人,查找材料,为王根英烈士撰写了一篇详实生动的传略——《报国何计女儿身》。

2010年1月4日,傅涯迎来了自己的生命终点,享年92岁。

弥留之际,她作出了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决定:

她提出把自己的骨灰送回老家,与父母合葬在一起,死后陪伴父母。

而丈夫陈赓那边,她知道还有一个人也在深爱着他。傅涯希望能把王根英的骨灰迁过去,与陈赓团聚。

陈赓的子女们含泪答应了,但最终他们还是不忍。

陈赓与傅涯的骨灰,还有王根英的遗骨,一起被送回了陈赓的故乡——湖南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

在陈赓老家故居的后山上,三人合葬在一起,连绵的青山守护着他们。

心底无私天地宽,斯人已逝,浩气长存!